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崛起解密(旅行青蛙箱亭空间)

《旅行青蛙》游戏界面岁末年初,“吃鸡”游戏的玩家还在花式开挂的游戏世界中奔走战斗,亦有粉丝对手游版《绝地求生》翘首以盼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恋与制作人》与《旅行青蛙》( 旅かえる)这两款养成游戏在不到短短一个月中爆火,陆续成为热搜头条,大家的话题从“养男友”迅速转移到“晒青蛙”有意思的是,在这个田园范儿的箱庭空间中,我们能够看到两种日本文化在游戏中融合,其一是由宫本茂所引领的电子游戏文化,其二是以“枯山水”为主的日本传统庭院文化,皆与“箱庭”有关更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旅行青蛙》等移动游戏,还是任天堂新发售的Labo设备,都愈发成为一种文化快消品,为玩家构建一种技术箱庭,从而引导人们进行技术消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旅行青蛙崛起解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旅行青蛙崛起解密(旅行青蛙箱亭空间)

旅行青蛙崛起解密

《旅行青蛙》游戏界面

岁末年初,“吃鸡”游戏的玩家还在花式开挂的游戏世界中奔走战斗,亦有粉丝对手游版《绝地求生》翘首以盼。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恋与制作人》与《旅行青蛙》( 旅かえる)这两款养成游戏在不到短短一个月中爆火,陆续成为热搜头条,大家的话题从“养男友”迅速转移到“晒青蛙”。有意思的是,在这个田园范儿的箱庭空间中,我们能够看到两种日本文化在游戏中融合,其一是由宫本茂所引领的电子游戏文化,其二是以“枯山水”为主的日本传统庭院文化,皆与“箱庭”有关。更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旅行青蛙》等移动游戏,还是任天堂新发售的Labo设备,都愈发成为一种文化快消品,为玩家构建一种技术箱庭,从而引导人们进行技术消费。

箱庭空间与东方“枯山水”景观

如果说《恋与制作人》为玩家提供了一个都市,使其能永远定格在22岁少女的浪漫情怀中,那么《旅行青蛙》则为用户构建了一个森系“箱庭”空间。“箱庭”(はこにわ)一词源于日语,词典释义为“山水式或庭园式的盆景”,是指在小箱子、浅盆中人造的庭园式景观。游戏《旅行青蛙》就为玩家提供了这样一种人造景观。从视觉符号来看,游戏界面以绿色为主色系,分为房间和庭院两个部分。庭院中有爬着藤蔓的石头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中间的小池塘,塘边的植物则是玩家完成需要任务的关键物品。不仅如此,就连房间也仿照自然景观布置,处处体现出古朴的意境。就互动维度而言,游戏中能为玩家提供交互的元素极少,只有收割植物、查看邮件、准备便当等,使得整个游戏更像一个只有两页的漫画故事。

“箱庭”是日本游戏设计大师宫本茂的重要理念之一。该理念源于他童年时期在自然中的游戏时光,促使他将游戏世界理解为一个微缩花园(miniature garden)。在谈起《塞尔达传说:时之笛》(ゼルダの伝说 时のオカリナ,1998年)时,宫本茂表示:“与其把它看作一款游戏,我们不如将其视作名为‘海拉尔’的箱庭”。箱庭首先意味着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限度获取游戏趣味。

我们不难从《旅行青蛙》中发现宫本茂式的“庭箱”元素。对玩家来说,他们只能在房屋和庭院两个有限的空间中来回切换,翘首期盼青蛙旅行归来。与此同时,无法离家的玩家成为“留守”主人,只能通过青蛙带回的静态景点照片来想象外面的世界。青蛙的旅途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惊喜,就像皮克敏星球一样,需要自己去收集发现。每当看到照片时,玩家总是想要弄厘清青蛙的足迹,去脑补青蛙在景点的种种遭遇,能够间接获得一种游客体验。在青蛙背对着我们写日记时,我们也会有类似的体验。在此,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作为养成游戏的“庭箱”,而且还能体验到不同“庭箱”世界(居住空间和旅行空间,青蛙空间和主人空间)所产生的差异,这一差异恰恰是玩家重要快感来源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箱庭”这一概念,我们需要返回至日本的造园传统,进而从东方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旅行青蛙》。日本庭院景观可以追溯到飞鸟时代,经过平安时代的发展,成熟于室町时代。在日式庭院中,“枯山水”(枯れ山水)是极为重要的传统元素,它指布置在日式庭园中的假山水。用日本古代造园专著《作庭记》的话说,“于无池亦无遣水处立石,号曰枯山水”。其中,此类景观往往以以象征的方式表现出山水自然,用砂砾代替真实的水,并营造出水的波纹,同时亦包括精心布置的石头、苔藓、灌木及常绿树木等静态元素。在京都,布满苔藓的西芳寺,拥有白沙石庭的龙安寺,以及用石头和砂石表现溪流变化的大德寺,都有典型的枯山水景观。

