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

一、紧张的延安

1937年,延安军民正在等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际,一则周恩来遇袭的消息不胫而走,顿时所有人都着急、慌乱了。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1)

周恩来

一向冷静的毛主席,此时也变得紧张起来。周副主席在各方面工作中都卓有成效,此次便是他肩负起了促进“西安和谈”的重任,结果遇袭了,如果遇害那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得知消息后,延安方面迅速部署,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时任中央警卫团团长黄霖,当即集合了麾下全部人马驰援。

毛主席命令道:

“什么都不要顾虑,无论如何要把恩来救回来。”

刘伯承派人牵来了不少马匹,以保证警卫团的支援速度,立刻集合警卫团所有人员,准备立即前去支援。要知道,当时马匹在延安比较稀有,只有一些中央首长才有,此次事件刘伯承派人牵来不少马匹,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性。

延安军民得知消息后,都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内心默默祈祷着周副主席能平安归来。很快,延安南门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毛主席和一众中央首长、大批的干部、大量的学生、许多百姓都齐聚在此,他们都在等周恩来等人平安归来。

二、周恩来遇袭始末

(一)至关重要的谈判

首长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足见周恩来此次遇到的情况有多艰险,最重要的是此次遇袭,周恩来还是中了埋伏。

事情还要从西安事变说起。张杨二人通电“逼蒋抗日”后,为了不使事态恶化,中共中央当即派遣周恩来前往西安斡旋,凭借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极高的谈判能力,再周恩来的促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2)

从左到右依次是: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随之而来的,便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这一任务毋庸置疑又落在了周恩来的肩上。蒋介石答应了抗日,但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后却被扣押,局势尚不明朗,国共合作会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周恩来前去谈判,本就有一定的风险,会不会也被扣押?

但为了抗日大计,周恩来的谈判之行已经是箭在弦上了,随即中央派遣周恩来率领张云逸、孔石泉前往谈判,由警卫排沿途护送。对于周副主席的出行,边区的保卫处十分用心,他们综合分析了线下局势认为国民党军此时不会搞事,沿途多是友军驻地,清剿中的土匪也不会乱来。

即便如此,保卫处还是做足了准备。在出发时,保卫处派遣了一个加强排进行保卫工作,为掩人耳目还出动了三辆大卡车,保密工作也是相当到位,很多人连前去干什么都不知道。

根据保卫处安排,三辆车的任务与进行顺序不同:

首辆车不坐首长,由警卫排32人乘坐负责警戒,警卫排战士都配短枪、大刀,另配备百余发子弹和手榴弹四枚,全副武装进行护送。第二辆车专载首长,张云逸、孔石泉、陈友才以及部分新闻记者,都乘坐在车厢内,周恩来则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以便观察沿途情况。末尾车辆搭载其他工作人员,如勤务员、机要员以及通讯兵等,另有警卫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若干。

原计划于4月24日出发,但对于谈判中可能涉及的一些问题,中央首长还没有谈好,周恩来是副主席需要留下来商讨,于是三辆卡车分头行动了。为了不耽误工作,另外两辆车搭载着警卫排和诸工作人员24日出发,周恩来和陈友才等人,则定于25日出发。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卡车

24日两辆车出发前,细心的周恩来还特地叮嘱陈友才,让先行出发的同志们注意安全。

25日,在毛主席的目送下,周恩来等人驶离了延安。此行只有一辆卡车,并没有加强排开路,只有周恩来、副总参谋长张云逸、副官陈友才、孔石泉、新闻记者以及警卫员共25人,都挤在了一辆车内。

临行前,陈友才向警卫员介绍西安的情况,布置了任务和注意事项,为保证周恩来的安全,还和他互换了装扮,换上呢子制服,穿上长筒马靴,周恩来则换上了陈友才的军装。谁也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一换装,救了周恩来一命。

(二)周恩来遇袭全过程

上午9时许,在毛主席的目送下,周恩来一行人驶离了延安,卡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很是颠簸,似乎在暗示着前方不平坦的道路。

由于是延期出发,没有了加强排的开道,陈友才和警卫员们都保持着高度戒备为了不引人注意,陈友才和周恩来换了座位,在驾驶室内,陈友才坐在最中间,眼睛一直盯着车窗外四下扫视,始终保持着高度戒备,周恩来坐在了最右边。

他们后面,就是特务队的警卫员们,得知是前往西安,大家都很兴奋,他们大多是老红军,爬雪山过草不在话下,但坐卡车却是头一遭,内心的新奇和兴奋可想而知。副排长陈国桥和同志们有说有笑,一路上气氛十分融洽。

同在车厢内的还有周恩来、张云逸等中央首长的警卫员(刘久洲、温太林),他们显得十分警惕,作为周恩来的警卫员,刘久洲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他站在车厢后面看着车外远去的延安,汽车又走到很快,而且很颠簸。

刘久洲本能地摸向腰间的手枪,担心道:

“这东西速度这么快,有什么情况的话,我们打得准吗?”

