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

“同一个世界,同一款电击”

在美国马塞诸塞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对待学生惨绝人寰的方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指责和热议。

罗登堡法官中心(The Judge Rotenberg Center,之后简称JR中心),是一所专门为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和成年人所开设的学校。

嘉年华的装修风格,有游戏厅、电影院、健身房和发廊....

这个被学校营造出来的一片祥和美好的背后,却藏着一个惊天的假象。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2)

图源:卫报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所在波士顿郊外的JR中心一直在使用一种经过特殊改造名为GED(Graduated electronic decelerator )的电击装置来惩罚行为不规范的学生。

学生们被强制要求24小时都随身佩戴重达8磅的背包。除了装着电击装置,包里还有许多伸出来、数量不等的,大约6英寸长的电极。这些电极用皮环绑在学生身上。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3)

图源:卫报

在激活装置后, 随之会输出一种电流。这种电流会在身上持续2秒钟。

一般情况下电极会通向腿,手臂,手,脚,或躯干,电荷高达41毫安。

要知道,这可是大多数电击枪使用电流的10倍!

我们小时候玩的整蛊电击玩具,只有1.673毫安!

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启动电击装置惩罚学生,最多的时候,一个学生身上会连着5个电极!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4)

图源:淘宝

一个叫Jen 的女孩曾描述过在里面所遭遇的一切。

“非常的疼,就好像是肌肉被狠狠拉扯,然后绷紧到极致持续两秒钟,完全失去控制,有时就像被成百只蜜蜂一起叮咬的感觉””不仅是肉体上的疼痛,更恐怖的是这一“治疗”对学生造成的心理恐慌。“一旦戴上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电击,所以会一直提心吊胆。有的时候我什么错事都没做,电流突然就来了”。

她也曾试图逃出这座似火海的熔炉,可无奈的是又被抓了回去,还被罚了禁闭。

她说这些电击由工作人员用遥控器控制,目的就是造成疼痛,从而阻止学生沉溺于有害或危险的行为。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5)

图源:观察者

学校将这种惩罚归类为“厌恶疗法”,声称这种疗法可以帮助有严重行为问题的人避免造成对自己及他人的伤害,而其他护理制度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治疗本是患者的世外桃源,但在这里却生生变成了痛苦源泉。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6)

Judge Rotenberg Center 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Matthew Israel,但讽刺的是他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医学培训。

JR中心的“厌恶疗法”来自于Isreal看过的一本名叫《 Walden Two》(《桃园二村》)的小说。小说虚构了一个乌托邦社区,在这里正面积极的行为将被鼓励,而错误消极的行为将被阻止。

JR中心在当时还被称为“行为研究所”。开设的初衷是为了治疗情绪困扰或者是有学习障碍的人,防止患者有最危险的侵略性和自我伤害行为举动,如头部撞击,刨眼,撕裂自己的肉体,咬掉身体部位和拔出自己牙齿等等。

一开始也并没有电击。他们用抹刀打屁股,掐他们,向他们喷水

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击粉墨登场。

Isreal自己设计了Graduated Electronic Decelerator(GED)发电机。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7)

图源:Your Kids Aren't Sick

GED电击装置并不等同于电休克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它是让被惩罚者在清醒时,感到电击的疼痛,从而规范举止。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8)

但这么丧尽天良的做法却受到各地人的追捧。据《卫报》报道,JR中心的客户来自马萨诸塞州,纽约州,伊利诺伊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以及DC和维尔京群岛等。

我们都知道在临沂有一间杨永信的13号电击室。多么不听话的人被带进13号电一下后,就变得百依百顺,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但是在JR中心,电击设备被用的更加过分。

一些“患者”必须长期佩戴GED设备。它就像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形影不离,老师远程就可操控实施电击。

《卫报》曾在对该中心的一次报道中提到,在中心生活22年的布兰登(Brandon)每周平均要被这种设备电击33次。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9)

The Guardian

在常人看来,GED是一个穿在身上的不定时炸弹,但就是这样一个残忍的设备却被Isreal比作眼镜和助听器,无比正常。

JR中心还把自己比作拯救孩子的救世主。

他们称,被送来的“患者”无法被其他中心的治疗方法有效救治。他们坚持声称自己的电击疼痛是安全有效的,“被很多专业人士接受”。 他们设备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任何潜在的风险。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0)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2年,一段发生在JR中心的治疗视频流出。视频中,一名18岁的学生安德烈·麦科林斯(Andre McCollins)在七个小时内被电击31次。

当时他面朝下被绑在一块木板上,尖叫声、求饶声响彻整个治疗室。

随着电流的嗞嗞声,Andre求饶着:“疼啊,疼,疼”,随后便没有了声音。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1)

图源:Youtube

全国自闭症协会主席Wendy Fournier告诉《卫报》记者:“我无法相信这个地方居然还在运营。它几年前就应该关闭了!”

