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有啥小吃(岐山是一座美食)

岐山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以境内东北部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

岐山县有啥小吃(岐山是一座美食)(1)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境东北部。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总面积 856.45 平方公里,总耕地 53.3 万亩。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631.5毫米,年均气温11.9℃。

岐山县有啥小吃(岐山是一座美食)(2)

岐山是一座美食之城,是全国500个粮棉大县和陕西省商品粮油基地县,被誉为"陕菜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神来之食"臊子面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宝鸡入选全国最美食城市,被《凤凰卫视》、《舌尖上的中国》等国家级媒体专题推介。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8.63亿元,同比增长10.4%。岐山县以境内东北部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考其历史源远流长。

据文物普查,境内渭河、雍河、横水河及沿北山一带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表明当时已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相传黄帝时代,岐伯就居于岐山之下。

夏禹治水,遍识山川,据传划全国为九州,岐山地区属雍州。

商沿夏制,岐地仍属雍州。商末,周部族由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山,岐地就成了周部族的属区。纣辛十九年,西伯姬昌迁都于丰(今长安县境),岐地东部为周公旦所辖,西部为召公奭所辖。

西周仍沿九州之制,岐地属王畿的周、召两国,由周王朝直接管辖。

周平王东迁洛阳(前770),秦襄公率兵护送有功,赐岐地为襄公所辖。

秦(前221~前206)始皇统一六国,废封建设郡县后,岐地属内史郡。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划长安以西凤翔府为右扶风,领县二十一。岐地南部分属武功县、眉县、虢县、西部属雍县,东部属美阳县,北部属杜阳县。

东汉时期(25~220),岐地南部分属眉县、武功县,其余所属未变。

三国(220~280),改右扶风为扶风郡(郡治在槐里——今兴平县境内),岐地分属亦旧。

西晋(265~316),州辖郡,郡辖县。岐地西属雍县,南属眉县,东属美阳县,为雍州(州治在今泾阳县西北)扶风郡(郡治在今长安县)辖。

十六国(303~420),岐山地区曾是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和夏的领域。除夏隶北秦州(州治在今武功县境)外,其余均属扶风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设岐州(州治在今凤翔县南),领3郡、9县。平秦郡(郡治在今凤翔县南)的周城县(太平真君六年置)辖岐地东部,横水县(太平真君十年分周城县置)辖岐地西部,武都郡(郡治在今宝鸡市东50里)的平阳县(太平真君六年置)辖岐区南部,武功郡的美阳县辖岐地东北部。

西魏大统四年(538),改平秦郡为岐山郡、改平阳县为眉城县,岐地分属未变。

北周(557~281),武帝天和四年(569)分泾州鹑觚县南境置三龙县,县以山得名,治岐阳镇(今岐阳村)。属岐山郡。

隋(581~618),改岐山郡为扶风郡,开皇十六年(596)移三龙县治于西40里(今凤鸣镇),改名岐山县。大业九年(613)又移县治于东北8里(当今故郡寺、渚村一带)。

唐(618~907),撤扶风郡设关内道凤翔府,岐山为其所属。武德元年(618)移县治于张堡(一说张堡垒,今地不详)。三年(620)分岐山县东部置韦川县(今扶风县)。七年(624)移县治于龙尾堡。贞观七年(633)分岐山东北部及上宜县(今乾县西北)置岐阳县(县治在今岐阳村)。八年(634)废虢县入岐山县,移县治于今址。

五代十国(907~960),岐地仍属凤翔府。

北宋熙宁五年(1072)分陕西路西部置秦凤路,岐山县属秦凤路凤翔府。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置凤翔路,本县属凤翔路凤翔府。

元(1279~1368),废凤翔路,本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凤翔府所辖。

明(1368~1644),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未变,本县仍属其辖。

清(1644~1911),本县属凤邠道凤翔府。

民国(1912~1949),废府留县。先属陕西关中道,至二十二年(1933)撤道,设行政区,岐山县属陕西省第九行政区(其治先在凤翔县,后移宝鸡县——今宝鸡市)。

1949年7月14日本县解放,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1950年10月1日改为宝鸡专区)所辖。1956年10月宝鸡专区撤销,本县隶属陕西省。1958年12月10日,本县并入凤翔县。1961年9月恢复宝鸡专区及岐山县制,本县隶属宝鸡专区。1968年2月28日成立宝鸡专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1日改宝鸡专区为宝鸡地区,岐山县随其所属。1971年12月8日撤销宝鸡地区,辖区归宝鸡市,本县属宝鸡市。1979年复设宝鸡地区,岐山县归其属。1980年8月1日撤宝鸡地区并入宝鸡市,岐山县为宝鸡市管辖。