在“枯山水”中,虽然“人为之山水”将“自然山水”取代,无法带给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但却让人能抛却世俗烦扰,有机会凝神静观。因此,此类景观也被视作禅式庭院,产生一种充满禅意的侘寂之美。所谓侘寂,实际上是两个日语字的组合,包括“侘び”(恬静、闲寂)与“寂”(孤寂、苍老或古雅),两者合一来传达一种质朴的天人合一美意识,与禅宗一脉相通。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微缩园林景观,枯山水缘起于古代的盆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一种位于天地间的“箱庭”。但与宫本茂的游戏箱庭不同,日式庭院更讲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种无欲无我的虚空之境。反观《旅行青蛙》,其游戏箱庭与“枯山水”倒颇为相似,两者都强调用静态元素构建自然,都是微缩版的园林,只不过大小存在着差异,且前者更具有互动性。

刚进入游戏时,《旅行青蛙》便为玩家呈现了一个禅式空间。除非玩家有很强烈的成就欲望,否则不必像玩《开心农场》一样,定闹钟爬起来偷菜,只需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游戏就好。它并没有给玩家提供华丽的色彩、炫目的电脑特效,也没有让玩家获得与VR游戏类似的感官刺激,亦不使用紧张快节奏的任务,而是用静态的人工符号构建了游戏中的“枯山水”景观,用慢节奏的机制来达成互动体验。最终,这款游戏将宫本茂的箱庭再向自然推进一步,为玩家营造了一个禅意世界。一位友人的游戏体验非常有趣。她将自己的青蛙命名为“芭蕉”,因为游戏中的青蛙让她想起日本江户时代的诗人松尾芭蕉,后者曾著俳句《古池》,曰:“古池や蛙飞びこむ水の音”,汉语通常译为“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进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诗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让声音与图像跃然纸上,动静融合于无我之境。而友人的青蛙名称“芭蕉”,则刚好与游戏《旅行青蛙》中的侘寂意境相呼应。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箱庭疗法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尤其适合小朋友。该疗法缘起于西方,彼时参与治疗的人需要在硬盒子中摆放玩具,后来精神分析学派将其进一步发展,经心理学家河合隼雄传入日本。就箱庭而言,首先里面要涂成蓝色,以寓意海水,再加入细沙。参与者就像庭院枯山水的设计师一样,任意摆放物品,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旅行青蛙》也是玩家手中的沙盒,让后者通过自由任务来完成箱庭布置。由此,临床上的箱庭游戏(箱庭ゲーム)与作为游戏箱庭的《旅行青蛙》合二为一,带有鲜明的情感治愈色彩。

“禅派游戏”的治愈体验

提及电子游戏,人们很容易持有刻板印象,觉得所有游戏的套路都能用“Kiss Kiss Bang Bang”来总结,不是暴力打斗(如《街头霸王》),就是性感美女(如galgame)。如果说商业化的3A大作更强调炫酷效果和感官刺激,把游戏做成互动大片(interactive blockbuster),那么独立制作人则以个性化及多样性为设计诉求。实际上,随着独立游戏作品的日益繁盛,游戏文化中也发生了情感转向,典型的代表是禅派游戏。

之前,更多游戏惯例是强调竞争和成就,即便是以社交和探索为核心的游戏,通常也会强调游戏的升级系统,继而将玩家导向竞争及成就。以《恋与制作人》为例,作为一款养成游戏,画面精美,配音演员更是一票明星。诚然,玩家能够以悠闲的心态进入游戏,但很快就会止步于被锁定的关卡,无法享受暧昧和爱情带来的浪漫。此时,玩家要么去充值,要么在游戏中持续地完成任务,才能逐步解锁一些功能,与游戏中的四位虚拟男友进行互动。因此,玩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以提升经验值和等级。《绝地求生》中的竞争机制更为明显。作为一款生存类MOBA游戏,玩家需要加入一个百人竞技场,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并相互厮杀,最终活下来才能获胜。

