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与小人苟同也(君子之心悦乐而不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不与小人苟同也(君子之心悦乐而不愠)(1)

孔子说:

学习知识、学问、道理而能时常去温习、实践,不也是很愉悦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我,而不恼怒,不也是君子之修养吗?

一讲君子之学,二言君子之交,三道君子之度。

君子之学

荀子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

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

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

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简而言之,君子之学,即是为己之学,是格物致知的努力,修身养性的功夫。

甚言之,即是孔子“朝闻道,夕死足矣!”的精神追求。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明代一位著名学者。

宋濂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归还。大冷天,砚水结了冰,手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立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日子。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自己没有书的情况下,也能读到很多书。

君子不与小人苟同也(君子之心悦乐而不愠)(2)

宋濂成年以后,为了求得更多知识,解决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访名师求教。他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雪,雪深到好几尺,脚皮都裂开了,也不以为苦。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人家给喝了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暖和过来。当时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讲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两顿粗饭,穿件破棉袍,但他一点也不羡慕那些富贵子弟的生活享受;因为在宋濂看来,只有求得知识,才是最高兴的事,别的便都不去理会了。

宋濂称“吾身之心”为天下之“至宝”,认为人“心中自有圣人”,不劳外慕。关键在于如何去“识心”、“明心”。

而“识心”、“明心”的方法则为不断克除“人伪”,做到“存心”。

克除“人伪”之法又在于学。宋濂如此之学,诚可谓君子之学。君子之学,自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君子之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丽有连的意思,兑为泽,上下皆兑,有两泽相连,互相滋益之象。结合人事,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也可双方互相滋益,故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来知德说:“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水就湿,各以类而相从,朋友之道,不出乎此。”

君子不与小人苟同也(君子之心悦乐而不愠)(3)

印光大师曾以此义开示结社念佛之殊胜:“或谓念佛求生西方即已,何必结社。是不知世间万事,须待众缘相助,方得有成,况学了生脱死之无上妙法乎。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盖取其二泽相并,彼此互益之义。又圣人以朋友列于五伦者,盖取其劝善规过,如二月互照,扶危保安,如两手相援之义也(友,古作[又/又]。又,手也,今文变又作耳)。人之常情,若无依倚,则多涉因循怠忽之弊。大众同居,功课有定,虽欲懈怠,亦不可得。功课之外,其奋发精进者,即可摄彼懈怠者,勉力而行。人皆前进,谁甘后退,彼此相辅,其行易成。或有所疑,及有所见,有可抉择。每日暇时,请诸耆宿,略示净宗纲要,则邪正去取,了了分明。有此诸益,故古人咸以结社为倡导。即身有职业,不能亲预,但依社章修持,待开会日,或亲往,或函告,明己修持之勤怠,利益之大小,亦与预修,相去不远,以心冀社友,不敢怠荒故也。”——《增广文钞·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互相学习、探讨,劝善规过、相援勉励,志同道合、同学同修,正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亦乐乎?

君子之度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世间人各有各的立场和角度,各有各的业力、机缘,造就了各自不同的知见和执著。

因此不被人了解,甚至误解,是正常且常有之事,如果时常因此而苦恼升起,只能徒劳烧灼己心。

更甚者因此而生嗔心,便更是愚痴了。

弘一大师曾说:“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印光大师开示:“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依大师教诲,如此行去,“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况一“人不知”耳?

佛门有“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数誓愿断,

法门无尽誓愿知,

无上菩提誓愿证。

有此心量,君子之度自然具足。

君子不与小人苟同也(君子之心悦乐而不愠)(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之学、交、度,摄归于心。悦,内生喜悦;乐,喜形于色;不愠,心无烦恼,自在洒脱。悦乐而不愠,即君子之心也。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转发、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