岐山县境内有周公庙、诸葛亮庙、周原遗址、崛山森林公园、西岐民俗村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民俗区,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转鼓之乡"和"陕菜之乡"的美誉。臊子面、锅盔、挂面、面皮等民间小吃花样繁多,闻名遐迩。民间工艺剪纸、版画、编织、刺绣,民间艺术社火、锣鼓、曲艺等经久不衰。

岐地是周礼之乡,人民淳朴、素雅、性温、好客,趋保守,惜进取,多业农商。自古婚嫁、丧葬、交往、服饰、习性等,均循周礼规范,几多习俗,沿袭至今。

岐山境内戏曲起于何时无考。剧种以秦腔为主,眉户次之,还有碗碗腔、弦板腔、曲子。

岐山县社火以戏剧和传说等故事为题材装扮人物,配以锣鼓,只演不唱,故谓之"耍社火"。多在元宵节前后单一或混合演出。由于表演形式不同,名称各异。

岐山县民间音乐以传统乐器为主,用于婚丧、祭祀、年节娱乐。

锣鼓音乐:流传已久。所用乐器有皮鼓、钹、大锣、马锣等。其特点是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节奏明快,鼓舞人心。常用鼓谱有风搅雪、十样锦等。各地所传鼓点有别,枣林、蔡家坡等南片鼓点整齐缓慢,县城周围及故郡索王村则紧密明快。

唢呐音乐:司业者俗称"乐人"。是以唢呐为主要乐器的管乐合奏,另有底呐(海笛)、鼓、小云锣(叮叮)等。流传曲调有《百鸟朝凤》、《深沟担水》十多种。擅长此乐者民间多自行组班,小班4人,大班12人以上。每遇红、白诸事,受事主招请而为其服务。

察回音乐:是解放前流传在麦禾营渠头村及蔡家坡以西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在迎神、祈雨、祭祀时演奏,担当仪仗乐队。演奏分坐乐与行乐,以民族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人数多少不定,多者可达四、五十人。曲目源于明、清俗曲,民歌和小戏曲调,现仅存《十八腔》、《割韭菜》、《钻烟洞》、《上下轮》等。

道情音乐:民间说唱音乐。主要活动于乡村,一般乐器有鼓(带把)、三叉板、海锣、碰铃、铙、钹等。调式主要是民族七声徵调、宫调和羽调。音色婉转细腻,悦耳动听。近年来逐渐湮灭。

剪纸:可分为窗花、顶棚花、炕围花、碗花、筷子花、门旗花等。最为普遍的是窗花,有独格窗花,连格窗花,还有一种窗花不附着于窗纸,既是图案,又可通气通烟,故称烟格。岐山剪纸的特点是线条流畅,刻工精细,玲珑秀丽,雅而不俗。作品种类大致可分人物、禽兽、虫鱼、花草、琴书、器皿等。《新媳妇拾粪》等作品在《陕西农民报》及《人民日报》发表。

刺绣:民国以前是农村姑娘必修之工。它作为装饰品而常附于枕头、裹肚、鞋及衣物,多为小型刺绣。也有并集小型刺绣而成为用于敬神的百花帐。刺绣取材和剪纸一样,多是富于象征吉利、富裕等意义的自然物的单体或群体。

面花:用面做成各种动物、人物、花卉、鸟兽,过油并着色。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送豆豆"时做成礼品装饰。农村妇女多长于此道。

醋是岐山众多食品中的一支瑰宝。

关于醋的起源,历史记载很早。相传周文王灭商时为笼络人心,当时的王室就以醋、臊子等为原料做成臊子面犒劳三军将士。武王灭商后,姜子牙拜相封神时,出于对醋的偏爱,将醋坛神这个神位留给自已,在西岐民间成为美谈。

岐山醋成就了岐山臊子面的美丽神话,也丰富了西岐大地的饮食文化。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以“酸、辣、香”的味道走遍神州大地,尤以“酸出头”作为基本特点,追根溯源都与醋有关。在《岐山臊子肉、臊子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范》中,规定所使用食醋来源是岐山当地醋。