“禅派游戏”则与之不同,此类作品往往通过声音及视觉符号为玩家构建一种空寂氛围,进而带来一种禅意十足的游戏体验,堪称游戏中的“清流”。就游戏而言,禅派(Zen Genre)一词源于华人设计师陈星汉。他曾在南加州大学学习游戏设计,其硕士论文以游戏中的心流体验为题。在毕业前,他就开始用游戏作品进行情感实验,后来成立了名为“那家游戏公司”(thatgamecompany)的设计团队,其代表作包括《云》(Cloud, 2005年)、《浮游世界》(Flow,2006年)、《花》(Flower,2009年)以及《风之旅人》(Journey,2012年)等。如果说传统游戏注重外部的感官刺激,那么禅派游戏则强调“向内转”,通过游戏过程达成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自我情感的升华,堪称是一种互动式冥想。

以《浮游世界》为例,玩家控制一个多段生物在水中自在遨游。水的颜色会随着深度及位置不同而变化,呈现出蓝、红、紫、绿等色彩,让玩家体会海底生物的进化过程。体验过后,名为“rc.blog”的玩家留言:“游戏中没有枪,没有血,也没有爆炸场面,但却让我欲罢不能,一直坐着玩了这么久”。至于《风之旅人》,则将禅派游戏美学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斩获多项游戏大奖,并登陆索尼的PS3及PS4两代游戏主机。在游戏中,孑然一身的玩家与广袤的沙漠形成了鲜明视觉反差,更让玩家瞬间产生一种“蚍蜉撼树”的预感。然而,玩家与自然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在没有任何引导的情况下,自由在沙漠中穿行,在旅途中不断探索,直至终点。有的玩家表示,短短几个小时的游戏过程有效缓解了他们现实中的心理创伤。陈星汉本人还多次提及一位15岁女孩的来信,后者与身患癌症的父亲一起玩这款游戏,不仅陪伴他走过了最后的时光,自己也体验了生命彼岸所带来的震撼。

在一次访谈中,陈星汉解释了自己的游戏哲学,即从情感上感动玩家。他认为感动孩子很容易,但大人却很难被打动。唯一的方法是创造某些与玩家生活相关的内容,进而达成情感宣泄(catharsis)。成年人只有体验到自身的强烈情感时,才会发现生命的意义。如果说整个游戏产业都在关注兴奋刺激的内容,那么他则更愿意表达和平与爱。他执着地通过游戏去塑造感动,并以此方式拓展游戏情感所能达成的多种可能性,因此被称为游戏禅师。有趣的是,他对游戏情感的探索也受到了姚壮宪的影响,后者在《仙剑奇侠传》的情感表达给陈星汉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有很多独立游戏作品都采用类似的方式表达情感,例如《纪念碑谷》系列(Monument Valley)、《万物生长Grow》等,皆体现出鲜明的禅派特色。

自不待言,《旅行青蛙》在形式上带有强烈的禅派游戏色彩。这不仅因为该游戏在视听风格上反映出枯山水式的禅意,更是针对游戏机制而言。从青蛙的角度来说,旅行本身就是一种充满禅意的修行过程。对于陈星汉的禅派游戏作品来说,玩家总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旅行,飞翔在天空中的白色云朵,遨游在海中的浮游生物,随风起舞的金色花瓣,以及在沙漠中探索的寂寞旅人。与之类似,《旅行青蛙》也围绕“旅行”展开叙事,看似漫无目的的出行以及随机产生的旅行照片,实际上都在为留守的玩家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空间。游戏中的留守生活也以寓言的方式揭示出玩家现实中的生活常态,很多人就像青蛙主人一样,困在某地动弹不得。在这种情况下,《旅行青蛙》就像心理治疗中的箱庭一样,试图通过旅游景观来治愈玩家庸常生活中的无聊。

