高平古迹(二千年高平古城之六十一)

今天,我发头条说霍元甲的祖籍是山西高平北诗镇人,并说了北诗镇现在尚有习武的风俗。有读者问真假,今将笔名雲泉先生发表在《古今人物》上文章全文转载,以供资证。另有长治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的专家也有过专门考证。北诗镇流传的习武风俗由来己久,据我童年记事起,每年正月十五,都有北诗的武故事进城表演,他们大冬天赤裸上身,穿条红单裤,或者是上下翻舞火弹,形或一道道火圈,或者是舞枪弄棒,舞喷火的长龙,舞狮,成为高平正月耍乐中最美的风景钱。我专门采访过北诗籍的某文友,他说他父亲就是高平有名的武术家,曾在全省武术比赛中得过奖。

高平人习武的风俗不局限于北诗镇,我是寺庄镇老家,我爷爷在抗战年代担任村武委会主任,练就一身好武功,七八个小伙跟他打斗都不是对手,被我爷爷一个个打爬在地上。解放后,县政府安排我爷爷当公社主任,吃公家饭,我爷爷却说自己没文化推了,回家做他的银匠生意。后来我以爷爷为人物原型,以发生在高平的火烧日军粮台事件和神农故里沃野粮仓为背景,写了抗战中篇小说《搬仓鼠》,发表在著名文学刊物《西南军事文学》2016年第6期。

下面为转载雲泉先生发表在《古今人物》的

《霍元甲祖籍是山西晋城高平北诗人》。

明代兵部尚书霍维华、民国精武英雄霍元甲,一个河北东光县安乐屯人,一个是天津小南河人,他们和位于山西晋城的高平北诗镇又有何渊源?

霍氏家族的迁徙之路

河北省东光县安乐屯村至今保存着一部珍贵的家谱——《霍氏家乘》,该家谱自天启元年(1621)二月由族人戎政兵部尚书霍维华创修至2008年以来,先后进行了十一次修订,世系传承有序,昭穆次序了然,是了解东光霍氏数百年发展历程的重要谱牒,也为研究泽州移民留下了珍贵资料。

霍维华在《编家乘自叙》中说,“吾始祖自高平徙此,开基于安乐屯,所谓择瘠土而处之也”,这里提到的高平就是位于山西晋城的高平。

霍维城在第四次修订家谱时写道,“霍氏原籍山右泽州高平县诗五百里,近名南庄东里人也。有明永乐二年迁大姓实畿辅,始祖谭公奉命来东邑,卜城北安乐屯而家焉”,再根据《霍氏家乘》世系图,可知东光霍氏家族是由原籍高平县诗五百里的霍谭、霍湖兄弟二人繁衍而来的。

高平古迹(二千年高平古城之六十一)(1)

高平诗五百里,即今天的高平北诗镇北诗午村等几个村落。根据历代《高平县志》明清里甲制度,南庄东里属朱庄都,领北诗午、南诗午、北栈、冶子沟、西沟、侯家庄六个村,诗五百里是南庄东里在明代时期的旧名,现在属北诗镇管辖。

东光霍氏始祖霍谭、霍湖就出生在这里,之所以要移民东光则是因为永乐初期的移民政策。“靖难之役”后,朱棣定都北京,附近的河北等地人口锐减、赤地千里,为恢复畿辅经济,朱棣制定“迁大姓实畿辅”政策,从南直隶、苏州等九省十八郡挑选了三千余殷实大户迁到畿辅地区,高平霍氏正是此次被选中的大户之一。除了霍氏,当时的泽州还有不少大户都被选中迁家畿辅,如陵川马氏,也从泽州迁家到了东光县,霍氏和马氏后来均发展为东光大族。

文举世家东光霍氏家族

霍氏家族是东光名门望族之一,始祖为祖籍高平北诗镇的霍谭、霍湖兄弟,霍湖无子,霍谭有钦、敬、林、四子,自此霍氏分为四支,逐步繁衍发展为东光大族之一,明清两代先后出过一进士、九举人。

霍氏最先在东光县安乐屯村“务本力农、忠厚开基”,到第五代“书香渐开”,二支五世的霍德行由岁贡生,官涉县训导,后升沈阳卫教授。致仕归里后,建宗祠、置义度,善行尤多,崇祀乡贤,著述也颇为丰富,写有《硕宽堂诗文集》、《渊源录》、《游涉录》、《循环说》等。

到第八代,长支的霍维华中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进士,东光霍氏赫然崛起。霍维华先后仕任金坛、吴江县令,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但因依附阉宦魏忠贤,打击东林党左光斗,篡改《光宗实录》等事,为古今人所不齿。霍氏第八代还有二支的霍九锡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解元,霍干成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武举人。霍九锡有文名,博通载籍,每有所作,振笔直书,迥绝恒蹊,见者无不叹服,曾充任河南同考官。

