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三不笑李叔同(李叔同半世繁华)

人生在世三不笑李叔同(李叔同半世繁华)(1)

李叔同:弘一法师

作者:青木咸鱼

0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送别》

这首送别几乎是贯穿了很多人的一生,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而崇拜和敬仰有才之人是我们人之本能,也是从这首《送别》开始我知道了李叔同,知道了这个闻名于海内外的弘一法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安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临终偈语》

通过研读李叔同的作品,欣赏他的才华才华,你会发现他有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人格魅力。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春游》

这个集音乐、绘画、书法、戏剧、诗词于一身的人,有过太多辉煌,前半生于红尘中风流潇洒,盛年出家遁入空门,潜心戒律,实践躬行,而后弘扬佛法,成就一代高僧。

人生在世三不笑李叔同(李叔同半世繁华)(2)

1900年的李叔同

02

对于他人格魅力的形成,我觉得吸引我的是他的中年和晚年,仿佛完成了蜕变一般。

年少时的他,则是蜕变的积累,就如我不知道如何评价他的这段生活,流连于烟花翠柳,一掷千金,沉迷上戏园名伶杨翠喜,后又奉命娶了母亲物色的门当户对的茶商之女为妻,在母亲去世后,自己又一人远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李叔同改头换面,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并与房东之女诚子相恋结婚,归国时也带上了他的日籍妻子。

人生在世三不笑李叔同(李叔同半世繁华)(3)

毕业合影,中为李叔同

可能我自身是个女子,无法理解李叔同在情感生活上的行为,以及他作为父亲对自己子女的不合格,但我依旧敬重他的才华和决心,也许就是经历了这些,于钱财上也富裕的生活,他活这般肆意,以至于谁也不能改变他的看法。

富贵终如草上霜,在李叔同归国第二年,李家家道中落,父辈的万贯家财,几乎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些房产,他的二哥已然崩溃无法接受,但李叔同接受的很快,很淡然,如同他15岁时写下的;“人生犹是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03

李叔同在浙江教学时,因为才华出众和教学方式,他的课堂几乎总是爆满,大多人羡慕他的才华,学什么便是什么的全才,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诗词佛学,所涉及的领域横跨东西,如此,怎能不让人羡慕。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作家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独立的一个人。”

然而他在盛年之时,39岁那年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当了和尚,哪怕他的妻儿在门外哭泣跪求,恳请他归家,也动摇不了他出家的心。

人生在世三不笑李叔同(李叔同半世繁华)(4)

李叔同与学生合影,刘质平(左),丰子恺(右)

许是一生太过繁华,又在繁华后归于平淡,自幼出生富贵,做了前半生的风流才子,后半生的佛门高僧,出家后,他不再是李叔同,世间此后只有一个弘一法师,他的世界里就只有佛法。我想,只有深刻经历了红尘的人,才能这般坚决地放弃红尘吧。

他为僧二十四年,于一九四三年,63岁的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

不论世人如何看待理解弘一法师,就如我始终只是羡慕他的才华罢,其他的,不做论述。

记得给我点赞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