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在空中(列车方向山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列车在空中(列车方向山顶)(1)

八月二十四日,香港第六代山顶缆车试运营。 (山顶缆车有限公司供图)

8月27日,暂别市民14个月的香港山顶缆车完成翻新升级工程,重投服务。日常接载乘客往来于中环商业区和太平山之间的山顶缆车,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缆索铁路之一,百余年来承载几代香港市民的集体回忆。

“列车方向:山顶。”随着月台幕门轻轻关上,焕然一新的第六代山顶缆车缓缓驶离中环总站,满载着欢快的人群开启了太平山探索之旅。

眼前,路轨时而平缓、时而陡峻,宛如温和版“过山车”;身旁,丛木节节后退,一片茂密中偶尔出现灵动的雀鸟;抬头,玻璃天窗宽敞明亮,阳光透过斑驳树影洒在脸上;回首,浪漫的维多利亚港波光点点,两岸高楼林立……不到10分钟,山巅已在咫尺。

“新缆车的车身用上标志性的绿色,代表着文化传承,也是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缆车致敬。”步出车厢,山顶缆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瑛美难掩兴奋,直言第四代缆车曾是贯穿自己童年的记忆,“希望新一代缆车继续为全港的大小朋友们创造美好回忆!”

据介绍,此次翻新升级工程总计耗资7.99亿港元,主要包括更换缆车动力、控制及信号系统、缆轨及轨道等。新缆车由多间世界顶尖的缆索铁道制造商在瑞士打造,车厢作出综合性升级,例如更大的内部空间、优化了的波浪地板和更方便残疾人士的设施,同时也保留了经典的木凳设计和怀旧按钮等。

第六代山顶缆车路轨全长1278米,载客量由上一代的120人增加至210人。“最特别的是这22个首次开设的下行前向座位,乘客的视野全程对着维多利亚港方向,可将九龙半岛和香港岛北岸的景致尽收眼底。”曾瑛美说。

下山途中,缆车经过最为陡峭的梅道站路段,高达25.7度的倾斜度令几个坐在前排的小朋友惊呼出声,6岁的彤彤一边抓紧爸爸的手,一边好奇地向外张望。在麦当劳道站附近,已退役的第四代绿色列车和第五代酒红色列车静静伫立在路轨一侧。沿途站点中,白加道站是现存最古老的山顶缆车车站建筑,2021年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物。

19世纪的香港,山顶缆车尚未诞生,居住在半山及山顶的达官贵人们多以人力轿子作为交通工具。1873年,山顶酒店正式营业,为增加客流量,酒店创办人亚历山大·芬梨·史密夫提议建造港岛缆车铁路。1888年5月,应运而生的山顶缆车通车,首年载客量已达15万人次。最早的缆车采用木制车厢,以燃煤蒸汽推动。

历经沧海桑田,山顶缆车更新迭代,风雨不改地行驶在太平山上,为无数港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愉快体验。

除了缆车的翻新,此次升级计划亦涵盖中环总站的扩建,“无限之眼”“跃动的心”“经典重现”“穿梭时空”和“太平山的绿色宝藏”等五大互动体验区令大批市民流连忘返,争相“打卡”留念。彤彤和家人亦在沉浸式的幕墙边玩得不亦乐乎,沿路图景从微亮的清晨变化至金色的黄昏,有蝴蝶纷飞、野猪漫步,太平山的生机盎然尽显无遗。

“若说最令我惊喜的变化,要数这座‘无限之眼’雕塑。”顺着曾瑛美的目光,一座逾10米高、由澳大利亚华裔女艺术家李林迪创作的环状鹅卵形铜制雕塑静立于中环总站外。

在谈及创作灵感时,李林迪说:“没有其他城市如香港一般,能如此完美地表现出天与地、海洋与天空之间的紧密连结。希望这座雕塑,可以成为大家体验广阔无垠山顶之旅的起点……”

(本报香港8月28日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