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中毒指标公式(鸿爪与雪泥一遇合)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相当普遍比如:以“鸿门”喻危险之地,以“高山流水”喻知音,以“水性杨花”喻女子轻薄浪漫,用情不专,以“天上浮云”、“水上飘萍”喻人生行踪飘忽无定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螃蟹中毒指标公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螃蟹中毒指标公式(鸿爪与雪泥一遇合)

螃蟹中毒指标公式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相当普遍。比如:以“鸿门”喻危险之地,以“高山流水”喻知音,以“水性杨花”喻女子轻薄浪漫,用情不专,以“天上浮云”、“水上飘萍”喻人生行踪飘忽无定时……

今天,就和列位聊聊关于诗词中运用比喻这个话题。

先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字子由)的一首诗: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自注:“昔与子瞻(苏轼字)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

苏辙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渑池是必经之地。苏辙送苏轼至郑州,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后,二人分手——苏轼赴凤翔,苏辙回汴梁。这首诗,描述了苏辙回想起当初与兄长苏轼赴汴梁参加科举考试,路过渑池时二人留宿城中一寺院,并相访老僧奉闲和留诗题壁之事,抒发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

“曾为县吏民知否”这一句,说的是苏辙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但他却因考中进士未而曾到任这件事。

此诗在首联中即抒发了苏辙与苏轼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又是回忆,又是惜别。苏辙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回忆“共题僧房”,又惜别兄长“独游”,想必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透露出的尽是无奈!因为:人,一但踏入仕途,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由棋手摆往各个位置,那是绝对的身不由己!马儿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难以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感叹人生。

苏轼怀揣着弟弟的《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赴凤翔做官。途经渑池时,抚今追昔,挥毫写了一首和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这首诗,回忆当年兄弟二人赴京赶考路过渑池时的情景,也像苏辙一样,发出对人生的感叹。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四句是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像什么样子呢?就像是天上飞翔的鸿雁小憩时,偶尔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鸿爪的痕迹;小憩过后,鸿雁继续飞行,目的地从不确定。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三年过去,当年他们兄弟寄宿过的那座佛寺,人非物亦不似:当时接待他们的那个老僧奉闲已过世,其骨灰安放在新造的小塔里;当时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已坏损,旧时的题诗墨迹无觅。换句话说,三年过去,尽管没有像沧海桑田那样的变化,也没有像雪泥上留下的鸿爪印那样,雪化迹消,但起码渑池这一佛寺,在苏轼眼中或心里,有了巨大变化。这一联的言外之意,谁能说不是苏轼为人生的短暂而叹息,对自己漂泊不定而感伤呢?谁又能说不是苏轼和弟弟苏辙一样,感叹人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摆往各个位置而身不由己呢?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通过苏轼的自注,我们可以还原当年苏轼兄弟赴京赶考时的情形:风雪中,苏轼骑的那匹高头大马在二陵,也就是渑池西边的崤山那个地方死了,去往渑池时,他是骑着小毛驴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的。山回路转,看山跑死驴啊!人困驴疲乏啊!苏轼胯下的羸弱的小毛驴有时候累得“哼哼”着,有时候又忽然嘶鸣一声,像是抱怨主人一样。多少年后,这一画面在苏轼的脑海里依然清晰。

借《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抒发了对人生的感叹和对人生的不可预知的慨叹,其中也夹杂着生命短促、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喟叹。

在这首诗中起贯穿全篇的关键作用的,是比喻。

古代诗人比喻人生行踪飘忽无定时,常用的比喻多是天上浮云、水上飘萍之类,而苏轼的这个比喻却如扑面而来的一股清新之风,令人爽然!天上浮云、水上飘萍,是不由自主的,是被动的,风雨过后,化为乌有。而飞鸿暂停时印在雪泥的上的爪迹却不然,其在雪泥上印爪迹是主动的,是留下过痕迹的。尽管,在雪泥上稍作逗留,不是鸿雁飞行的终点和目的地,可是鸿雁一旦离去,却不会化为乌有,留下的是斑斑可见的爪迹。正如人生的旅途中也会留下点点足迹一样,让人产生美好的,抑或是痛苦的回忆。

正因为苏轼对人生的经历所作的比喻别出心裁,形式新颖,含义丰富,非常生动、深刻,后因以“雪泥鸿爪”等,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或喻人生四处飘泊及其所留记忆片段,或喻四处飘泊之人,咏人生四处飘泊。

如:

雪泥鸿爪:清·赵执信《太白酒楼歌》:“雪泥鸿爪半澌灭,雄名空自驰风霆。”

鸿泥印爪:清·张鸣珂《台城路·题吴景乔竹院参禅图》:“鸿泥印爪,叹浪迹云浮,故乡归好。”

鸿爪留泥: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

鸿爪雪泥:清·袁枚《答何献葵明府书》:“忽忽四五年,鸿爪雪泥,都为陈迹。”

鸿爪留痕:清·袁枚《重过玉山感旧》:“飞鸿踏雪痕难觅,司马题桥梦未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