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

作为美洲三大古文明之一的玛雅文明,曾一度在热带丛林中城邦林立,但受制于自然环境和技术发展,就像中国古代西域沙漠中的一串绿洲小国一样,无法统一、壮大,最后在一场生态危机中不堪一击、同时凋零,被卷土重来的热带雨林尘封千年之久……

我有幸去过中美洲探访分布于三个国家的九处玛雅城邦遗址。

除了墨西哥和萨尔瓦多以外,玛雅遗迹所在的其他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伯利兹——尚未与我国建交,去过的国人相对较少,但这片区域恰恰是玛雅文明全盛时代的腹地。

科潘(Copán)是我的第一站。

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1)

危地马拉弗洛雷斯古镇,玛雅文明的最后一处宗教中心。 (王在田/图)

玛雅世界的巴黎——科潘

科潘遗址坐落于洪都拉斯西部边境,距离危地马拉大约五公里,离萨尔瓦多也不超过五十公里。遗址以西不远是座边境小镇,叫做科潘鲁伊纳斯(Copán Ruinas),这是西班牙语,意思就是“科潘遗址”。

科潘是玛雅文明全盛时代(公元250—900年,又称为古典期)东南部最为重要的城邦。玛雅在古典期经历了蒂卡尔(Tikal)和卡拉克穆尔(Calakmul)两个强大城邦的长期对峙局面,它们俩均位于尤卡坦半岛(Yucatan)中部,一南一北,隔着茂密的丛林连年征战。可能是为了扩大领地,拓展资源,蒂卡尔于五世纪初期向自己的侧后方扩展,在中美洲地峡中部的一条河谷中扶植了科潘城邦,双方形成了坚固的同盟关系。

科潘于七世纪中叶(大致对应于中国的唐高宗时期)在第十二位国王烟豹(Chan Imix K'awiil,628—695年在位)的统治下进入鼎盛时期。烟豹于15岁登基,在位时间长达67年,在科潘总共十七位国王中享国时间最久。他的继位者十八兔(Uaxaclajuun Ub'aah K'awiil,695—738年在位)在那个时代也算个寿星,前后在位时间长达43年(与唐玄宗李隆基一样)。这两位国王合计执政长达110年,在此期间科潘由一座河谷城邦俨然升级成为一座新兴帝国,手下控制了一批附庸,还打通了指向加勒比海的商路。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十八兔的大兴土木和穷兵黩武,导致实力有限却过度扩张的科潘迅速陷入危机,于八世纪中叶爆发了一场类似“安史之乱”的叛乱:十八兔遭到被他安插在附庸小邦基里瓜(Quirigua)的亲信暴雨天(K'ak' Tiliw Chan Yopaat)倒戈谋反,猝不及防打了败仗,被生俘后解往基里瓜,在那里的大广场上被作为祭品斩首——现代历史学家注意到在此两年前,卡拉克穆尔城邦的君主曾专程拜访过暴雨天,由此推测可能是卡拉克穆尔在背后策划并资助了这场叛乱,目的是为了斩断世仇蒂卡尔的左膀右臂。

十八兔死后,受到基里瓜反制的科潘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尽管此后一度与西部大城邦帕伦克(Palenque)联姻试图东山再起,但国运的没落已经无可挽回。到了九世纪初,科潘的史书停更,这座河谷城邦突然衰落,迅速消失在卷土重来的雨林植被中。

又过了一千年,美国考古学家史蒂芬斯(John Stephens)和英国画家加瑟伍德(Frederick Catherwood)于1839年根据玛雅土著的故老相传找到了科潘遗址,对这座隐匿于丛林中的废墟作出了如此评价:

它横列在我们眼前,就像汪洋中一艘破碎的船,它的桅杆不见了,船员也消失了,谁也不知它何时来的,也不知摧毁它的是何物,一切都是谜。

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2)

科潘大广场,右侧被天蓬罩住的是“历史之阶”。 (王在田/图)

今天我们看到的科潘遗址仅是当年科潘城邦核心区的一小部分,也就是充当玛雅城邦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的大广场周边。广场中央有一座小型金字塔,其北侧竖立着八尊两米多高的石像,其中六尊雕的是十八兔。这些石雕让人联想起南亚神庙建筑装饰风格:细节极其繁复华美,但从整体来看却缺少亮点与个性,也许可以称之为玛雅式洛可可风格吧。

