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里的一句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

▲ 《秋浦停舟图》南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顽皮小儿,卧剥莲蓬。

一个“无赖”一个“卧”,将溪边村居生活的朴素安适、生机勃勃,跃然纸上。

自古以来,稚气盎然的“童趣婴戏”都是创作者们偏爱的题材。

孩童天真烂漫。类似“孩子无拘无束剥莲蓬吃”的场景惬意十足,又非常生活化,很容易激发出创作者内心的喜悦与平和。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2)

▲《童戏图册页》北宋 赵佶(传)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诗文、绘画、刺绣、剪纸、瓷器、雕刻...中,以童趣婴戏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一点从宋代“婴戏图”的流行尤可见一斑。

“婴戏图”是以孩童玩乐情景为题材的绘画类型,宋时很受欢迎。

北宋画师苏汉臣是这类题材的代表画家之一。

他的《秋庭婴戏图》、《冬日婴戏图》、《开泰图》、《灌佛戏婴图轴》等作品,生动呈现了孩子们推枣磨、逗猫、骑羊、扮僧侣等场景,让我们得以围观宋代孩童嬉戏玩耍的情景。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3)

▲推枣磨;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4)

▲ 逗猫;北宋 苏汉臣 (传)《冬日婴戏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5)

▲ 骑羊(小孩子可以,大人就别尝试了);北宋 苏汉臣 (传)《开泰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6)

▲ 扮僧侣过家家;北宋 苏汉臣 (传) 《灌佛戏婴图》

(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又鼓励商业发展,人们生活富足,人口增长加快。

童趣婴戏题材作品的大量涌现,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7)

▲ 北宋 苏汉臣(传) 《货郎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期定窑烧造的“孩儿形瓷枕”的流行,也与宋代相对安定富足的社会环境有一定关系。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8)

▲ 北宋 定窑白釉孩儿枕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9)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0)

▲ 北宋 定窑白釉孩儿枕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古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以产白瓷著称,其窑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

五代、北宋时期,曲阳属定州管辖,“定窑”之名即来源于此。

定窑受邢窑的影响很深。自唐代邢窑白瓷声名远播之后,定窑白瓷是古代白瓷体系的又一大高峰。其烧造的孩儿形瓷枕是白瓷的代表瓷器之一。

▼这件宋代定窑孩儿枕,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温润的淡黄,质感如丝绸裹玉石,兼顾柔和感与力量感。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1)

孩童匍匐卧在长圆形的榻上,两臂交叉环抱,两只小脚相叠上翘,抬着头,表情纯真活泼,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神似苏汉臣所绘《秋庭婴戏图》和《杂技戏孩图》中的婴孩形象。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2)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3)

孩童身下的床榻,以浮雕形式雕刻螭龙、垂云、卷枝等纹饰装饰。

整件作品凝聚了古代匠师艺术创造的高超水平,造型饱满,线条流畅,极为传神。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4)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5)

孩童们天性纯真。其活泼的姿态,专注的表情,稚拙的模样,总令人感到童稚世界纯粹的美好。

诸多孩童题材作品的涌现,除了因创作者被这种稚趣盎然的天性打动,也因民间传统文化中对“多子多福”有朴素的企盼。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6)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7)

▲《百子嬉春图》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观复博物馆与优秀手工制瓷匠人联手,据「定窑白釉孩儿枕」摹古制作了一款小巧可爱的「孩儿枕摆件」。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8)

摆件为长圆形,周边装饰有螭龙、如意纹饰。釉色白中发暖,如象牙般均匀柔润。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19)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20)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21)

孩童梳娃娃发髻,天庭饱满,耳朵似元宝,面颊似苹果,右手持丝绦璎珞绣球。

稚气未脱,纯真好奇。

最喜小儿亡赖的下一句(最喜小儿无赖)(22)

北宋出精陶,曲肱代枕高。

在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群星闪耀、熠熠生辉的时期,其烧造品类之繁、器型之变、意境之深、质量之精,均令人赞叹不已。

今时今日,人们已不再借定窑烧造的精美瓷枕纳凉消暑,但定窑白瓷之韵,却值得反复欣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