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手写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47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男(对父母的自称)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福万金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曾国藩家书手写笔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家书手写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手写笔记

47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男(对父母的自称)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福万金安:

五月十二日,男发第六号信,其信甚厚。内有寄/欧阳小岑(欧阳兆熊,字晓岑。湘籍。1837年举人。家富庶而性豪爽,仗义疏财,与曾国藩、左宗棠、江忠源、李续宾等交谊颇深)、黄仙垣、梁菉庄(湘籍举人。与曾国藩友善。后与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交战战死)三处货物单。此刻三人/想/俱到省(省城),不审(不察,不知道)已照单查收否?

男及男妇身体清吉。孙儿(曾纪泽)亦好,六月十七日《三字经》读完(此时4岁7个月),十八日读《尔雅》起(在汉代,儿童在完成识字阶段的教育后,要读《论语》、《孝经》和《尔雅》这3部书。《尔雅》是辞书类文学作品,全书收录4300多个词语,按义类编排,计2091个条目,是中国辞书之祖 。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被列入《十三经》中。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尔雅》“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儒生们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二孙女(曾纪静曾纪耀)皆好。

冯树堂(冯卓怀,字树堂,长沙人,己亥解元。任官四川万县知县。与曾国藩交好,曾经做过曾国藩儿子曾纪泽的私塾老师。曾国藩驻兵祁门时,冯卓怀又放弃四川万县县令职位,投其麾下充任幕僚。后因一事不合,受到曾国藩的当众斥责,毅然离去 )、郭筠仙(郭嵩焘号筠仙。1847年进士。曾做两年曾国藩湘军幕。广东巡抚。我国首位驻外使节(英、法)“洋务运动”时期重要思想家。曾国藩一生挚友,儿女亲家,湘军创建者之一)皆在寓如常。

王率五妹夫(婚配曾国蕙)于五月二十三日到京,其从弟(堂弟)仕四同来。二人在湘潭支钱十千,在长沙搭船,四月十二日至汉口。在汉口杉牌敞内住十天。二十二在汉口起身,步行至京(汉口至北京,走路1个月,高铁4个小时),道上备尝辛苦。幸天气最好,一路无雨无风,平安到京。在道上仅伤风两日,服药二帖而愈。到京又服凉药二帖,补药三帖,现在精神全好。初到京时,遍身衣裤鞋袜皆坏,件件临时新制,而率五仍不知艰苦。京城实无位置他处,只得暂留男寓,待有便(适宜的时候,顺便)即令他回家。男自调停妥当,家中不必挂心,蕙妹(曾国蕙)亦不必着急。至于仕四,目前尚在男寓吃饭。待一月既满,如有朋友回南,则荐仕四作仆人带归;如无便可荐,则亦只得麾之出门,不能长留男寓也。湖北主考仓少平系男(自称)同年(同榜或同一年考中的人)相好(相处的很好),男托仓带仕四到湖北。仓/七月初一出京,男给仕四钱约六千(清代一千文约一两银),即可安乐到家。本不欲优待他,然不如此,则渠(他)必流落京城,终恐为男之累,不如早打发他回为妥。

祖父大人于四月鼻血多出,男/闻/不胜惶恐。闻率五说/祖父近日不吃酒,不甚健步,不知究竟何如?万求一一详示。叔父病势似不轻,男尤挂心,务求将病症开示。

男/教习/庶吉士(会试,殿试后,参加朝考,成绩优异者得庶吉士资格,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三年),五月十八日上学,门生六人。二十日蒙皇上御勤政殿召见,天语垂问/及/男奏对,约共六七十句。

今年考差(考差: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始于雍正三年(1725)。嘉庆五年(1800)令满、汉二品以下进士出身之侍郎、内阁学士、三品京堂,及未经考试试差之四、五品京堂,俱赴上书房考试,不愿考者听便。钦命论、诗题各一,谓之大考差。此后循例行之),只剩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大约/男已无望(去年七月曾国藩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男今年甚怕放差,盖/因去年(1843年)男妇(曾国藩妻)生产(生孩子)是踏花生(异常胎位:双足先露),今年恐走旧路,出门难以放心;且去年途中之病(《曾国藩日记》:入蜀途中,“头面发热,不能食”数日,至第十日“病势又加”),至今心悸。

男/日来/应酬已少,读书如故。寓中/用度浩繁,共二十口吃饭,实为可怕。居家保身一切,男知谨慎,大人不必挂念。

男谨禀

48道光二十四(1844年)年七月二十日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二十三日男发第七号信交折差,七月初一日发第八号交王仕四手,不知已收到否?

