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

说起娱乐圈的爱情,许多网友对此都是深表怀疑的,他们认为娱乐圈的爱情真真假假,特别的不可信。特别是2021年的第1个月真的是"吃瓜之月",整个月从月初到月末,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娱乐大瓜,郑爽张恒代孕生子的“罗生门”事件继续发酵,华晨宇和张碧晨在1月22日火速公开未婚先育,跳过了宣布恋情与婚讯突然公开了孩子的存在也引发了一波伦理讨论。,这让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实在不能理解娱乐圈里的所谓“爱情”。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1)

情是何物?

  这个要问讲故事的人。生活与故事相互创造,千秋万代,生生不息。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是取之不尽的故事源泉。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2)

  民间故事大多是模式化的,看上去比较“俗套”。对于陈陈相因的故事套路,一个讲故事的人可以延续、顺应它,可以挑战、反叛它,但如果试图彻底抛弃它——那么你会发现,故事消失了。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3)

民间故事大都是模式化的,因而具有趋同的特征。相似主题的故事中,故事A的好情节,常常会被故事B取用,甚至还可能变成故事B的标志性情节。民俗学家钱南扬很早就论述过,在梁祝故事中,“投墓”情节取自六朝故事《华山畿》,“化蝶”情节则取自干宝《搜神记》。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4)

闽南流行一首民谣:“东畔出有许孟姜,西畔出有苏六娘,北畔出有英台共山伯,南畔出有陈三和五娘。”自明嘉靖以降,关于陈三五娘,历代故事、歌谣、戏曲、歌册层出不穷,情节模式也不断翻新。但是,有趣的模式总是有限的,私情故事怎么也摆脱不了“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父母阻挠-偷情幽会-遭遇挫折-峰回路转”这个大框架。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5)

私情故事的人物设置

  首先是男女主人公一定要相貌出众,彼此一见钟情。“五娘乃是闺中秀,才貌双全世少有”,潮州市花园村有一眼清冽的“五娘井”,传说五娘正是靠了这井水的滋养,出落成潮州第一美女。有故事说,陈三五娘是在元宵观灯时一见钟情;也有故事说,五娘正倚在花园村的荔枝楼上闲看,忽见帅哥陈三“生得神仙无二样,共阮清醒正成双”,于是扔下一挂荔枝,打在陈三身上,陈三抬头,两人一见钟情;还有故事说,两人一见钟情于元宵节,二见定情于荔枝楼。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6)

  其次,一定得有个黑恶势力作为第三方,与男主人公展开婚姻赌赛。就像祝英台许给马文才,黄五娘许了林大鼻。林大鼻这名字,一听就是个暴力男。按照故事逻辑,林大鼻的相貌和智商,肯定与他父亲的官职大小或财富多少成反比。他是陈三五娘的主要绊脚石,没有这个人物,许多冲突就没有了着力点。

  再次,女方父母一般是贪财懦弱、屈从黑恶势力的。如此才能反衬女主人公的坚贞不屈,并且一步步把矛盾引向深入,导致非常事件的发生。

  第四,最好有一位中间人,可以游走于内闱与外方之间,穿针引线,充当传递信息和掩护女主人公的作用。这角色多半是个丫环,《西厢记》是红娘,《陈三五娘》是益春。这角色如果由三姑六婆来充任,那多半就是潘金莲之流的艳情故事了。

  第五,要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必须得有一位终极仲裁者,这人既要同情男女主人公的遭遇,还得拥有成全其好事的行政权力。陈三的哥哥,新任的广南运使,就是终极仲裁者。当然,如鲁迅所说:“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必待诏旨。”男主人公若能金榜题名,也可抱得美人归。

-私情故事的情节模式

  泉州帅哥陈三来潮州观灯,爱上了当地美女黄五娘,而五娘早已经许嫁林大鼻。陈三客场作战,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而林大鼻则占据了天时与地利。陈三不能强夺,只可巧取。尽管《陈三五娘》在闽南流传数百年,被无数次改编和重构,但其基本的巧取模式只有几种。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7)

  模式一:明代戏本《荔镜传》称,陈三假扮磨镜匠来到黄府,故意失手打破黄家祖传宝镜,主动提出卖身三年作为赔偿,以此得到亲近五娘的机会。这一模式与唐伯虎点秋香,以及苏州才子陈元超微服侍读求女婢的故事大约同时兴起于明代嘉靖之后,说明这很可能是明代后期风行的故事模式。

  模式二:陈三五娘的成功,离不开丫环益春的鼎力相助。益春之所以如此热心,是因为她心里也有一个小算盘:“益春样貌似观音,陈三看见动人心。人说惜花连枝惜,等我揽来嗔又嗔。益春被揽心慌忙,嗔的满面红又红。”益春与《西厢记》中红娘、《白蛇传》中小青一样,都是私情戏中的神奇助手与候补委员。

