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不出精晨不出汗有依据吗(俗语晨不吐口水)

导语:近几年,注重养生的人群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纷纷加入养生队伍中,而且很多人每天针对养生会学习一些新知识,希望能够让身体更加健康。

在养生中,有一句俗语“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那么这句话是否有科学道理呢?不清楚的人不妨进来了解一下。

午不出精晨不出汗有依据吗(俗语晨不吐口水)(1)

俗语:“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有科学依据吗?

晨不吐口水

晨不吐口水这句话,简单的来讲就是告诫大家清晨起床后最好不要吐口水,否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中医角度上认为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中医上,人体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阳面为火,阴面为水。水其实就是人体生产的津液,储存于肾脏和脾脏之中。

午不出精晨不出汗有依据吗(俗语晨不吐口水)(2)

而对于中医“器官之时”的说法,肾气上扬的时间点,恰好是早上起床的时间。

如果有吐口水的习惯,会损失体内的津液,肾气也会随之流逝,引起肾气、脾气萎靡的情况。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早晨吐口水的利弊作出相关解释。西医认为,人们分泌的口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如果常常吐口水,肠胃的消化能力也会因为微量元素减少而下降。

除此之外,口水中含有的腮腺激素,能够调节内分泌平衡。除了必要的吐痰等操作外,早晨起床后尽量不要吐口水。

午不出精晨不出汗有依据吗(俗语晨不吐口水)(3)

午不泄精水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平时生活中,尤其是在吃完午饭后,此时身体会处于一种困倦疲乏状态。

主要是因为我们人体中会有一团心火,这团心火经过一上午的累积,到了中午的时刻会变得更加旺盛。

我们身体状态也会显现的没有精气神,出现犯困的情况。

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会引起人体中精水而泄露,因此吃完午饭后及时睡一觉,是非常关键的。

午不出精晨不出汗有依据吗(俗语晨不吐口水)(4)

晚不流汗水

在炎炎夏日,哪怕是身体不怎么活动,也会不断冒汗,当然也避免不了晚上会流汗。

为何这句俗语晚不流汗水呢?其实人体经过忙碌一整天,晚上是身体进行修养的阶段,而且晚上进入入睡状态,体内的各项器官也在相应进行调整和修复。

尤其是进入夜间,人的卫气内藏,肾阳深伏,因此我们一定要休息好。

午不出精晨不出汗有依据吗(俗语晨不吐口水)(5)

如果常常在半夜流汗,会让体内的津液大量流失,津液是气的载体,如果津液不断流失会引起气的失散。

若流失情况比较严重,会对胃气以及肾阳的潜藏造成影响,特别是到第2天早上不利于生发。人一整天的状态都是无精打采,昏昏沉沉。

而且晚上的气温低于白天,如果大量流汗,“鬼门”洞开,很容易将风寒湿邪之气侵入人体,人就更容易生病。

因此建议如果晚上要进行运动的时候,最好在10点之前完成。如果10点后身体还在不断流汗,会损害身体健康。

午不出精晨不出汗有依据吗(俗语晨不吐口水)(6)

养生有学问,不要进入养生的2大误区

想要健康必须得吃保健品

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有多种多样,但其中有的保健品并不靠谱,而且起不到保健效果,如果长期大量服用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虽然保健品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但是保健品中的某些营养。在平时饮食中也可以摄取到。因此不要太过相信保健品,否则会加重肝肾负担。

午不出精晨不出汗有依据吗(俗语晨不吐口水)(7)

越瘦越健康

对于年纪偏大的人群,觉得人老了越瘦才代表越健康,自己本身不胖却努力的减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身材无论胖还是瘦,不是衡量健康常识的唯一标准。

有不少研究发现,微胖的老年人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本身年龄越来越大,肠胃吸收营养能力会随之下降。如果因为减肥而采取节食,更容易引起身体不良,给身体带来一些健康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