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年级数学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画图、拼摆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三)问题解决

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积极去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运用画图、拼摆等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运用画图、拼摆等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一张,白纸一张。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原来这种题型一般在习题中出现。教材运用此题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但是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有效操作来进行探究活动,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或摆或画。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指导;探究之后,及时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不断探究,获得新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1)读题思意: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题,同桌交流题目意思。

①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分析题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拼图形──求周长──比较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自读──分析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的形成。

2.自主探究

(1)第一次探究(发现规律)

①说清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拼图形)是的,图形拼好了,接下来的两步就简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也可以动笔画一画。

②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要指导,适时点拨。

③汇报展示

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用小正方形拼的

b.在方格纸上画图的

c.直接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

学生拼出来的结果有:

a.拼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说成摆了几行?每行几个?(摆成1行,每行16个。)

b.拼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

c.拼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

④优化方法

请拼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拼法,实物投影出学生在方格纸上和随练本上画的草图。师:你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为什么?(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方法更好)

⑤分析拼法

分析:只有这3种拼法吗?摆3行行吗?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拼摆图形的方法〔小正方形个数÷行数(1、2、3、4…)=每行摆几个〕

⑥计算周长、比较周长

a:我们已经用16张正方形的纸摆成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课件出示),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计算他们的周长,比较他们的周长)那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吧!

(学生动手计算)

b:展示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式有:

(1).用数格子的方法,直接数出它们的周长。

(2).数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c:思考分析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谁的周长最短?你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生: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⑦总结规律

出示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跟随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在小正方形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拼成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最短。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呈现出不同的方法,了解在练习本上画图的优点,掌握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提问:为什么不能摆3行呢?让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掌握图形拼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并通过学生的计算及观察数据发现图形拼摆的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第二次探究(验证规律)

课件出示:如果有36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呢?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再次明确解题步骤)

a.36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生独立完成)

b.汇报完成情况(课件出示),验证规律。(生再次齐读规律)

c.深入思考:这是为什么?

引导发现:拼组后,隐藏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露在外面的边长就越少,图形的周长越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再次探究,不仅验证了我们发现的规律,并引导发现如何使所拼图形周长最小及其原因,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其实这种拼摆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我们一起去看看。

完成教材87页第4题(课件出示)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意,然后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要使18幅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绘画作品拼组后的图形四周花边最短,就是使所拼图形的周长最短。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发现除了拼成长12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即摆3行,每行摆6个)外,拼成边长8分米的正方形(摆4行,每行摆4个)后,在任意位置加两个小正方形的拼法的周长也是最短的),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

【设计思路】学以致用,数学来自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努力发现并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有效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还知道了运用表格呈现答案,收获多多。通过几何直观,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拼图形算周长比周长

在小正方形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成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在指尖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通过在小组里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新知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下面谈谈上完这节课的一些感想:

1、大胆放手,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体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用操作、画图来表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初步体验几何直观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画图的直观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先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然后用16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和正方形,过渡到用边长2分米的小正方形拼图形,由浅入深,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探究,并由小组代表填表,汇报结论,让学生经历一次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新知识。孩子们在汇报时,思路清晰,表述清楚。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本节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如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中,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取代了教师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内交流—选择可行的方法

——总结规律”这样四个步骤,完成了转化和归纳的全过程,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到了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新课程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关注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节课用的最多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节课所学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有的孩子在小组内表现很积极;有的孩子无所事事,没有参与活动。这样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在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