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

7月19日周日晚,一飞院型号管理部部长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1)

21:00的倚天大楼灯火通明,每个项目办都在奔跑和战斗,这也意味着一飞院科研生产全线在紧锣密鼓加速度推进。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2)

为了将今年下半场的每一场仗打好打赢,一飞院在科研管理上采取计划牵引、刚性考核等措施,通过推行工作包考核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时,做实项目错峰计划安排,全局统筹资源布局实现项目资源错峰。在基础上,采取月度会、季度会等方式定期评估问题风险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建立外场保障快速响应机制,全力以赴确保科研生产任务推进。

七月的一飞院每个团队、每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航空故事。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3)

也是一个周日,主任师惠红军和试验主管李禹早早来到试验现场,这又是试验团队无一例外地的集结。在下半场的项目大考面前,每一项任务都是不能失分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疫情影响下,试验团队更不敢有丝毫疏忽,对关键部位建立细化的有限元模型,对风险环节进行专项分析工作,全面的分析计算打消总师系统担忧,也让试验团队吃下“定心丸”。

从试验准备到试验,从60%试验到100%状态,试验团队的每一步都力求精益求精,越是离100分越近,试验大厅和监控室越是安静;越是加载程度越高,试验团队的拳头就握得越紧。对于强度团队来说,早已忘记了周末,在重重压下越战越勇,吃透题做好题是所有人的共识,因为“压力再大,也要拿100分!”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4)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5)

六所试验团队是这样诠释只争朝夕的——24小时连续加班作业。试验团队坚信“只要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便能冲破所有难关,摘取胜利的大旗”。每天,利用设备过热停止工作的时间短暂休息;即使是夜色已深,仍旧是如火如荼进行中。这是试验团队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张军红副所长、李伟主任熬着通红的眼睛在现场一边陪大家解决问题,一边鼓励大家;试验负责人张龑更是从早8:00到晚上12:00在现场跟进试验,和大家一遍遍对试验结果、对试验曲线,为试验出谋划策;赵鹏、张一卓等按照试验任务单一步步推进试验进程;六所各个专业室相关技术人员在现场协助配合;朱新民师傅为大家做保障工作……也正是这样的通力协作,帮助团队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大家始终坚信“最困难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6)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7)

科研任务目标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步都要走稳,每一棒都要交接好。

就在不久前,结构所在成品安装过程中出现超差。为了寻求合理、可行、满足进度要求的解决方案,电话线上、会议室里、周末的午后、夜半的工厂,程普强副总师、郭祥副所长、制造部门负责人、主任师、主管设计多次交流、开会,有讨论,有争执,然而绝不为质量、安全、进度妥协。正是靠着一颗颗对飞机产品负责的心,对目标不容许一丝妥协的坚韧,设计团队迅速开启了星夜兼程的接力跑。从半夜12点,到凌晨4点,再到天空泛白,从倚天大楼到成品厂再到安装现场……直到看着成品安装到位,团队每个人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8)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9)

技术团队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在战斗。自打第三期外场技术保障团队换班,外场就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模式,每日5点进场,11点多完成夜航接机才能返回,尤其是任务多的时候,更是把进场时间提前到了4点、3点半。技术人员杨景朝形容这是“顶着二更月回,迎着五更月去”。无论是现场技术支持,还是远程协调,技术团队都以“好”,“马上”,“没问题”来积极响应,坚持“努力到竭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在攻下又一个山头后一名技术人员乘兴写下了“浪淘沙·再致奋斗者”。

万里路难穷,逆旅从容,半生使命寄航空。夜夜东风频入梦,压倒西风。埋首铸长弓,渐露峥嵘,扶摇直上九天重。隐姓埋名酬壮志,最是英雄!

七所 李伟

航空工业一飞院是央企吗(航空工业一飞院)(10)

如今在一飞院“以奋斗者为本”已成为全院的高频词句,今夜无人入眠成为一飞院敬业勤勉的见证。激励着每个人每个岗位以实干践行使命,用担当诠释初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