温太林回应道:“这么颠簸,是不好打。”

就这样,伴随着战士们的复杂心情,卡车驶离了红军的防区,随即进入了距离延安50华里的劳山一带,这里山高林密,而且山口纵深狭小,地势非常险要,为了快速通过,司机一脚油门,卡车在经过一阵颠簸后,翻过山脊抵达了甘泉境内,后方山路上只留下了漫天尘土。

甘泉县属延安管辖,但有国民党军队驻扎,周恩来对此地也十分熟悉,汽车转眼进入了一片山坳,周恩来对陈友才讲起了往事:

“1935年10月的时候,我们刚到陕北,蒋介石派兵来围剿我们。东北军的两个团就是在这里,被红十五军团消灭的......”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4)

徐海东:曾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

突然“砰”的一声响动,打断了他的声音。

副排长陈国桥警惕道:“什么声音?”

温太林立即回应道:“好像是牧羊的鞭子声。”

有人道:“荒山野岭的,哪有人放羊?”

紧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声响动。

“是枪声!”经验丰富的张云逸喊道。随即开始观察眼前环境与位置,准备组织防御。

听到枪声的第一时间,周恩来就观察起了这里的环境,四周的情况尽收眼底:

枪声是从左侧和正前方传来的。卡车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山坳,几条山沟的交汇处形成了一个深水潭,穿过水潭左右分别是芦苇荡和树林,往上是悬崖,林后是小山包,战斗经验丰富的周恩来入眼即知这里是一个天然的伏击点,就地反击很难存活。

再看敌人,从枪声分布来看敌人数量不多,枪声嘈杂不像是正规军队,况且现在正处于国共谈判时期国民党军队是不会来打伏击的。于是他下令:冲过去!

卡车司机也是久经沙场的战士,他明白眼前情况危急不能就地熄火,听到周恩来的命令后果断踩下了油门,随着轰隆隆一阵响动卡车开动了,但没驶出多远就停下了。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5)

如今的劳山公园

原来,打埋伏的人知道来的是卡车,为了不使卡车逃走,他们老早就在路面上挖了一道沟,形成完整的伏击链,陷进去的卡车一阵猛冲也无济于事,差点发生侧翻,所有人都知道,卡车已经无法开动了。

就在这时,一阵浓密的子弹向卡车击打而来,是机枪!

本就是山沟间的开阔地带,此刻人都在不能开动的卡车上,显然成为了活靶子,雨点般的子弹向卡车猛烈的招呼着,挡风玻璃被打的细碎,轮胎早已被打瘪,司机身中数枪当场牺牲。

万幸的是,就在卡车陷阱沟里的一刹那,右侧的车门被震开了,周恩来立即下车命令道:

“快下车,分散反击。”

接到命令后,车上所有指战员一时间都跳下了车,纷纷四散开来寻找有利地势展开反击,张云逸反击之际不忘保护周恩来,命令到:

“陈友才你带警卫员保护周副主席先走,陈国桥你和战士们守住!”

然而,陈友才早已中弹,还没有下车的时候子弹就已经击中了他的腿部,眼看枪声越来越近,陈友才命令警卫掩护首长们撤退,自己带入阻击。

他指挥众人,还穿着呢子制服,敌军就把他当作了周恩来,一排排密集的子弹向他袭来,他也知道这是敌人把他当首长了,于是他决定将计就计吸引敌人,为周恩来和张云逸等人争取时间撤离。

他腿部中弹没法移动,便就地取材利用车上的行李作为掩体,特意学着周恩来的声音进行指挥,敌人越发相信他就是目标人物——周恩来。于是更加密集而又猛烈的子弹向他席卷而来,没过多久他就中弹牺牲了。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6)