模式三:戏曲歌本中的私情故事,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几乎都在“调情戏”。湖南农村搬演《孟姜女》,多数只演“祼浴成亲”这一出,专门敷演美孟姜的“一丝不挂轻如燕,荷包含羞带清香”。而陈三五娘最吸引人处,也在“二更月色正中天,三哥进入眠床前”的暗渡陈仓戏,活脱脱就是闽南版的《西厢记》。 闽南妇女传唱的歌册《陈三五娘》,为了突出“陈三自小爱风流”,甚至说他早在遇见五娘之前,就有调戏妇女的爱好:“门楼鼓打三更时,夜眠不寐忆小姨。轻移脚步到姨房,小姨睡去不知天。结开罗帐床上摸,前是兄嫂后是姨。”这也是明代唐寅故事的翻版。所以道光《厦门志》称“泉州陈三诱潮妇黄五娘私奔事,淫词丑态,穷形尽相,妇女观者如堵”,雍正《揭阳县志》则称“尤可恨者,乡谈陈三一曲,伤风败俗,必淫荡亡检者为之,不知里巷市井何以翕然共好?”

  模式四: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陈三带着五娘和益春逃离潮州,回到陈三的主场泉州,三人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这是最常见但也最没想象力的一种私情模式。

  模式五:三人刚要逃出潮州地界,就被潮州府“公差抓拿”,五娘由其父领回,陈三发配崖州(海南)。其间可以穿插“探牢”、“送别”以及“怨孤栖”的戏。这是典型的“孟姜女送别范杞良”模式。

  模式六:陈三在押解崖州途中,巧遇其兄广南运使的仪仗队,于是,兄弟相认,被带回潮州。潮州官员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知州忙答运使官,令弟总爱黄五娘。即时打轿黄厝去,九郎闻讯送亲来”。有些戏文则称其兄怒斥陈三之荒唐,不愿插手此事,陈三只好转而从嫂嫂入手,几经周折,把形势逆转过来。这也是公案戏中典型的大逆转模式,早在元杂剧《窦娥冤》中就已有成熟运用。

  模式七:还有一种说法,五娘有个妹妹叫六娘。陈三为了诡娶五娘,乃大张旗鼓迎娶六娘,同时对外放出风去,声称迎娶五娘,并雇请乡勇护轿,故意挑逗林大鼻前来抢亲。那林大鼻果然上当,仗势将六娘抢回家去。陈三告官,州官只好将错就错,把六娘判给林大鼻,五娘判给陈三。这一模式既似《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又似《上错花轿嫁对郎》。

私情故事的俗套结局

  陈三五娘故事在闽南地区乃至台湾都极受欢迎,各地戏班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不断加演新的情节,扩充故事容量,有些戏班甚至需要七天七夜才能演出一套完整的陈三五娘。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8)

  也不知道是哪个编剧缺德,最后居然将陈三五娘弄死了事。他们婚后遭林大鼻陷害,只好离家出逃,五娘欲考验陈三,故意落在后面,还将一只绣鞋丢在路旁井边,陈三回身,误以为五娘失足落井,奋不顾身跳了下去,五娘悔恨交加,也跟着投井殉情。后来又有别的编剧将故事改在南宋末年,陈三五娘因不堪国破家亡,双双投井殉国。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星》则别有用心地将这一爱国主题做了个大翻转,把五娘改编为因妒忌益春受宠而跳井自杀。

  陈三五娘死后,故事还可继续。益春怀着陈三的孩子,上京告状,一定要把陷害陈家的林大鼻送上断头台。后来益春生下两个男孩,再后来则是一齐金榜题名,与《白蛇传》的续貂套路一模一样。

陈三五娘和林大鼻也有阎王殿前打阴司的情节。阎王爷宣判时照例要讲一番天理昭彰、因果报应的大道理,然后把林大鼻打入地狱,把陈三五娘送上天国,完全是重复梁山伯祝英台与马文才打阴司的情节。

  不同戏班争相斗戏,促使《陈三五娘》不断续写新的传奇,并逐渐丰富成私情故事的集大成者,各类私情模式应有尽有,如此,也就自然排斥了闽南地区对于其他私情故事的市场需求。潮泉妇女常说“嫁猪嫁狗,不如共陈三走”,足见她们对于陈三及其故事的喜爱程度。

就在近日,网上集中涌现出一大批的“重量级大瓜”,密集程度让网友们兴奋之余又忍不住纷纷大喊“瓜太多,吃撑了”。然而这次明星和粉丝们反应都很快,纷纷第一时间发声辟谣,堪称“辟谣日”,截止到发稿,超过28位明星进行了辟谣,而且都是当红顶流明星。

人人都喜欢陈三五娘吗(从陈三五娘看现在娱乐圈的所谓爱情)(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