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讲水成语(听孔子上课十一)

腾小追和孔子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真是太厉害了,不愧是圣人。往往他随便说的一句话都有很深的道理,好多话都变成典故和成语流传后世。他们刚学过十几则《论语》,里面就有不少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后来他查了一下资料,这一查让他非常吃惊,《论语》留给我们的成语竟然有300多个!要知道一部《论语》也只有15000多字啊!

孔子游春讲水成语(听孔子上课十一)(1)

于是,上课的时候腾小追就对夫子说:“先生你真是金口啊!”

夫子看着小追,微微笑道:“你这个小家伙,又琢磨出什么道道啦?”

“我是说先生太厉害了,一张嘴就金句不断,成语一个接一个,好像有个金口一样!”

“什么金句啊,成语的?”夫子不明白。

“金句就是非常有价值、非常优美的话,成语嘛……成语你不知道吗?”

“我是第一次听说。”

小追非常吃惊:“先生这样的大圣人,说出了那么多成语,竟然不知道成语是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又何必隐瞒?不信你问问赐和回,看看他们知不知道。”

子贡和颜回也是一脸疑惑。

子贡对小追说:“你一定又混淆了,把后面发生的事算到前面来了。像你这样穿越过来的,最容易出这样的问题。”

“很可能,我已经犯过几次这样的错误了。”小追赶紧拿出手机查起来。

可不是嘛,“成语”这个词是比较晚才出现的,在东汉的时候叫“成言”,六朝叫“陈言”“成辞”,直到宋朝才出现“成语”的说法。也就是说,虽然许多成语来源于《论语》,来源于孔子,但它们不是立刻就成为成语的,而是经过人们反复、大量使用后,等结构固定下来,约定俗成的时候,才定型为成语的。把它们叫做成语,更是要等宋朝以后了。

孔子游春讲水成语(听孔子上课十一)(2)

“小追,”夫子提议说,“今天你就来当老师,给我们讲讲成语吧,看看我们到底说出了哪些金句和成语。”

弟子们也都附和着,让小追讲。

小追急忙推辞:“不行,不行!给圣人和圣人的弟子讲课,那不是班门弄斧吗?那是孔夫子门前讲《论语》、关公面前耍大刀啊!”

子路一本正经地纠正小追说:“小追,夫子没让你讲《论语》,是让你讲成语!”

小追觉得好笑,正想解释,颜回好像听懂了:“我猜小追说的那些就是成语。”他问小追:“‘班门弄斧’‘孔夫子门前讲《论语》’‘关公面前耍大刀’都是成语吧?”

小追一听,还是颜回聪明,怪不得夫子那么喜欢他。

“‘班门弄斧’是成语,另外两个不是。”

“那另外两个应该叫什么?”

小追拿起手机查了查:“‘孔夫子门前讲《论语》’‘关公面前耍大刀’是俗语。”

“成语和俗语有什么区别?”颜回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腾小追只好现学现卖,一边查资料一边给大家讲解。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大部分来自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口头传说。成语多数是四个字,结构稳定,不能随意更换。”

“俗语的字数就比较多、比较自由吗?”子路推论道。

“是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俗语也有四个字的。”小追说,“俗语也称常言、俗话,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口语化的、通俗的定型语句。俗语非常形象,生动有趣。”

子贡插话说:“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成语经常用在书面上,俗语更多用在口头上?”

“对,是这样。”腾小追边查资料边解说,“所以,成语精炼,俗语形象;成语庄重典雅,俗语活泼通俗;成语形式整齐,多数都是四个字的固定结构,俗语长短不一,许多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灵活变通。”

子路好像对俗语比较感兴趣,他说:“你看俗语多有意思,既生动又形象,还好玩。我猜那个关公一定是武艺高强之人,在他面前耍大刀就等于找死,对吧小追?”

孔子游春讲水成语(听孔子上课十一)(3)

“是的,你说的没错。”小追说,“其实,俗语还有更好玩的呢。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有好多种呢。刚才我们说的‘孔夫子门前讲《论语》’就是歇后语,它‘歇’去了后半截,通过前半截就可以猜出它的意思,完整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孔夫子门前讲《论语》——不自量力。”

“嘿!这个有意思,这比那个‘关公面前耍大刀’还好玩呢!”子路来了兴致,“我们的夫子还为这个歇后语做出了贡献,为什么要拿夫子说事?”

“那是因为夫子的知名度太高了,太有影响力了!这样的人才比较有权威,才能被大家接受和信服啊!关于夫子的歇后语还有好多呢!”

“小追,那你再给我们讲几个!”子路兴味盎然。

夫子阻止他说:“由啊,你先让小追把成语讲完,看看我们这里都出了哪些成语。”

“对,子路,我们先来讲成语,然后再说歇后语。”

小追到手机上查了一下,看着手机念道:“《论语》里面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薄薄一本书给我们留下了300多个成语,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成语制造厂’!为后人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材料,为语言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追,先别夸我们了,你说说都有哪些成语吧!”夫子直奔主题。

孔子游春讲水成语(听孔子上课十一)(4)

“好的,我下面就来讲这些成语……”小追有点犯难,300多个成语,从哪讲起呢?再说自己本来就一知半解,有的成语都没听说过,怎么给别人讲……小追想了想,有了一个主意。

“各位,我们今天换一个方式来讲,好不好?单纯讲课太枯燥了,再说我的水平也不行,怕讲不好……”

“那你打算怎么给我们讲?”子路总是心急。

“我打算用‘竞赛教学法’!”腾小追说,“夫子用的是‘聊天教学法’,这个我不行,但我可以用竞赛来代替,紧张、激烈、有趣,相信大家会喜欢!”

“听上去不错,怎么竞赛?”凡是有竞争的,子路都感兴趣。

“就是我出题目,你们抢答,看谁答得对,答得多。”

“题目会不会很难?”宰我问道。

“不难。我说一个成语,你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记忆,答出它的来源,介绍一些和它有关的背景和故事,再试着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就这么简单!”

“这好像也不简单哪!”冉有说,“成语虽然出自我们这里,我估计它也会有些变化;再加上我们和夫子讨论了那么多问题,有的又是很久以前的事,要想答对恐怕也不容易……”

“还没开始你怎么就怕了!”子路不屑地说,“它再变化,也是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我们肯定会有印象。”他对小追说,“小追,你出题吧,我们试试!”

“好,我们这就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