陈友才

眼看陈友才牺牲了,陈国桥立即接任指挥,继续组织反击为周恩来等人争取撤离时间,即便是用短枪对阵敌人居高临下的长枪射击,红军战士也毫不畏惧,面对数百敌人展现出了惊人的气魄。

周恩来、张云逸等人在战士们的掩护下,一路撤退进了树林,敌人看见后也向他们发起了攻击,但主要火力都集中在了陈友才那里,周恩来等人所幸没有受伤。

在张云逸和孔石泉掩护下,周恩来撤退至一个山头处,没发现有敌人对他们进行堵截,这才停了下来稍事休息。这时才发现,有人的手被子弹擦破了皮,有人的衣服被打出了好几个洞,好在都没有击中要害。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三人都当即拔枪警戒,当来人出现在面前时他们才放松下来,原来来的是战士曹鸿都,他是奉陈国桥命令,负责撤退途中警戒阻击的,见到周恩来后汇报了撤离时的场景。

心情沉重的周恩来,登上一处山,坡望向了刚才激战的地方,还有三三两两的枪声传来,他静静地望着那里,眼含泪水沉默不语。

重回延安

在周恩来等人撤走后,战士们依旧给予了敌人有力阻击,但武器装备悬殊较大,战士们很难打出优势。

当时的情况是,敌军占据有利地形,人数上占优势,拿的是长枪因此武器装备上也有优势,而红军战士们是中了伏击,又都是配备短枪,因此一直处于被压制地位。

陈友才牺牲后,陈国桥接替指挥,让战士们不在乎弹药,勇敢反击狠狠的打,但是相对劣势的环境下,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了,最终陈国桥也壮烈牺牲。

随后,枪声停了,这也意味着,战士们全部牺牲了。

敌人一窝蜂冲下山,直奔陈友才而去,因为他们认准了这就是周恩来。到地方后,他们在陈友才身上搜来搜去,最终在大衣口袋里搜出一张名片,姓名处写着周恩来三个大字,这使得他们更加确定周恩来被他们击毙了。

紧接着,这群魔鬼在陈友才身上疯狂发泄,连捅数刀才肯罢休,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一大片土地......

望向那里,周恩来沉浸在悲痛中,但此地不宜久留,如果再有一股敌人围剿过来,怕是要出大事,于是张云逸建议:

“看来伏击我们的不是正规部队,像一股土匪。周副主席,这里也不安全,我们还是尽快返回延安吧!”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7)

张云逸

周恩来回过神来,听从张云逸的建议继续往前走,很快进入了一处山谷,刚从山沟出来又进山谷之中,曹鸿都莫名地紧张起来,满头大汉,因为此处山谷前面是长满杂草的土崖,去路被挡的死死的。

周恩来见状宽慰道:

“不要着急嘛,办法是想出来的。”

曹鸿都调整了一下状态,四下观察选找出路,忽然发现前面土崖上有数值垂落下来,他试着借助树枝爬上了土崖,果然天无绝人之路。爬上去之后,他解下腿上的布条儿,和其他人的缠在一起,做成一条简易的绳子把周恩来等人拉了上去。

就这样,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气和毅力,他们一步步向延安方向走去,但一路上沟壑纵横,又有许多树林,长途跋涉的情况下,很容易迷失方向乃至迷路。

所幸的是,此时的田间有很多劳作的农民。正当迷路之际,他们看见了一片田里有人,曹鸿立马跑过去向一老乡问路,结果老乡吓得不敢说话,眼神里满是惊恐与慌张。

周恩来知道老乡是怕枪,便指着曹鸿都手里的家伙什儿道:“你拿着这东西,人家能不怕你吗?”

曹鸿都马上反应过来,当即收起枪跟老乡道歉,还解释自己是红军,在返回延安的路上迷路了。在这一带,红军和当地也是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老乡一听他说自己是红军,也不在慌张转而笑着指路道:“从这个山梁一直往下,就是三十里铺了。”

在当时,边区保卫局在三十里铺设置了一个联络站,一听前面就是三十里铺所有人都大喜过望,因为只要到了那里就安全了,随即他们便向三十里铺赶去。

而此时,中央警卫团的战士们已经在路上了,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立即前往救援。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8)

