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

苗族银饰从远古走来,是苗族同胞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物质载体。在苗族银饰的助力下,湘西苗族人民正从封闭山区走向广阔世界,并迎来辉煌的银装乐园与美好未来。——题记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

在千年历史洪流中,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艺,向人们展现瑰丽多彩的艺术风貌,也显示出苗民丰富的精神世界。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沿袭古代饰物中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麟纹样,又融合了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苗族银饰有这样的特征——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2)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3)

以大为美。苗族的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堆大为山,呈现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展现浩渺之丽。

以重为美。湘西苗族嫁女时,无银不成婚,当天女儿全身的银饰,少则七八斤,多则二三十斤,新娘头饰上的蜻蜓、蝴蝶还不断发出碰撞声。

以多为美。妇女们遇上重大节日,耳环挂三四只,叠垂至肩;项圈带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目前,苗族姑娘追求银饰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4)

迁徙是苗族历史的重要内容,先民的迁徙历程对苗族的文化传承、生活习俗、地域环境等产生了重大影响。苗族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其银饰、刺绣和蜡染一起构成了它的历史。苗族银饰的兴盛,银饰上的图案,银饰品的形制和工艺与汉族古代银饰的渊源,都可以看到迁徙历史对于苗族银饰的影响。关于苗族的迁徙历史,有资料佐证经历五次大迁徙。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5)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6)

从远古到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上下几千年的迁徙生活融进苗族人的血脉,影响苗族银饰文化的形态。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7)

迁徙历史造就了"人走家随"的苗族银饰文化。苗族先民常年迁徙、征战、漂泊不定,所以他们把家里的财富随身携带,以钱为饰,保存财产。我们在湘西见到的苗族人,大多数过着依附土地农耕生活,早已不是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他们仍将积累的财富穿戴身上,是基于习俗和习俗背后的信仰,而信仰又来源于苗族人的生活现实,只有把财富投入到与宗教习俗相关联的服饰之上,才是最佳选择。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8)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9)

迁徙历史遗留在苗族银饰的造型之中。苗族银饰形态丰富,款式繁多,其中装饰纹样颇具苗族特色,并有独特的民族符号,比如蝴蝶、蜻蜓、水泡、枫树等。除这些形象外,还有体现苗族人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的思维形象,比如蜈蚣龙、牛头龙、鸡头龙、蚕龙、麒麟龙等独有的龙的形象。由于苗族银饰是一代又一代的口头传承,漫长的迁徙和征战历程,在苗族人的生活中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他们仍然铭记祖先的千难万险,回忆迁徙途中的风情景物,崇拜祖先的勇敢顽强。所以,他们对苗族先民长期征战和迁徙文化在银饰上多有反映。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0)

迁徙历史融合了苗族与汉族银饰形制与工艺的共性。苗族银饰中独具特色的银衣片,与古代汉族的錾刻对照,在工艺、形式上非常接近,表明迁徙中苗族文化与汉地文化的联系。苗族的银饰文化,既有自身的特色,又因同时生长在中华大地,在频繁的战争、迁徙之中,与其他族群广泛交流形成的。从宋代到现在,大部分苗族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代习俗和文化形态,比如蜈蚣龙是很有特色的形象,汉族是没有的,但在形制和工艺上与汉族一样。我们在研究苗族银饰文化和技艺时,应把它放进中国传统首饰的大背景中,既要看到它的特殊性,也要看到它与中国传统首饰的共性。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1)

银饰是苗族妇女传统装饰品,包括银帽、项圈、手镯、耳环、戒指、银链、银扣、银披风等。苗族银匠较多,与苗族人民对银饰的需求有关。传统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等银制货币。银饰锻制技艺全靠手工,主要流程为铸炼、锤打、拉丝、搓丝、掐丝、镶嵌加固、清洗七道工序。银匠锻制的各式图案不用模具,全凭手艺制成。湘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麻茂庭,制作的银饰品,构图别致,创意新颖,技艺精湛,很受苗族地区广大苗民群众的喜爱。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2)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3)

说到清洗银器是锻制银饰的最后一道工序,我七月底来到禾库镇"赶边边场",听老师说禾库赶场有一条"清洗银饰一条街",我多方打听找到那里。当我背着相机四处观望时,看到两个老妈妈围着一盆炭火正在清洗一件银饰品。我赶忙坐在她们面前,与她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将清洗银器的全过程拍摄下来。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4)

原来银饰长期使用和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沾染污垢,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现象,需要通过清洗来保证银饰的洁净。我看见负责清洗的大妈将一枚银戒指埋进烧热的木炭灰里,等待将近20分钟左右,用火钳夹出戒指,放入一盆浑浊的冷水中,浸泡几分钟后用毛刷反复清洗,直到洁净如新才交给那位老妈妈。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5)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6)

那位来清洗戒指的大妈,手里一直捏着两张一元的钞票,好像有点舍不得。我的心猛然跳了一下,感觉她有点象我奶奶,于是我不好意思的拿出两元钱给她,她坚决不要,我说感谢您让我拍照,她才没有推辞。至此眼泪涌上我的眼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她们。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7)

苗族银饰的种类和技艺(林维平秘境寻踪)(18)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银饰"榜上有名。它是苗族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传承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苗族社会历史记忆的徽记。苗族银饰于苗族人而言,犹如水之于大海,必不可少。这是他们对祖宗神灵的虔诚而获得的力量,获得的永恒。这种力量和永恒保佑他们创造出银饰文化的绝世精品。

文/图 林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