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责任划分(家庭系统基本规则)

(二)长亲有序

“长亲有序”出自《孟子·离娄上》:“天下有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就是,天下之家都遵循自身的基本规则,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亲近爱护家人、尊敬长辈,那么天下自然也就太平和谐了。

在家庭系统咨询中,先进入系统的人应该站在优先的位置,后进入系统的人按照前后或顺时针排序并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是代际关系,长辈位列于晚辈身后;如果是兄弟姐妹或配偶关系,则按照顺时针方向由大到小依次站位。

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的是,本书所说的位置、位次、站位等,实质指的是心理位置而不是物理位置。一些人在学习了系统咨询技术以后,在现实层面强迫性地要求一家人吃饭应该怎么排座次,甚至走路、睡觉时必须要求丈夫(妻子)位于哪边,这实在没有必要,更没有意义。心理学不能这个学法。

家庭系统违反“长亲有序”规则时所呈现出的不和谐状态——僭越:

家庭成员发生序位和责任的越位、错位,介入别人的位置并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如果主动介入、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责任,称为主动僭越;

如果被强行赋予本不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属于被动僭越。

比如,女儿感觉妈妈没有承担好照顾爸爸的责任,那么系统咨询中她可能会站在妈妈的位置上。同样,儿子感觉爸爸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资格担任一家之主的话,他则可能选择跟妈妈站在一起——儿子站在了爸爸的位置上。有时,女儿也可能站在爸爸的位置上,这和性别没有关系。这都是僭越现象。

(三)各负其责

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感知觉、情绪情感、态度及个人境遇、命运等)持完全担当和负责的态度,系统及其成员对此应该尊重和允许。

一个人的命运不应该也不可能由别人来买单——不论我们的命运看起来是多么让人同情,也不论我们遭遇到了何等残酷的磨难,我们均不能怨天尤人,更不可以转嫁与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所以,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就是尊重——

“如果你爱我,就请尊重我自己的命运”;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会尊重你的命运!”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说,对待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正确的方法是接纳它而不是肆意发泄、嫁祸于人,这就叫“中”;即使发泄也需要符合规则和礼节,不能伤己伤人,这就叫“和”。“中”和“和”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万物就会各就其位,家庭成员才能生生不息。

家庭系统违反“各负其责”规则时所呈现出的不和谐状态——承接:

在家庭系统中,如果有人不能承担本完全应该由自己承担的人生境遇、命运、感知觉、情绪及其行为后果,那么,系统中就会有其他成员(比如幼小的孩子)“无辜躺枪”,从而会莫名其妙地“承接”到一份本不属于自己的感知觉、情绪情感、态度及行为方式等,比如无端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无用感、被排斥感或欲逃离这个家庭的想法等,造成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困扰或障碍。

情绪(典型的如焦虑情绪)具有漂浮的特点——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精灵”,在主体和客体间、主体和主体间游荡——或者说,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心理学研究印证了情绪的“承接性”: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在家庭中,如某人情绪低落,其配偶则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另有研究证明,只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

认同和承接的本质区别在于,认同是主动内化的过程,认定“我就是你”、“我只想追随你”;而承接则是哪怕自己不情愿,却出现自己无法控制的认知、情绪、行为和态度等。

(来源:李不言主编《让心回家:系统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初探》(全员心理关爱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出版。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家庭的责任划分(家庭系统基本规则)(1)

家庭的责任划分(家庭系统基本规则)(2)

家庭的责任划分(家庭系统基本规则)(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