岐山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做醋,但是,要做出真正的醋确实很不容易。因为它的选料讲究,关键在每个程序都要掌握好火候,尤其是温度和时间。一般分为制曲、酿醋、淋醋等工序,少了那一个环节都不行。岐山农家醋采用自然发酵的源液所制。色泽红褐透亮,酸味纯正绵长,香味浓郁淳厚,热烹冷调均可。具有软化血管、维持胆固醇代谢平衡之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关节炎、咳嗽,也有解酒、美容等功效,具有一定的食疗效果,故国人除给岐山农家醋“醇香酸”之美誉外,又称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保健调味品之一。

岐山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是陕西省岐山县附近特产,在周边地区亦有产出,可味道最地道应还是在岐山县。其形似宽面,几乎透明,津而耐嚼,再同泼油辣椒,盐水,香醋等调料加以调和,口感极佳。当地人在夏日经常将其当为主食,就是在寒风泠冽的冬天也是桌上佳品。

岐山锅盔

岐山锅盔(烙馍)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西府。

唐、宋以来,岐山城多驿店,客商东来西往,北上南下,岐山锅盔作为客商的携带干粮已远走他乡。明、清以来,做卖锅盔者遍布县城四周,光绪时期的张聪、刘有学;民国时期的邢呆子、赵乾儿、张广善;解放以来的庞天红、席金卵等,皆为此行能手。

岐山油酥锅盔是在传统锅盔的基础上,经反复试验,用现代电烤箱适温调整下,使调料充分随温而散发出来的,质感硬食之酥口味香醇存放持久等特点.而深受岐山人对外馈赠送礼外出旅游之佳品.

本品采用传统杠压工艺.调味品选用传统配方调和而成.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选用岐山传统小麦上好精面粉大油作料调和而成食之放心安全是纯真绿色食品

岐山挂面

岐山地区,过去凡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人们都喜欢用挂面作为礼品。岐山挂面在三十年代曾参加过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并获奖。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慈禧逃亡西安后,岐山地方官员为了献媚取宠,将挂面作为贡品,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品尝后,赞不绝口,随赐龙凤旗一面,悬挂在岐山县衙。看来,岐山人把挂面作为一种珍贵的礼品,有着一定的讲究和来源,是周部族礼仪的延续和发展。/p>

岐山挂面用当地优质小麦为原料精加工而成。制作工艺独特,面条中空、白细、耐煮、味香、食用方便,是民间交往的礼品和招待食物,也是耐放常备之方便面食。岐山挂面以岐山小营村的产品为代表。2001年1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来到小营村考察,现场观看了挂面加工的制作过程后,温家宝称赞说:“这是一项能够使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如今,当地农村已形成手工挂面加工基地,产品包装考究,便携耐存,行销省内外。岐山空心挂面不但销售到黑龙江、新疆、宁夏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俄罗斯、越南等国家。

秦椒素有“辣椒之王”的称誉,以宝鸡地区主产的秦椒品质最好,久负盛名。宝鸡辣椒具有皮薄、肉厚、籽小、色泽红亮、辣味适中、香味浓郁的特点,并富含多种维生素、芳香油、脂肪、蛋白质和钙、磷、铁等等各种营养成分,在一些国家有“红色药材”之称。宝、岐、凤、扶、眉各县种植辣椒历史悠久,但改革开放初期辣椒调味品市场良莠不齐、假乱充斥,严重影响了宝鸡辣椒在全国市场的声誉。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宝鸡辣椒却只能在当地以低廉的价格加工成半成品供给四川、湖南、浙江等地客户,冠以他们当地的品牌后出口或内销,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却只能为别人作嫁衣裳,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宝鸡德有邻食品有限公司以拯救宝鸡辣椒产业为使命,决心打造全国最大的秦椒生产基地。

公司立足万亩宝鸡辣椒的种植基地,借力岐山悠久厚重的历史、人文自然、地域优势及周秦饮食文化积淀和它在全国餐饮业的影响力,整理出一套原生态的传统生产工艺,配以自行研发的渗香工艺,通过订制、技改等途径,逐步建成辣椒制粉、酱类生产无缝灌装、油辣椒香辣酱的生产灌装等生产线,即保证了现代化生产、又保证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和风味。采用科学的质量检测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既满足广大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又使传统地域风味走进千家万户。公司先后研发的“德有邻”牌辣椒粉、辣椒酱、剁椒、香辣酱、油辣椒、辣椒碎、辣椒丝等系列十余个品种,产品具有工艺独特、质量上乘、纯天然、原生态的特点,把宝鸡辣椒的固有品质发挥极致并保留其营养成份不流失,绵辣而醇香、辣不过喉、香伴辣生、色亮纯正、酱香馥郁是居家及餐饮的首选上乘原料。