金字塔的东南侧是一座蹴球场。蹴球是玛雅人特有的体育竞赛,也是高贵的祭祀活动。由于缺乏文献资料,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它究竟怎么玩,一般认为它有点像今天的排球,双方选手轮番击打一个象征太阳的实心橡胶球,不得使用头部、手部和脚部触球,而只能用肘、髋或膝盖击球,将球击向对手后方,或者造成对方无法救球而失分。

正如《哈利·波特》小说中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一年一度的魁地奇球赛具有捕获金色飞贼的绝杀设置,蹴球比赛也设有绝杀规则。蹴球场呈长方形,两侧长边各有一面高墙,高墙中央的顶端有一个石制圆环,形同篮球场中的“篮筐”,只不过这个篮筐并非水平,而是垂直的,且位置相当高,选手们绝无可能起跳扣篮;圆环的孔洞也非常小,只比橡胶球的直径略大一些。在蹴球比赛中,如果选手成功让球穿过石环即赢得胜利,比赛立刻结束。

至于蹴球选手的结局,史学家们至今依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败者会被剖腹挖心,向天神献祭,另一方意见则相反,认为胜者才能获得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耀。

如今我们看到的蹴球场是科潘城邦历史上的第三代球场,由十八兔诏令修建,它的两座前身都已被埋葬在其脚下。这座蹴球场也是迄今玛雅世界中发掘出来的第二大球场,仅次于墨西哥的奇琴伊察球场。

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3)

蹴球场,背景高台乃是科潘国王御用神庙。 (王在田/图)

蹴球场东南侧是一座壮观的“历史之阶”,它由2500块半米见方的条石垒成63级台阶,高约30米,宽10米,坡度将近60度,非常陡峭,每一块条石上都刻着玛雅象形文字——整座石阶记载了科潘城邦自建立以来直到八世纪的历史。为了保护文物不受日晒雨淋,“历史之阶”上方架起了塑料天篷,影响到其外观和内部采光。游客也无法攀爬,只能从底部仰望。

大广场正南方是一座小丘,山顶曾是一座神庙,举行蹴球赛和祭祀仪式时,科潘王室就从这里俯视万民——科潘在全盛时期有两万七千居民,确实配得上“万民”这个称号。

整个科潘遗址不算很大,有两个小时就可以浏览一遍,凡是用绳子围起来或者拿塑料布盖起来的地方都值得仔细看看。

科潘被誉为“玛雅世界的巴黎”,以雕刻精美、文化发达著称。那么它为什么会在鼎盛时期突然覆亡,难道仅仅是因为遭受了一次叛乱吗?根据考古发掘的结果来看,科潘的衰落其实是生态恶化的必然结果,十八兔的虚耗国力只是加快了这个进程。这座城邦坐落于一条肥沃而狭窄的河谷之中,周边山地陡峭,土壤肥力较低。随着城邦崛起,人口快速增长,有限的河谷耕地难以维持其粮食需求,百姓遂成群上山开荒,王室也大量砍伐山地树木作为燃料以及制造灰泥涂抹在宫殿建筑上用于防水,结果导致当地植被骤减,生态恶化,山体反复滑坡,淹没了河谷良田,进一步降低农作物产量。最后农业生产崩溃,城邦遂被废弃,重新成为大片雨林。

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4)

蹴球场上方的金刚鹦鹉石雕 (王在田/图)

时值黄昏,本就不多的游客次第散尽,我坐在蹴球场边的高台上,头顶就是一具金刚鹦鹉头像石雕。静静地观赏着大广场逐渐成为金刚鹦鹉的乐园,它们或成群滑翔,自由自在地高声鸣叫,或两两栖息在树枝上,相亲相爱地互相打理羽毛。

一千五百年前,玛雅人以金刚鹦鹉为图腾,在它们好奇的注视下举办火爆而血腥的蹴球赛。如今玛雅文明已然风流云散,但金刚鹦鹉仍是这里的主人,千百年以降,从未改变。

玛雅世界的霸主——蒂卡尔

蒂卡尔遗址位于危地马拉北部的玛雅雨林中,它的北面和西面是中美洲大国墨西哥,东面是中美洲唯一的英语国家伯利兹。由于草莽林深,三国之间的边界是用经纬线划定的,在尤卡坦半岛的地图上划出了一块方方正正的矩形。