禅派箱庭外壳下的技术消费

然而,《旅行青蛙》又无法真正达成禅派游戏的诉求。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游戏中的氪金元素,即付费机制。当玩家过于执着于成就时,或是缺乏等待的耐心,就会通过付费购买道具的方式打破慢生态。显然,这与禅派精神是相悖的。实际上,已经有玩家进行炫耀式的消费,将自己的青蛙“武装到牙齿”,甚至有玩家试图通过外挂来提升成就指数。这种付费养成机制同样存在于《恋与制作人》中。与其说游戏提供了养育者和被养育者两个角色,毋宁说这两个意象是玩家的一体两面。换句话说,玩家既是看家的人,也是那只青蛙。从拉康的意义上看,游戏为玩家呈现了一个象征界。一方面,玩家以主人视角进入游戏,遵照规则(即父法)成为孤独的留守人口,成为旅行青蛙的他者;另一方面,鉴于无聊的留守生活,玩家又将打破庸常生活的欲望寄托在作为游客的青蛙身上,通过简笔画一般的照片来想象箱庭外的世界,所以玩家又变成了青蛙。虽然青蛙每次带回来的照片都会让玩家欣喜万分,但照片很快成为庸常生活的一部分。可见,照片就是拉康意义上永远被延迟的欲望。也是因为如此,玩家总要是为青蛙出行准备好便当和护身符,以便它能够在归家后迅速开启下一段旅程。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悖论在于,系统在形式上想要创建一种慢生活,但却同时提供了道具——快捷体验渠道。如此一来,玩家实际上一直在追赶着被延迟的欲望,花钱买道具就成了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

就国产游戏而言,从去年燃爆整个暑假的《王者荣耀》,到迅速崛起的“吃鸡”游戏,到2018年初火速成名的《恋与制作人》,再到以火箭速度登上热搜榜的《旅行青蛙》,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游戏文化的两大趋势。其一是女性正成为游戏公司锚定的主要用户群,尤其是移动端的休闲游戏。根据《2017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国移动游戏产业连续9年持增长态势,2017年该领域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161.2亿元,比2016年增长41.7%,用户规模达到5.54亿人。就移动用户性别比例而言,根据友盟数据发布的相关报告,女性玩家平均占比50.2%,在“经营策略”等细分类型中,女性比例还要高出这一数字。

其二是移动端游戏正向着“快速消费品”的方向发展,其生命周期越发短暂。之所以用快速消费品一词,首先是在电子游戏已成为重要生活和娱乐方式,是人人都需要的消费品。其二是因为移动端游戏门槛极低,无需高水平的游戏技巧,人人皆可以玩家身份进入游戏中。非硬核玩家进入游戏不再具有技术障碍,人人都有消费的可能。其三,大众传媒和社交网络不断地将新游戏推向头条,为现代人生产着一种泛娱乐化的社交焦虑,进而生产着玩家需求,并使其以飞快地速度迭代。当身边的人都在用青蛙刷屏时,你也会迫切地想要养一只青蛙。如果社交焦虑升级为展示焦虑,那么你还可能成为追求成就的氪金一族,不必等到双十一就成为剁手党了。

从以上两大趋势中,我们也能看出《旅行青蛙》为何能如此快速火爆全国。如果说早期移动游戏让人消磨碎片时间,那么显然作为快速消费品的游戏则用碎片化方式盘剥着人们的现实情感需求,很容易将玩家身份悄然转变成“用户”,后者带有更强烈的消费色彩。实际上,治愈及陪伴等情感需求一直存在,只不过之前多用小说或韩剧的方式来满足。而如今,《旅行青蛙》一类的电子游戏只是“新瓶装旧酒”,是用新媒体来实现功能性替代的文化快消品。

但不得不说,这种所谓的治愈功能只会为人们营造一种“佛系”生活幻象。就像网友最初为“佛系”配图中的金正峰(怀旧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角色)一样,虽然他手捧佛具,一脸虔诚,但实际上寺庙里的拌饭才是他定期在寺庙修行的主要原因。他复读七次才考上大学,但却放弃学位转向美食产业,完全不考虑现实。之所以他能随心所欲的生活,是因为买中了大奖,不仅将全家从贫困线上拉回来,还能时不时为双门洞的邻居们提供资助。因此,我们不妨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批判视角,才能自由进出技术“箱庭”,真正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乐趣。

感谢王丽华博士,她不仅在日本语言文化方面提供了极大帮助,而且还欣然分享了游戏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