六月二十日接六弟(曾国华)五月十二书,七月十六接四弟(曾国潢)、九弟(曾国荃)五月二十九日书,皆言/忙迫之至。寥寥数语,字迹潦草,即县试(童试①县试②府试③院试)案首(第一名)前列/皆不写出。同乡/有同日接信者,即考古考老生?皆已详载。同一折差(邮差)也,各家发信/迟十余日/而从容,诸弟发信早十余日而忙迫,何也?且次次忙迫,无一次稍从容者,又何也?

男等/在京大小平安,同乡诸家皆好。惟汤海秋(汤鹏,字海秋,湘籍,自幼聪敏好学,22岁中举,23岁进士及第,初官礼部主事,因文章“震烁奇特”,选入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 ,提升较快,当时视之为升官的捷径),转任贵州司员外郎,旋擢山东道监察御史,以勇于言事,触怒清室,不一月即令仍回户部供职。逝于道光二十四年)于七月八日得病,初九未刻即逝。

六月二十八考教习,冯树堂(冯卓怀,字树堂,长沙人,己亥解元。任官四川万县知县。与曾国藩交好,曾经做过曾国藩儿子曾纪泽的私塾老师。曾国藩驻兵祁门时,冯卓怀又放弃四川万县县令职位,投其麾下充任幕僚。后因一事不合,受到曾国藩的当众斥责,毅然离去 )、郭筠仙(郭嵩焘号筠仙。1847年进士。曾做两年曾国藩湘军幕。广东巡抚。我国首位驻外使节(英、法)“洋务运动”时期重要思想家。曾国藩一生挚友,儿女亲家,湘军创建者之一)、朱啸山(湘籍举人,其堂弟婚配曾国藩妹妹)皆取。

湖南今年考差,仅何子贞( 何绍基,字子贞,诗人、画家、书法家。1836年进士,担多地学政,乡试主副考官。何凌汉长子。何凌汉,湘籍,嘉庆年探花,清大臣,书法家,。典多地乡试,担多地学政,多项重要职务,培养众多历史俊杰。何凌汉的四个儿子,人称“何氏四杰”,其后五世,人才辈出 )得差(当乡试的正副考官),余(余下的人)皆未放。惟陈岱云(曾国藩同年同乡同入翰林院,儿女亲家。此时其妻逝去已半年)光景最苦(《曾国藩日记》:“岱云来,相对欷歔。他境甚窘,竟不得差,殊难为情”)。男因去年之病,反以不放为乐。

王仕四已善为遣回。率五大约在粮船回,现尚未定。渠身体平安,二妹(曾国蕙,婚配王率五)不必挂心。叔父之病,男累求详信直告,至今未得,实不放心。甲三(曾纪泽)读《尔雅》,每日二十余字,颇肯率教。

六弟(曾国华)今年正月/信(书信)欲从罗罗山(罗泽南,号罗山,早慧,科举之路却不顺,33岁才过童子试,44岁被举为孝廉方正,才有了举人功名。罗泽南有28年的设馆教书生涯,学问博,人谦和,从者数百人,培育大量人才,撑起半个湘军,罗泽南亦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湘军将领、理学家、文学家。 因战功卓著,历迁任知县、同知、道员(加按察使衔)。1856年攻武昌中弹身亡,咸丰帝下诏以巡抚例优恤,谥号忠节,加巴图鲁荣号,建专祠奉祀)处附课,男甚喜之。后来信绝不提及,不知何故?所付来京之文,殊不甚好。在省(长沙)读书二年,不见长进,男/心实忧之而无如何,只恨男不善教诲而已。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空,虚)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曾国潢)、九弟(曾国荃)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指父亲)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余俟续呈。

男谨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