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肺功能评估(肺功能的适应症-麻醉前需要检测肺功能)

手术患者肺功能评估(肺功能的适应症-麻醉前需要检测肺功能)(1)

梁庆伟,解放军306医院,麻醉科

肺功能测定适应症:

1、外科病人的术前检查,特别是全身麻醉和心肺大手术,腹部大手术及脏器移植手术前对肺功能的术前评估

2、呼吸科、肺科和胸外初次门诊病人的检查

3、所有呼吸道及肺部有疾患的病人,配合血气检查追踪随访,对通气、 换气基本上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4、所有心肺功能有障碍的病人

5、对哮喘、支气管炎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的疗效考核

6、对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的人,作长期的追踪随访

7、劳动能力的鉴定

8、配合高空、高原的学术生理研究

9、使用呼吸器前、或撤除呼吸器时,用肺活量做动态的观察,来决定是 否使用呼吸器和撤除呼吸器

肺功能测定适应症

麻醉前务必做肺功能检查

1)全麻、插管麻醉

2)胸、腹部大手术

3)年老者计划手术

4)COPD患者术前检查

5)心功能不全者

6)胸阔畸形

临床应用

(1)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2)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伴肺功能损害治疗的疗效评估。

(3)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4) 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

(5)重症抢救监测。

(6)劳动力鉴定。

肺功能测定注意事项:

1.测试前病人须安静休息15分钟。

2.高热,剧咳,极度衰弱 病人暂不宜做;

3.肺大泡,自发性气胸病人不能做;咳血病人须待血止后二周方可做。

4.传染病患者暂不能做。

肺功能评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气道阻塞或狭窄而引起的气体流量下降

FEV1,FEV1/FVC、MMEF、MVV均下降;

原因:

* 气管支气管疾患:气管肿瘤、狭窄等;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肺气肿、肺大泡

* 其他原因不明的如纤毛运动障碍

手术患者肺功能评估(肺功能的适应症-麻醉前需要检测肺功能)(2)

肺功能评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体积受限引起的肺容量减少

VC(FVC)、等均下降

原因:

* 肺脏变小: 手术切除后,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肿瘤,矽肺等

* 胸廓活动受限: 胸膜积液,增厚,粘连,胸廓畸形

* 胸腔受压: 腹水,妊娠,肥胖等

* 呼吸肌无力: 膈肌疲劳,肌无力,肌萎缩,营养不良等

* 单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

用英文列表及名词解释

名称解释:

SVC 静态肺活量

FVC 时间/用力肺活量

MVV 分钟最大通气量

MV 每分钟通气量

RR 分钟呼吸次数

TV 潮气量

ERV 补呼气量

TRV 补吸气量

常用词汇解释:

SVC测量

手术患者肺功能评估(肺功能的适应症-麻醉前需要检测肺功能)(3)

分析项目说明单位备注
VC吸气峰值和呼气峰值之差L肺活量
ICIRV TVL吸气量
TVVC测量前平均静息通气量L潮气量
ERV超过静息呼气量的最大呼气体积L补呼气量
IRV超过静息吸气量的最大吸气体积L补吸气量

FVC 测量

手术患者肺功能评估(肺功能的适应症-麻醉前需要检测肺功能)(4)

分析项目说明单位附注
FVC用力呼气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
FEV1.0第一个1秒钟内的用力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量
FEV3.0第一个3秒钟内的用力呼气量3秒用力呼气量
FEV1.0%(G)(FEV1.0/FVC)X100%(Geansler)
MMF从75% 到 25%FVC 的平均流速升/秒中段呼气流速
PEF最大呼气流量升/秒最大呼气流量
分析项目说明单位附 注
FEF5050%FVC时的用力呼气流量升/秒
FEF7525%FVC时的用力呼气流量升/秒
PEF时间呼器流量从零达到峰值所需时间
FET呼气时间

每项参数的临床意义

一.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

肺活量个体差异较大,故临床判断时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指标。

分级标准:

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 = 80%——正常

60-79%——轻度降低

40-59% ——中度降低

<40% —— 重度降低

1. 潮气容积(VT):

一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气量,正常约 500ml。 大小

主要取决于膈肌功能与运动。

2. 补呼气容积(ERV)

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最大气量,正常男约

1603±492ml、女约1126±338ml。

3. 补吸气容积(IRV):

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最大气量

4. 深吸气量(IC):

平静呼气末尽力吸气所能吸入最大气量IC=VT 1RV,IC 应占

肺活量(VC)的2/3~4/5,为补呼气容积2倍。正常男性2617

±548ml,女性1070 ±381ml影响IC的主要因素是吸气肌力。

手术患者肺功能评估(肺功能的适应症-麻醉前需要检测肺功能)(5)

