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有些文章)

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有些文章)(1)

最近重读鲁迅的文章,又有新的体会。我查了一下,小学课本中收录鲁迅的文章,只有一篇《少年闰土》,初中课本中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轮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等。

其实读这些文章,倒也不是太过于难懂,但是对于人生阅历较浅的中小学生来讲,还是缺乏一些品味它的生活底蕴。比如孔乙己,学生当然是可以看懂的,这个没问题,但是要深刻的理解,设身处地去揣摩主人公的心态,去理解当时那个社会,就不是太容易了。

再比如少年闰土,内容也并不复杂,是讲两个小伙伴很早就认识,小时候还一起玩,等到后来长大,人生境遇不同,生命轨迹各异,两个人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那么生分,还夹杂着岁月的辛酸和沧桑。这一份情感,小学生能深切地理解吗?

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有些文章)(2)

等到高中之时,一些更加深刻的文章,都收录进来了,《呐喊》自序、《祝福》、《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其实这些文章,都需要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情怀,长期积累的文化认知,对时代背景的熟知,才能读懂读透,我到现在重读这些文章,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明白,得反复读反复看才慢慢品出真滋味。

我的意思倒不是说学生读不懂内容讲的是什么,其实这个谁都很快会理解,问题在于能够品出它的深层的背景和底色,这个是很难的。再延伸一点来说,其实中小学时学过的很多文章,都是历代流传下来最著名、最富有哲理、最精彩的华章,但是那时候我们毕竟小,即便再聪明,你的智慧、你的阅历与理解,都还是很有限的。

其实对于中小学学过的文章,很有必要回头再熟读一遍,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深刻而精彩的作品,都被我们那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了解过了,然后在我们的认知中,总觉得这些我们都学过了,知道了,根本没有再看的必要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有些文章)(3)

市面上那么多书籍,你要找一本汇聚中小学文章名篇的专著,还真不容易,因为大家都觉得那个太简单了,人人皆知,没有必要印制。现在重读鲁迅的《祝福》、《药》、《阿Q正传》等作品,依然感慨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仿佛都意味深长、有所特指,余味无穷,看而不厌,每一个句子的背后,似乎都藏着故事,藏着一个时代的背景,藏着某种象征和隐喻,这正是鲁迅文章的深刻与特别之处。

经典之文就是那些何时去读,都不会过时,直指人性、直达人心的文字,它跨越了时间的局限,提炼了普遍而长久的社会道理,每个时代每个人拿起它来读,都觉得说的正是现代,说的正是身边的人。但终究还是需要你的人生阅历来支撑你对作品的理解。

鲁迅先生的一部分文章,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还是太深了一些,不太适宜放在初中和小学的课本里,他们的理解能力可能还达不到。至于高中往上阶段,则可以慢慢接触,并且这一类文章,因为经典,适宜常看常思,每一次总有新的体会。

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有些文章)(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