高平古迹(二千年高平古城之六十一)(2)

《霍氏家乘》

第九代则有霍廷罗中乾隆戊午科举人,㨂选知县。第十一辈有霍俻、霍伦兄弟二人中举。霍备为霍维华曾孙,字易书,号揖轩,雍正元年拔贡,次年中举,由中书历升户部员外郎,浙江道监察御史、光禄寺正卿、奉天府府尹,任奉天府尹期间创办盛京三大书院之一——萃升书院。严气正性,不闭权贵,尝弹击当道王某等不轨正法,朝右肃然,后谪居西夏九年,奉诏赐环复职,他的诗词出入大家,书法尤名重一时,著有《揖轩先世遗稿》。霍伦为霍备胞弟,乾隆辛酉科举人,著有《学庸体朱辑要》。

第十二代先后有霍正吉、霍枚吉、霍梦兆三兄弟同中乾隆辛酉举人。霍正吉为霍备次子,字养仲,号御繁,历官教谕、县令等,工书法,名称于世。霍枚吉为霍位子,官安徽庐江知县。霍梦兆为霍伦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常提到的霍易书、霍养仲、霍从占,就是霍备和其子侄霍正吉、霍枚吉二人。

第十三世有长支霍紫绶为监生,工画山水,书法得米海岳神髓,万年习写竹兰,名称四邑,著有《又耐轩诗草》、《鹝园诗存》。其子霍寿清中嘉庆癸酉科举人,任良乡教谕。

高平古迹(二千年高平古城之六十一)(3)

东光霍氏始祖碑

其他还有长支五世的霍意为浙江海宁卫知事。长支七世霍崇勳为山东兖州训导。长支八世的霍维嵩以弟维华廕锦衣卫千户。长支九世的霍尔第为顺治辛卯岁贡,任昌平学正;霍尔垣为顺治乙未岁贡,候选训导;霍尔昌为康熙戊午岁贡,任枣强训导、怀来教谕。长支十世的霍之徵由廪贡授新城训导。

霍氏家族官阶以兵部尚书霍维华为最,官声以监察御史霍俻为著,文名以监生霍紫绶为显。

民国精武宗师霍元甲

东光霍氏家族二支十世的霍利通兄弟三人后又迁家天津静海县闫琢村和小南河等三地,霍利通三世单传至霍文宣,霍文宣生子霍大勇、霍大智、霍大信三人,霍大智生霍恩荣、霍恩第、霍恩福三人,霍恩荣、霍恩福二人分别过继给无子嗣的霍大勇、霍大信兄弟。霍恩第三兄弟共生子十人,当时被称为“霍家十兄弟”,大排行第四的霍元甲为霍恩第之子。

高平古迹(二千年高平古城之六十一)(4)

霍元甲旧照

迁家天津的霍氏以武学著称于世,特别是霍元甲,扬名中外,以其名义创办的精武体育会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天津霍氏的武学应该是从东光带去的,如前文所述的八世霍干成,和天津霍氏始祖霍利通同为二支族人,便是康熙癸巳恩科的武举人,可以想象霍氏习武的家学渊源。

霍恩第为东光霍氏第十六辈,天津霍氏第六辈,为“霍氏秘踪拳”的六代传人,常出入东北给客商当镖师,颇有名望。其子霍元甲自幼习武,后入天津城谋生,结实农劲荪、刘鹗等挚友,收刘振声为徒,1901年大败俄国大力士,名震津门。1909年应邀携徒刘振声赴上海,因“张园比武”而名扬上海。同年在上海开办“精武体操学校”,后改名“中国精武体育会”,霍家秘踪拳开始向社会大规模传播。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因咯血病逝世,徒弟刘振声扶柩归里,葬其于小南河祖茔。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尚武精神”。

1916年,“中国精武体育会”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意欲“运用武术为国民体育”。霍元甲弟弟霍元卿、儿子霍东阁、孙子霍寿嵩,徒弟刘振声、张文达等都为精武体育会的兴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霍元甲次子霍东阁在1910年赴广东精武分会任教,1923年赴南洋发展体育事业,创办爪哇泗水精武体育会,侄子霍寿岳也奔赴南洋帮助霍东阁,期间曾为中国抗日斗争义演募款。1956年4月18日病逝,安葬在印尼万隆的芝芽律墓场。

高平古迹(二千年高平古城之六十一)(5)

霍东阁次子霍文亭(1960年摄于小南河)

霍氏从高平北诗迁家河北东光安乐屯,再由东光迁家天津小南河,族枝繁茂,后代散布于河北、天津、广州、印尼等地,且多有成就。祖籍高平的霍氏家族,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徙,数百年的奋斗史是一个家族的盛衰见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