二.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MVV)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以最深最快的呼吸所得到的最大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计算。

最大通气量与肺容量、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以及呼吸肌力都有关。

正常人最大通气量应≥预计值的80%以上。

最大通气量损害分级标准:

MVV%Pred 60-79% ——轻度降低

40-59% ——中度降低

<40% ——重度降低

MVV实际与预计值百分比

70%以上: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无禁忌

69-50%: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有相当风险,术后应同步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49-30%: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尽量避免,如必须手术,术后必须同步呼吸机辅助呼吸

30以下: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禁忌

阻塞型改变MVV明显降低,限制型改变时MVV正常或降低

如受检者无力检查,可用FEV1.0推算:MVV=FEV*35

引起最大通气量减低的常见的原因有:

1、气道阻力增加:如支气管哮喘等。

2、胸廓畸形或神经肌肉病变:脊柱后侧凸、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3、肺组织病变:肺水肿等

三.每分钟通气量MV

每分钟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即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在静息状态时每分钟通气量正常值为5-8升,男性约6.6升女性约5.0升。

>10L提示通气过度,<3L提示通气不足。

一般来说,限制性肺疾病患者表现为浅快呼吸,而阻塞性疾病则呼吸相对深缓,呼气时间延长。

四.通气储量百分比

通气储量百分比(Ventilation reserve%, VR%): 此系通气储备能力大小的指标。

通气储量百分比(VR%)= 最大通气量--静息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10 0%

正常值为93%以上。通气储量百分比常作为能否胜任胸部手术的判定指标。<86%胸部手术应慎重。

93%以上 通气功能健全

92-87% 通气功能尚可,胸科及上腹部手术可行

86-70% 通气储备不足,胸科及上腹部手术慎行,风险较高,如必须手术,术后同步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70%以下 通气功能严重损害胸科及上腹部相对手术禁忌

60%以下 一般为手术禁忌

胸外科应用

l 胸科手术 (综合分析:年龄,性别, 一般状态,术式)

FEV1>2.0 或 50% pred, 安全

MVV > 70% pred 安全

69-50% 考虑

49-30% 避免

< 30% 不能

l 术后FEV1预计值 应 > 0.8 L

手术患者肺功能评估(肺功能的适应症-麻醉前需要检测肺功能)(6)

五.用力呼气中期流速

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临床意义与时间肺活量或最大通气量相似,由于它弃去呼气初始与用力有关的部分及呼气终末呼气速度明显减低部分的肺容量,故能更敏感地反映气道阻塞情况,并能反映小气道功能。

MMEF、FEF50、FEF75降低反映

小气道气流受阻,COPD早期病变主要累及小气道,肺功检查对早期小气道病变的诊断是胸部X线及胸部物理检查所不及的。

(1) FEV1:

①降低见于大小气道阻塞,

FEV1≤60%肯定有气道阻塞。

⑤FEV1 /FVC与FEV1实/预综合判断用于COPD

诊断及分度。

(2)PEF、FEF25降低反映大气道气流受阻或呼吸肌力减弱

COPD临床严重度分级

级别分级标准

0级肺功能在正常范围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I级(轻度) 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II级(中度) FEV1/FVC<70%

50%≤FEV1<8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

III级(重度)FEV1/FVC<70%

30%≤FEV1<5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

Ⅳ级(极重度) FEV1/FVC<70%

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

伴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临床征象

FRC残气标准:(残总比)

<35% 正常

35%——45%为轻度肺气肿

46%——55%为中度肺气肿

>55% 为重度肺气肿

肺弥散功能测定

肺弥散功能测定(DL)介绍:

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中的一项测定指标

用于评价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

肺弥散功能测定(DL)正常值:

男性为(28.84±4.84)ml/(mmHg·min)

女性为(22.13±3.09)ml/(mmHg·min)

(注:1mmHg≈0.33kPa)

肺弥散功能测定(DL)临床意义:

适用范围:

①肺间质疾病:如间质性肺炎

纤维化

尘肺

肉芽肿等

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等

③肺泡性病变

如肺部感染

肺水肿

肺泡出血

肺泡蛋白沉着症等

④胸廓和胸膜病变:如脊柱畸形

胸廓改形术后

气胸等

⑤肺叶切除

⑥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

⑦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评价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

(1)弥散功能减低可见于:

①弥散面积减少:如肺气肿

肺叶切除

肺部感染

肺水肿

肺出血

气胸

脊柱侧弯等

②肺泡毛细血管膜增厚:如肺间质纤维化

结节病

石棉肺

硬皮病等③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如贫血

碳氧血红蛋白症

(2)弥散功能增加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

心内左至右分流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