从蒂卡尔向南不远是形如一条双髻鲨的佩滕伊察湖(Lago Petén Itzá)及其南岸小岛弗洛雷斯(Flores)——玛雅文明的最后一处宗教中心,直至十七世纪末才毁于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灭绝暴行。弗洛雷斯岛东南方的陆地上建有距离蒂卡尔最近的机场:玛雅世界国际机场。

我从危地马拉城乘坐一架萨博340双涡轮螺旋桨飞机——可能是我有生以来坐过的最迷你的民航班机,仅有三十个座位——在湖天一色的醉人晚霞中降落于此,次日清晨驱车70公里前往蒂卡尔遗址。

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5)

蒂卡尔一号神庙 (王在田/图)

蒂卡尔是玛雅文明古典期与卡拉克穆尔并立的绝代双骄之一。这里周围地势低洼,沼泽密布,而蒂卡尔是一座低矮的丘陵,不旱不涝,在总体缺水的尤卡坦半岛上成为一片难得的宜居之地,至少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经有玛雅人居住。大约一千年后,玛雅世界进入古典期,蒂卡尔凭借当地丰富的黑曜石资源,既可以在战乱时期打造锋利武器提升自身战力,也可以在和平年代向其他城邦出售牟利,因此国力迅速增长。

蒂卡尔通过国际贸易,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大国特奥蒂瓦坎(Teotihuacán)那里学到了投枪战法,不需要再与敌人面对面互砍互殴,而是将敌人包围后掷出投枪杀伤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远程打击”,从而显著缩小了己方伤亡,以更为先进的军事思想成为玛雅世界的霸主。

尽管特奥蒂瓦坎曾于四世纪末派出远征军突袭自己的学生——两地之间直线距离超过一千公里,相当于唐军全靠船只与步行(特奥蒂瓦坎与玛雅文明皆未能发明轮子和车辆),肩扛背驮所有武器装备和粮草给养,从长安出发远征青海湖边的吐谷浑——并一度全面掌控了蒂卡尔的政治军事大权。但两地毕竟太过遥远,从墨西哥高原起家的特奥蒂瓦坎难以在地势卑湿的尤卡坦半岛季风雨林地区长期立足,因此蒂卡尔最终夺回了政权。

科潘遗址的亮点是雕刻精美的石像,而蒂卡尔的亮点则是其高峻的金字塔。尽管囿于古代建筑技术,蒂卡尔的金字塔做不到高耸入云,但起码做到了高耸穿林——站在金字塔顶端,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柄利剑的尖端,刺透了一望无垠的雨林林冠。如果把葱翠的林冠想象为云层,那么这些金字塔就如同蜀山直破云层,穿云而出,给人以极目壮怀之感。

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6)

蒂卡尔1-3号神庙 (王在田/图)

提到金字塔,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有区别吗?埃及金字塔,顾名思义,形同汉字中的“金”字,乃是一个由底面的正方形和四个等腰三角形构成的正四棱锥;而玛雅金字塔乍看与埃及金字塔相似,但细看会发现它并没有顶部的尖锥,其截面是一个等腰梯形,仿佛将一座大金字塔的顶部截去了一个小金字塔而成。其底面也不总是正方形,比如蒂卡尔遗址的几座大型金字塔都是长方形底座,墨西哥的乌斯马尔遗址还有椭圆形底座的术士金字塔。

为什么玛雅金字塔顶部没有尖锥呢?这与两类金字塔的不同功能有关。埃及金字塔是法老陵墓,内部是空心的,建有墓室存放法老木乃伊;而玛雅金字塔是神庙的基座,建造它的目的在于彰显神庙的崇高,因此玛雅金字塔一般是实心的,为了留出空间造神庙,必须在顶端留出一片平台,故而没有顶锥。

鉴于功能不同,两类金字塔的外形和体量也颇有区别。玛雅金字塔顶端建有神庙,祭司需要登坛作法或者夜观星相,因此在其正反两侧或前后左右四面的中轴线上均设有石阶;而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陵墓并不需要登顶,故而仅在底部设有陵墓入口,不设石阶通往顶锥。同样出于祭祀需要,玛雅金字塔普遍不高,最高的蒂卡尔四号神庙才64.6米,与埃及金字塔相比可以说小巫见大巫:埃及最高的胡夫金字塔建成时高达146.6米,经过4500年的风沙侵蚀,现在仍高138.8米,超过蒂卡尔四号神庙的两倍。