毛主席

周恩来等人抵达三十里铺时,遇到了前来支援的警卫团战士,见到黄霖率领的警卫团战士后,周恩来当即下令张云逸率人奔赴遇袭的山坳,救援被困人员并剿灭敌人。中央警卫团战士训练有素,加上有刘伯承调配给的马匹,张云逸率队很快抵达了战场,然而敌人早已跑光了。

他抵达山坳时,已经不见一个敌人,只有倒在血泊中的红军战士的遗体,派人警戒后,张云逸立即让战士检查伤亡情况,在排查过程中发现有几个战士只是重伤倒地,并没有死亡,于是他立即安排人员将伤员护送至医院抢救。

就在这时,张云逸突然停住了,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旋即跑到了机要员身边搜寻了起来,原来他是想起了一些重要资料,怕敌人掠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他发现一切都保存完好时,才松了一口气,收敛好战士遗体送至延安。

延安南门外的人群久久没有散去,他们都在等待着周恩来等人平安归来,人越来越多。很快,一阵马蹄声在风沙中传来,所有人都热切地探头望去,祈祷周恩来平安归来。

“是周副主席!”人群中突然传出了一声欢呼。

所有人向大道上望去,几骑人马出现在眼前,待走进才发现走在前面的那人,正是周恩来,他们平安回到延安了。人群中欢声雷动,所有人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毛主席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周恩来下马走到了主席身边,两只大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这次遇袭事件,给红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极大的影响,一行25人仅四人平安归来,警卫十余人系数阵亡,为牢记教训汲取经验,此次遇袭中幸存的几人合了影,周恩来在照片上提了“劳山遇险,仅存四人”八个大字。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9)

周恩来和张云逸、孔石泉合影

保卫局的破案过程

对于此次袭击事件,延安方面开始了调查,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伏击周恩来等问题,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随后不久,案件转交给了西北保卫局,由侦察部长谢滋群负责,接到命令后谢滋群深感责任重大,立即开始了侦破工作。

根据亲经历过的警卫战士描述,伏击他们的那伙人是一群土匪,而根据各种情况综合分析,谢滋群也逐步确定是土匪搞的埋伏,可为什么土匪知道周副主席的行踪呢?

周恩来的出行计划是绝对保密的,就算是当时一起去的警卫战士,在出发前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土匪又是如何得知的消息?

显然,答案只有一个:有内奸。

如果真是内奸问题,那么就更加棘手了,为了不打草惊蛇,谢滋群开始暗访起来,他在周围群众间走访,果然有了重大突破,有群众透露李老汉可能知道某些线索,然而当谢滋群等干部找到李老汉时,他却因为害怕土匪报复,迟迟不敢说实话。

为了案件侦破,谢滋群与一众干部轮番劝说,最终李老汉开口了:那天上山砍柴,看到了土匪李青伍的人马。

袭击周恩来等人的就是土匪,这一点已经可以确定了,那么那个给土匪通风报信的内奸又是谁?如果有特务隐藏在革命队伍中,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确保一举拿下特务,谢滋群在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两头夹击的侦破方法查内奸:

一面从知情人中排查,一面安排人潜伏进土匪内部查。

谢滋群安排潜伏人员后,开始在知道周恩来行程的人中排查,就在排查进行到一半时,潜伏人员传来了消息:冯长斗,土匪探子。

得到情报后,谢滋群立即率领人马控制住了冯长斗,开始突击审讯,自知难逃生天的冯长斗,如实交代了事情原委。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10)

当年负责案件侦破的谢滋群

原来他是早年被土匪收买,打入红军内部的探子,当看到三辆大卡车开进了延安,就觉得一定是大官出行,于是把消息通报给了土匪,周恩来前往西安谈判的消息也随即泄露了。

得知此消息后,早就有意被国民党收编的李青伍等人,觉得借机杀了周恩来,一定可以得到国民党方面的重用,于是联合其他土匪指定了伏击计划。

事情来龙去脉已经查清了,谢滋群向上级报告要消灭这股土匪,很快得到了同意,他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剿灭了这股土匪,活捉了土匪头目李青伍、姬延寿等。

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37年周恩来遇袭事件)(11)

随即,召开公审大会,判处其死刑。

同时,红军方面也召开了追悼大会,悼念牺牲的烈士。

当时,陈友才的遗体被送回延安后,周恩来看着他的遗体忍不住落泪:他是替我死的啊!

回头来看,如果不是把陈友才当作了周恩来,那股土匪绝不会放弃追击,如果没有陈友才,历史或将改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