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的重点和几大要素 看图写话3个图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最后一道题是作文,一般是看图写话。看图写话一直是小朋友们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最感头疼的事。

下面我们结合二年级看图写话的3个常考图例,给小朋友们写作方法指导和范文赏析,帮你备战考试,赢得满分。

看图写话的重点和几大要素 看图写话3个图例(1)

01写作方法指导

看图写话的重点和几大要素 看图写话3个图例(2)

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而“赢得作文者赢得语文”,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辅导孩子看图写话,注意抓好三个环节:

1、学会观察是基础

看图写话,就是辅导孩子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分三步来辅导孩子:

第一步:首先让孩子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一般来说,多幅图虽然多,但是实际上图的意思比较明了,写起来比单幅图要简单。

第二步:辅导孩子确定观察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第三步:重点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他在干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

这一步,多幅图就要按照这样的观察顺序一幅图一幅图得来观察。

看图写话的重点和几大要素 看图写话3个图例(3)

2、展开想象是关键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只有通过孩子与画面的适当交流,展开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单幅图可以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多幅图可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

抓住一个想象点、一景一物、一举一动,让孩子自由想象,想到多个景、多个物,发散思维,让童心自由绽放。

3、下笔成文要欣赏

孩子在前两步,看了很多,想了很多,其实只要把前边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就可以达到要求了。但是,许多小朋友却难以下笔成文,或者写起来却只有“寥寥数语”,就是因为“思维受限”。

要想让孩子们喜欢表达、喜欢写话,老师和家长都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写话成果,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看图写话的重点和几大要素 看图写话3个图例(4)

02范文赏析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看图写话的重点和几大要素 看图写话3个图例(5)

我已经上二年级了,老师教导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早晨起床后,妈妈要帮我叠被子,我说:“妈妈,从今天开始我自己来叠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说:“好的。”我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像个面包块儿一样方方正正。妈妈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中午放学后,我的手帕脏了,妈妈要帮我洗手帕。我说:“妈妈,我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把手帕洗得干干净净,妈妈脸上露出了微笑。

晚上,我做完作业,妈妈要帮我整理。我说:“妈妈,我自己收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把书、本子和学习用具放好,妈妈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赏析】小作者能够细致地观察图,并展开合理的想象,从早晨、中午、晚上三个时间点来安排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结合自己想到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好地表达了图意。

03范文赏析二:小白兔种白菜

看图写话的重点和几大要素 看图写话3个图例(6)

小白兔喜欢吃白菜,它决定自己种白菜吃。

​到了播种的季节,白天小白兔先把地翻好,从早忙到晚,到了晚上再播种。

以后的日子里,小白兔天天来看它的菜园,菜苗长出来了,小白兔就给菜苗浇水。经过小兔子辛勤的劳动,白菜长得特别好,又大又绿。

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收获了很多白菜,它高高兴兴地用小车把白菜运回了家。

【赏析】小作者对图的观察很仔细,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联系实际把意思表达的很完整。

04范文赏析三:做个乖孩子

看图写话的重点和几大要素 看图写话3个图例(7)

下午放学后,小明回到家,看见奶奶正在院子里择菜。

小明写完作业,看见奶奶累得满头大汗。小明连忙跑到奶奶身后,对奶奶说:“奶奶,您辛苦了,我来给您捶捶背吧!”说着,小明就就轻轻地给奶奶捶背。

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她感到一点儿也不累了,高兴地说:“我家的小明长大了,真是个乖孩子!”

听了奶奶的表扬,小明也开心地笑了。

【赏析】这是一个单幅图看图写话的典型例子,图的很多意思隐藏了起来。小作者能够审清图意,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奶奶的“累、开心、表扬”和小明的“乖”等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看图写话是小朋友写作的起步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的书可以帮助小朋友,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抢先一步,让孩子爱上作文。

感谢您的点赞和分享,您一定有更好的看图写话的方法和建议,请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老师谈特殊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