岐山臊子面,为陕西面食和西府面食一绝。这种面用手工擀制,料精味美,名噪三秦,誉满西北,声播神州。

岐山县有啥小吃(岐山是一座美食)(3)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九字令:“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薄、筋、光”指面条之质;“煎、稀、汪”指汤水温度要高,面少汤多,油、肉要多;“酸、辣、香”指调味之美。

岐山臊子面与一般面条不同,薄如蝉翼,细如丝线,滚水下锅,莲花般转,捞入碗中一窝丝,浇上臊子汤,只吃面条不喝汤。关中西府人,村里唱戏,或婚、丧、嫁、寿等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都用臊子面款待宾客。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赵宁博士,在《赵宁留美记》一书中赞扬“岐山臊子面”“精彩无比”,并奉劝“读者诸君,没有尝过的,赶紧拜访陕西乡党,讨来吃吃。天下美味,不过如此”!

风景名胜

1、岐山周公庙,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状如簸箕。周公旦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2、渭河百里画廊岐山段——岐渭水利风景区位于渭河岐山段北岸,是一项集护岸固堤、生态景观、生物净水、亲水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特色景观惠民工程,已建成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建设景观大道9.26公里,栽植芦苇千余亩,是渭河百里画廊著名的“”节点,风景优美,景色秀丽。

3、岐山县凤鸣湖生态文化公园位于岐山县城南衡水河岐蔡公路两侧,规划总面积600亩,分为2区5园10景点,是一处集生态、观光、休闲、健身文化民俗体验为一体综合性公益场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里有西湖的水,夏威夷的日落,古典的楼台,华灯迷人的夜景,秋季来到,邀友一起,徜徉于岐山凤凰湖,看流水潺潺,听群鸥歌鸣,登楼亭远翘,醉夕阳西去。

4、五丈原风景名胜区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庶民,题词立碑,建祠修庙,凭吊千古,这里流下许多珍贵的古文化、古遗迹,特别是气宇轩昂的诸葛亮庙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荟萃。

5、白雀寺位于宝鸡市岐山县东北12.5公里,今蒲村乡西崛山南麓,北依凤凰山,四周被古柏环绕,远看成三角形柏树群。主要建筑有达摩顶,藏经阁,大雄宝殿,钟鼓楼,千手千眼观音殿,弥勒佛殿。

6、凤凰山风景区位于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处,西北东南走向,西高东低形似卧蟾,俗名蟾岭坡。植被较好,《国语·周语》“周之兴也,鸣于岐山”,相传即此处。下有唐代所建周公庙,风景幽雅,是旅游胜地。

7、崛山森林公园位于岐山县国有崛山林场辖区中心,西距岐山县城25公里、宝鸡市80公里,东距法门寺20公里。公园面积37.5平方公里,有九龙坪、东崛山、西崛山、冢子河、千佛寺、苜蓿河6个景区。森林公园依托历史渊源极深的“崛山名刹”建园,是一个集森林景观、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8、太平寺塔位于陕西省歧山县县城西端原太平寺旧址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寺塔因建于太平寺内而得名,太平寺塔建于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历代虽然屡有修葺,但原貌并未改变。太平寺塔塔身砖砌,为楼阁式八角八层,塔身的二、三、四、五、六、七层各层每面均用砖砌出隐柱,柱头有平枋,把每面分为三开间,文化底蕴丰厚。

岐山县有啥小吃(岐山是一座美食)(4)

9、周原广场位于县城西关,整个广场占地4.6万平方米,以北干渠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集散广场区,2.6万平方米,主要设施为周坛、弧形壁、石雕龙凤柱、石刻及八件复制文物,其中主景有“文王访贤”、“武王返岐”两大群雕,煅铜大盂鼎一座,代表岐山为青铜器之乡的美称,两侧9根龙凤柱代表岐山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英雄气概。北侧为绿地游园区,2万平方米,植有白皮松、红叶李、石兰等名贵植物。

10、箭括岭位于宝鸡岐山县城西北30公里处,海拔1600多米。山岭两岐,双峰对峙,形如箭括,因之得名。岭崖刻有“北有玉女潭奇观,浮休过”文字等,岭上草木葱笼,悬崖挂柏,鸟雀啼鸣,别有一番幽静的野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