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和资本社会化区别在于(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在哪)

欢迎来到资本韭零后,这些年走资本路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少,资本这东西是很特殊的存在,人人都知道资本对国家经济有贡献,但没有哪个人敢承认自己是资本家。

这期我们就来聊聊资本跟资本主义,先说下什么是资本主义。通俗地来说,就是以资为本的主张,主张一切社会活动以资本的私人占有与增值目的为核心。

资本主义和资本社会化区别在于(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在哪)(1)

想象一下一颗蛋孵出了一只鸡,然后鸡生蛋,蛋孵鸡,这里的蛋孵鸡都叫资本。问题是普通人是怎么才能有最初的那颗大的呢?这就得说到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原始积累在历史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从历史上看,欧洲是通过殖民掠夺加奴隶贸易来实现,而东亚则是人口红利加产业转移来实现。原始积累资本打破了封建社会的原有阶级,在商业贸易中诞生的一个新阶级,也就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教会和封建皇帝,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后。设计了新的秩序,经过几百年的迭代升级,慢慢形成我们所认识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资本主义可以推翻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因为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增长。资本主义的竞争对手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诞生之后100多年间创造的财富比之前那些时代的财富总和还要多。

为什么资本主义可以使社会财富增长?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财富增量的来源主要来自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也就是占有更多的土地,统治更多的人民。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为主体秩序的社会中,经济发展要给军事建设让路,所以当时出现了一些在现代人看来很奇葩的政策,比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等。

18世纪大家发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力量不能只看军事实力这个指标。拥有强大海军的西班牙被那个没有正统王权但是商业发达的荷兰打败了。西班牙的崛起之路是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海外殖民,掠夺白银跟奴隶得来的。没有统一的王权,人力也不够,所以选择通过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再回过头搞军事发育。

荷兰的胜出,标志着欧洲进入了以商业贸易为主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商业贸易为什么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诞生更强大的国家呢?亚当斯密认为,国家的财富创造是无数人追求自身利益汇集而成的结果,并非出于统治者的意志。亚当斯密构建了市场经济的理论模型,并从劳动分工、看不见的手以及理性经济人等等这些角度来丰富他的观点。

我们来看一下亚当斯密眼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现代商业的基础是劳动分工,自由贸易跟市场竞争。第二,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的驱动力来自人类逐利的特点,追求利益的结果将导致集体福利的最大化。第三,所有人开始追逐商业利益,资本不再被视为可耻,反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这三个资本主义特点如何带来财富增长?首先,劳动分工、自由贸易跟市场竞争带来了私有财产的合理性,激发了人们追逐利益的欲望。其次,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来实现社会整体财富的增长。

资本主义和资本社会化区别在于(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在哪)(2)

资本主义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文明成果,促进了科技进步,带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但他仍然面临着一个从未被解决的问题,周期性的社会崩溃,也就是经济危机。这个是亚当斯密描绘的资本主义世界里面的漏洞。

在斯密的模型中,打工人出卖劳动获得工资,打工人拿工资去消费资本家的商品,卖出商品的资本家拿钱继续雇佣打工人。同时还需要购买原材料,而原材料来自另一个资本家的商品,所以又带动了另一个商品的利润、工资还有原材料,以此一直循环下去。

在斯密看来,这个循环无懈可击,因为在自由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跟人们的理性可以相互作用,发挥出两大功效。第一个功效,解放生产力。人们的自利行为在市场中汇聚,汇聚的生产力会提升整体财富。第二个功效,是市场有效性。

人是理性的,持有货币是不明智的。资本家会把货币标记的交换价值转换为实际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斯密认为资本家的钱绝对会用来再投资或者消费,从而实现市场均衡。

这第一个功效也就是解放生产力,这点连马克思也同意。但对于第二点,斯密的观点显然不符合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资本家的钱越来越多。生产的商品也越来越多,但打工人到手的钱却相对越来越少,无法承担更多的消费,这个市场循环并不平衡。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描绘的世界里遗漏了资本家的超额利润分配。啥意思呢?我们来举个例子,酒厂生产了100瓶酒,每瓶售价100,酒厂的营业额是1万,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2500。向生产原材料的农民支付采购成本2500,剩下利润5000。在私密的市场循环模型中,生产的商品必须要有对应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资本家的利润及工人的工资绝对要拿来消费或者投资,这样才能保证资本投入到市场进行再一次的循环,这个模型才能维持平衡状态。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再假设一下,工人加农民的消费能力是5000,所以能消费50瓶酒,常常有5000的消费能力,但度量有限,只能喝到10瓶酒,于是就有40瓶酒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是过剩产能,就要减产裁员、去杠杆、分红套现、变卖资产等等等等一系列过程。

经济从极端过热转向极端过冷,也就是说,资本家占有的利润过高,即使他的消费需求被过量满足,也不能让他的财富重新回到市场循环中去。如果他不消费,那其他资本家就会产能过剩,如果其他资本家不消费,那他就会产能过剩。它的原材料来自其他资本家,当它出现产能过剩时,问题就会传导到其他资本家,进而影响整个市场。

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普通人有消费愿望,但收入太少,消费能力不足,资本家收入充足,但需求已经被过量满足,赚的钱花不完。由于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是利润越高越好,所以产能大于有效消费的问题,是无法调和的,也就是生产过剩的问题总是存在。

资本主义和资本社会化区别在于(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在哪)(3)

打工人看似自由,可以随意选择替哪一个资本家工作,但由于他不占有任何资产,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劳动力,所以打工人无法脱离资产阶级。随着最近100年的发展,各国都开始转向相对平衡的体质。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走资本路线,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暴露。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亲民路线,征收富人税,实行工资通胀挂钩政策,给低收入人群提供贷款、补助等等政策。然而,资本家总能通过成本转嫁的方式弥补自己的购买力,既资本主义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过剩。

那就有人说,要从这两个地方来解决生产过剩,也是从需求端发力,市场如果接得住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不就没有过剩啦?从供给端发力,少生产点不就没有过剩啦?

从需求端看,要想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全都卖出去,要么打开更大的商品倾销市场,要么就增加居民的购买力,让人们有能力购买更多的消费品。从供给端来看,也有两种方式,常见的方式有税收、投资等方式。让资本利润向市场回流,另一种非常极端,就是通过战争跟竞争对手互相消耗生产力。

纵观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治理经济危机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海外倾销。第二,殖民掠夺。第三,世界大战跟冷战。第四,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目前主流的处理方式。从这几十年的政策调控手段来看,这种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其实不是万能的,但至少比啥也不做要好。这两年,一直在打击资本,受伤的却是整个国家。国家对市场摇摆不定的态度,让企业还有人民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是恐惧。

其实,通过政府或央行表态来影响市场,这种方式并不新鲜,美国政府跟美联储就经常通过表态来影响市场。即使是国有资本,在这个托底经济和接盘的过程中也极为谨慎。毕竟国有资本也是资本,人家也要做业绩,业绩太好会被人怀疑,业绩太差,人家就觉得你不愿意出力,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其实,人们恐惧的往往不是经济危机,而是未来的不可预测。通胀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通胀预期,衰退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本期内容就到这。记得关注跟点赞,感谢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