由于建筑土方量与尺寸的立方成正比,玛雅金字塔比埃及金字塔的尺寸小一个数量级,故而其所需建材以及工程量远远小于后者,建造数量也就大大高出后者。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墨西哥境内就有玛雅式金字塔十万多座,而埃及金字塔不过寥寥一百多座而已。

蒂卡尔最重要的金字塔共有四座,其中大广场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取夫妻对望之意。东侧的一号神庙建成于八世纪中期,高44米,是玛雅世界罕见的陵墓型金字塔,埋葬的是蒂卡尔的中兴名主双月王(Jasaw Chan K'awiil I,682—734年在位),他于695年率领城邦穿越丛林战胜宿敌卡拉克穆尔,使后者一蹶不振,只能靠暗地里煽动叛乱削弱科潘那样的小花招来减轻来自蒂卡尔的军事压力,而蒂卡尔则进入了第二次鼎盛时期。

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7)

双月王石碑浮雕像 (王在田供图/图)

一号神庙的石阶又窄又陡,曾造成至少两名游客失足坠亡,如今已禁止游客攀爬。西侧的二号神庙也是陵墓,葬的是双月王的皇后十二金刚鹦鹉夫人(Lady Twelve Macaw)。她的陵墓比丈夫的金字塔矮六米,石阶较宽,但也已禁止直接攀爬,而是在其背后搭建了木制台阶,供游人步行上至塔顶,俯瞰典雅静谧的大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二十多根石柱,它们与科潘遗迹大广场上的石像作用相同,用于追念先王勒石纪功,但蒂卡尔的石刻艺术远不如科潘,所以这里并无石像而只有石柱。

蒂卡尔的三号神庙位于二号神庙西侧,其基座正面已经为植被所覆盖,泯然土坡矣,湮没在了茂密的丛林中,但高达55米的塔顶巍然屹立,远远高出周围的乔木,以自然与人力跨越沧海桑田的顽强角力给观者带来强烈震撼。

实际上,如今我们看到的蒂卡尔神庙都是经过考古发掘,剥离其树木、清理其泥土、修复其石阶之后的产物。在19世纪初欧洲考古探险队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所有的金字塔都是三号神庙现在这副模样,乍一看无非是平地上突然拔起的一座座陡峭土山而已。

四号神庙位于遗址核心区的西侧尽头,它由双月王的儿子建成于741年,是蒂卡尔最高的神庙,也是玛雅世界最高的建筑物。从它的顶部平台向东眺望一、二、三号神庙,很容易产生错觉,仿佛脚下连绵的热带雨林乔木只是一片低矮的灌木丛,而那三座神庙仿佛三座石碑,从灌木丛里顽强地伸出来——万物的尺度在这里突然缩小了,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缩微世界。

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遗迹(雨林中的玛雅遗址)(8)

“失落的世界”中的一座神庙 (王在田/图)

从四号神庙出发,我继续向南深入雨林,寻找始建于公元前700年的古老金字塔“失落的世界”(El Mundo Perdido)。游客逐渐稀少,密林间只剩下我、迎面而来的一群高高摇着长尾怡然漫步的白鼻浣熊,以及回荡在山林间的低沉嘶吼声。起初我以为那只是园方通过扩音器播放的背景音——因为如果真有哪只食肉目猛兽发出如此巨大的声响,那就意味着它已经到达我的周围,随时可以发起猎杀——还很诧异于播放者的独特趣味,后来才意识到那摄人心魄的怒吼声来自头顶的树枝:两只中等身材的吼猴正焦躁地来回爬行,以连绵不断的嘶吼宣示本族群的地界。

双月王所开辟的盛世延续了将近一百年。进入九世纪之后,整个玛雅世界进入七千年不遇的干旱期,饿殍遍地,城邦凋敝。作为当时最大的城邦,极盛时拥有近二十万人口的蒂卡尔,面临饥荒后迅速衰落。

蒂卡尔最后一个载入史册的国王复用了双月王的名字,自称为Jasaw Chan K'awiil二世,但这并没有让他战胜自然,重振国运。到十世纪末时,蒂卡尔重新被大自然收复,玉米田庄不复存在,雄伟的神庙和先王的陵墓为密林所覆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吼猴们在曾经的城邦中心建立家园,发出这几公里之外都能听到的威猛之声。

王在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