2007年,JR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一位自称是中心高级经理的电话,指示他们对一名16岁、一名19岁的学生实施电击。于是,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其中一名男孩遭受了77次电击,另外一名遭到29次电击。但后来发现,最初的电话并不是由经理打的,而是一个人的恶作剧。

这件十分严重的管理疏漏,让Isreal被免去了校长的职务,判处五年缓刑。

虽然Isreal离开JR中心,但电击却仍在继续。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2)

图源:itravelpages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3)

这么惨绝人寰的治疗方式,就没有出出来制止吗?就没有家长和亲人站出来反对吗?

各方机构一直在努力禁止他们的电击治疗,但效果却非常有限。

201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议“禁止用使用自我伤害或攻击行为的电击设备”。

可是直到今天 ,联邦机构依旧没有跟进是否实施禁令。

马萨诸塞州也试图出面阻止,并干预监管。 但是在今年6月,一名家庭法院法官的介入导致判定该中心的电击治疗是合法的,必须允许继续。

JR中心之所以可以一直存活现在,因为支持他们的就是被电击学生的家长!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4)

图源:卫报

JR中心家长小组曾提供一份声明,父母对法院的判决表示了坚定的支持。

他们认为电击治疗是目前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其他的治疗方法他们试了,但都不管用。

作为父母,他们也很绝望。他们说 “没有人比我们更爱我们的孩子,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任何证据证明其他治疗对他们有效。”

Sarah Everett是一位母亲,四年前她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JR中心,接受电击。她说,曾经和孩子住在一起的日子就像噩梦。

以前,Everett会问儿子,“你为什么没穿毛衣?”儿子就会攻击她、咬她,还抓掉了她几乎所有的头发,那时候的她绝望到崩溃。

但儿子住进JR中心后,她说是JR拯救了她的婚姻和他们的生活。

Everett表示,他的儿子现在很快乐,不接受电击也不用服用精神药物了。但是为了他的健康,她还是希望儿子可以在电击和药物之间二选一。

有时候,最亲近的人却成为了伤害孩子的帮凶

父母很多时候是孩子的救命稻草。在杨永信的电击室里,我们可以听到孩子在绝望时呼喊“妈妈”的声音,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就是这个自己在绝望时呼喊的人,是把他们送进来的人。

在有关“临沂网戒中心”的留言中,我们也发现了家长的“无可奈何”。

留言说,身为父母,要不是走投无路谁有会让孩子去这种地方,手段残酷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要不以后进监狱。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5)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6)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7)

(图源:微博)

我们都相信,父母的心是为子女好的,但是有时候好心也会办坏事。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8)

图源:CCHR International

51岁的麦克·希尔兹(Michael Shields)被83岁的父亲和85岁的母亲送来JR中心接受治疗。

来之前他们已经试过7种方式,但是都失败了。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问Michael,“Michael,你在这里感觉怎样?”

Michael说:“挺好的,我喜欢这里”。

说这话的时候,一个表情严肃的工作人员正站在他的身后,拿着一个卡片大小的盒子。这个盒子可以向Michael手腕和腿上远程输送45.5毫安的电流。

不知道Michael有没有真的听懂记者的问题,还是他只是担心接下来自己可能会面临的又一次电击。

杨永信实验室完整(电击掐拧喷水)(19)

在这则新闻下面有人留言说,“同一个世界,同一款电击”

这句讽刺中带着诙谐幽默的评论,却让人们笑不出来。

原本我们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恶魔,但没想到的是,在太平洋的另一边,还有另一个“洋永信”在用恶发电。

在《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残疾人律师苏珊•米兹纳(Susan Mizner)表示,使用电击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野蛮治疗”。如果不是绝望的话,很少有家庭会考虑使用这个方法。”

“但是我们必须要思考,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