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发明造纸术多少年(中华历史两千问101)

第一题

南宋末年著名的文天祥《过零丁洋》,有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什么是汗青呢? 古代的时候,青色的竹子采过来,是不能直接写字的。要用火烤,水分就像人出汗一样渗出来了,接着刮去青皮,就可以写字了。

很显然,在小竹片、小木头片上写字,甚至刻字,可是个技术活。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书,还是很重的。

形容一个人有学问,那个时候用词就是“汗牛充栋”,就是读的书,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堆起来,能塞满一屋子。

我们来看下那个时代,其他文明使用的材料。古代埃及用的是纸草做的莎草纸;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现在伊拉克是其主要部分),用的是泥板;古希腊、古罗马用的是羊皮纸;古印度用的是贝叶树(古代称为贝多罗树)的叶子来书写佛经,所以以这样形式的佛经为贝叶经。

对比之下,可以发现,简、牍这些材料还是很有优势的,特别易于保存。

蔡伦发明造纸术多少年(中华历史两千问101)(1)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长期使用简、牍这些材料,也就决定了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题

丝帛[bó]用作书写材料,一定是“量少价高”,简单说,就是贵。

我记得有一期的《诗词大会》,问到了“万户捣衣声”,为什么要捣衣?唐朝那个时候,普通人穿的是麻衣,用大麻、苎麻、茼麻或者葛作的麻布,非常粗糙,要用木棒子捶打,变松软才能用。

古代虽然有丝,但是“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用丝作衣服就已经很奢侈了,用来写字,那些信息一定非常重要。帛是丝织物的总称。长沙马王堆帛书大都用墨抄写在生丝织成的黄褐色细绢上。

蔡伦发明造纸术多少年(中华历史两千问101)(2)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昭力》

第三题

故事中简单地解释了“尚方令”,注释说明是“负责朝政的官员”。比较模糊。“尚方”这个词,在《史记》中就有了。那个时候指“制办和掌管宫廷饮食器物的宫署”。大概相当于现在常说的物资处。

“令”是负责人的意思。

词语的涵义随着历史变迁会发生变化。这里“尚方”指B“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

第四题

故事的倒数第二段,提到了这种纸的优点。却不包括“容易保存”。关于保存这点。小朋友们会觉得纸很好保存啊,博物馆里,有的字画,保存了好几百年。

但是蔡伦刚发明出来的纸,有点脆,有点薄,也很容易被虫蛀了。

其实,现在小朋友们,还可以感受下两千年前的“蔡侯纸”大概是什么样子。清明、重阳的时候,很多地方,还有给逝去的先人烧纸的习俗。用的那种黄纸,大概就是那样。

第五题

故事的最后一段,讲到了“蔡侯纸”。当时邓太后掌政,蔡伦被邓太后封龙亭侯。准确来说,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

之前的纸,叫做缣[jiān],缣的意思是细密的绢。制作工艺是把煮好的蚕茧用棍子敲烂,取出丝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棉。人们把丝棉取下后,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晒干,就成了纸。

从这个工艺流程,就可以看出来,这种纸非常贵,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为什么说,蔡伦之前就有纸呢?《说文解字》有“纸,絮也,一曰苫也。”

考古上,1957年在陕西西安的西汉墓中发现了古纸残片,1986年发现于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葬的一块纸质地图残块,这都表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纸。

蔡伦之前的纸属于麻纸,粗糙,不实用。蔡伦改进后,主要用树皮,纸张的质量有很大的飞跃。但是,蔡伦属于皇家监工,主要供应内廷,属于高级麻纸、皮纸,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太高。

到南北朝时,流行藤造纸,大量砍伐古藤,导致藤的数量急剧下降,以致纸荒。后来发明竹子纤维造纸。正是竹纸的发明,才使得大众能够用得起纸。

蔡伦发明造纸术多少年(中华历史两千问10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