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

10米高的高空如履平地,70岁老人踏竹飞行,数米宽的竹林来去自如,现实版轻功上演《卧虎藏龙》。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2)

别的老人走路都费劲, 70岁的他却像个飞人,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竹海飞人”,毛康达的功夫堪称绝技。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3)

只见他站立在十几米高的竹子顶端,身轻如燕,脚踏竹竿,灵活飞快的穿梭在竹林之间,此时此刻他并不是悬空十几米,而是仿佛站立在平地上一般非常稳固。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4)

环顾一下四周,便抱着竹子一仰一跳,竹竿竹叶哗哗作响,而爷爷顷刻之间便出现在了另一根竹子上。能够像拥有绝世武功的大侠一般,但凡爬杆从不失手,爷爷从不害怕失手从十几米高空摔下,因为对于“飞竹”技术他早已练习了四五十年之久。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5)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毛康达并不是什么武林大侠,更不是为了苦练技术学习武功,之所以每天在十几米的高空中“飞来飞去”,正是因为他特殊的使命和任务。

因为出生在一个靠竹子谋生的小镇,虽然竹子生长的速度很快,但长得太高的竹子却受不了打击,每当大风大雨来临之时,竹林里总会一片狼藉损失惨重。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6)

而为了让竹子更好更直的发展,村民们就会在台风、暴雪这样的恶劣天气来临之前,爬到竹杆上将最顶端的一节砍掉,以此来未雨绸缪。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7)

虽然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难上加难。首先村民需要先爬上好几米甚至十几米高的竹竿,还要本就摇摇晃晃随时会断的竹竿上砍下竹脑,最麻烦的是,每当砍完一颗后还要爬上爬下再去下一棵,因此砍一颗可能就需要很久的时间成本。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8)

然而竹林里竹子的数量可不是个小数目,郁郁葱葱的竹林更是大到看不到尽头,如果选择采用这种方式,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一项任务。而赖以生存的村民为了减少损失,慢慢的就掌握了“飞竹技术”,也就是说在砍完一颗竹脑之后,并不用再爬上爬下的来回折腾,而是依靠竹子的惯性,像荡秋千似的从一根竹子飞到另一根去。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9)

而这项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却胆战心惊的技术,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呢?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0)

70大爷竟能踏竹飞行,这一幕不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之中,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竹海飞人”的真实本领。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1)

竹上行走,身轻如燕,竹海飞人并不是为表演繁衍出的技术,而是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一门手艺,而70岁的毛康达绝对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员。

因为自幼就在竹林中成长长大,毛康达从小就看着父亲爬竹竿砍竹脑,于是耳濡目染的他,久而久之也练就成了这项绝技。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2)

砍完一颗竹子后再弹跳到另一根上去,竹叶沙沙作响,他的脚步却轻盈利落,落脚准确,动作干脆,让观看者更是仿佛看到武侠高手一般,连连拍手叫绝。

然而,虽然村里种竹的村民很多,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这项技术的,在十几米高的竹子上跳来跳去,一旦失手就会面临生命危险,这也就意味着,每次的飞跃竹海,也都是将自己的性命“放”在竹子上的。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3)

在上竹之前,首先需要对竹子进行仔细检查,有虫蛀的不会选,因为中途会断裂,而太老的竹竿也不能选,同样面临危险。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4)

当毛康达在竹子上行走的时候,不仅精神要保持高度集中,眼、手、脚、脑也要十分配合,而这依靠的不仅仅是无数次熟练练习的技术,最重要的还得有过人的胆量。

利用惯性飞跃到另一根竹竿上,如果此时脚下不准没站稳,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被竹子弹出去从而摔倒在地,所以每一次移动也都是对胆量和经验的挑战。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5)

而最难的一点是,除了需要在竹竿之间穿梭移动,毛康达还需要拿着锋利的砍刀砍下竹脑,高速的移速下别说是砍刀,哪怕一根小小的树枝都能把人划伤,而毛康达则需要一边保持平衡,一边完成任务。

每每攀登到竹子顶端时,由于人的重量把竹子压弯了腰,从下面看仿佛就是在竹梢上行走一样,而爬到最末端的时候,砍竹人也会迅速的从小背篓中掏出竹刀,然后手起刀落的将竹脑砍下。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6)

就这样,这群竹海飞人就像荡秋千一样,手抓脚蹬的就在空中移了个窝,只不过这项在老外眼里堪称神功的技术,如今却面临着一项难题。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7)

电影卧虎藏龙里的“竹林轻功”,竟然有位中国老人还在坚持,他就是中国最后一位竹海飞人,毛康达。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8)

荡秋千似的在十几米高空中来回穿越,这个被老外以为是武侠高手的老人,用自己五十年的经历描绘了“竹海飞人”的一生。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19)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项飞跃竹海的技术却濒临失传。

的确,虽然在外人看起来这项技术十分有趣十分轻巧,仿佛竹林中飞舞的样子堪比轻功,棵只有竹海飞人才明白,这项技术到底有多么不易。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20)

几十年来,毛康达每次出门之前,都会听到妻子的那句忧心叮嘱,因为砍竹脑这项工作,不仅面临着高处坠落的风险,更何况有些竹子断裂后锋利如刀,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21)

由于长期的摩擦到双手,就连手指的关节都要比常人凸出许多。虽然看似非常利落潇洒,但现实却不像《卧虎藏龙》中章子怡那般轻松,为了谋求生计生活下去,竹海飞人们付出的辛苦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22)

每当到了砍竹脑的时候,大家更是一旦上了竹子后,大半天都不会双脚沾地,为了能够多砍一些多干点活,经常需要随身携带干粮,然后站在竹子上在空中填饱一下肚子。

而对于这些专业的竹海飞人,最多的时候一天甚至能砍掉一千六百根竹脑,相当于四亩地左右的竹林,更是让人想想都不得不佩服。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23)

随着竹海飞人的技术名声越来越大,不仅中央台专门前往录制节目,就连国外的电视台也纷纷前往,只为目睹一眼“竹海飞人”的风姿风采。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24)

不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毛康达的村子也不再以竹子为收入来源,而这项传承了上百年的技艺也濒临失传,年轻人都走出大山,不再有人愿意学习这项技术来养家糊口,而放眼望去整个村子,也只有几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还掌握这项本领。

70岁老人被称为竹海飞人(最后的竹海飞人)(25)

不过对于毛康达来说,每次提起飞跃竹海时脸上却洋溢着骄傲和自豪,的确,虽然砍竹脑的技术已经不被需要,但飞人绝技却是对祖先们勇气的延续。

那么对于这位竹海飞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