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4)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5)

欲书先散怀抱

——张根虎书法述评

文 / 古申贤山

一、蓬勃朴茂 刚正洒脱

张根虎写书法,裹束、筑锋下笔,开篇一落笔,锋颖即入木三分,行笔逆势运腕,裹束而行,所以,其书法运线、笔法能合“生死刚正”之规。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说,写书法,锋健才可体现旺健的生命气息。意思是说,书法用线,应以清雄的线条传达各种不同的情感特征以及价值指向。所以,张根虎写书法时的裹束、筑锋下笔,不仅能使写出的书法线条雄健有力,而且,还能使书法结体乃至通篇的格调和气象充满刚健、清新、蓬勃、朴茂的生机。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6)

汉唐人的生命气象,是饱满、清新、刚健和发扬蹈励的。分析张根虎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创作时追求的是汉人的浩荡浑厚、唐人的清雄开阔,可见,他是把书法当成文化精神的载体,来进行其书法书写的。唐颜真卿二十余岁赴长安,师张旭二年,得笔法,但以为未稳,三十五岁又特往洛阳访张旭,拜而求教。据《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载,在求学过程中,张旭问:“密谓际,子知之乎?”颜回答:“岂不谓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谓乎?”张旭说:“然。”这里的“密谓际”,指的是书法的笔法、结体应该具有蓬勃、朴茂、旺健的生命气息。张根虎的书法,追求的正是这样的与人的生命气息异质同构的审美品格以及与人的文化信仰系统异质同构的艺术品格。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7)

重要的是,张根虎还是位有仁爱之心,怀有忧济天下之心,且从容稳健、刚健清新、温和敦厚的人。他曾长期担任山西省文联主席职务,居于领导位置,当然要思考如何以文化强省,所以,他本人既是晋文化的载体,也是被现代文化所“化”的人。以此,从他的作品看,其书法承传的不仅是家学、师学、地域族群的日用之学,而且,他还追求着让自己的作品在风骨浩然、血气酣畅中,能够成为承载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视觉史诗。

晋人傅山的书法,具有特殊的品格和丰富的内涵,张根虎的书法明显受傅山书法影响。傅山的笔法讲究生死刚正,这就须在书写时讲究笔法、追求线条质量。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张根虎的书法,虽追求依“生死刚正谓之骨”原则而创作,但他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其刚正不呆板,其风骨、神采中有跌宕起伏,是快乐、清新的刚正,是洒脱、自由、有韵致的刚正。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8)

二、内圣外王化育人文

三国魏钟繇曾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个“界”,指的是由点画构成的结体布局、分间布白,法度森严,无懈可击。张根虎的书法,写得穿插得当,疏密合宜,分间布白合于天地之规序,且有如榫卯般的结实、严密,但又于纵横捭阖、跌宕起伏之中极为自由、洒脱、放达,这正是对“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的最好诠注。

书法,是中国古人的“良明修养”之道,追求的是通过书法达于“吾身光明”之境。书法之法,蕴含天地大道,闪烁着圣人的思想、襟怀,参照的是天地的总体规律。而在中国古人看来,天地的运转法则和总体规律无疑也应是人生所遵循的基本依据与原则,这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与观念的起点。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9)

张根虎的书法,以气为本,方圆兼济,写得从容、稳健,又洒脱、自然,其风骨、气韵、神采有内圣外王的张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根虎的书法隐藏着书法的三大基本秘密。一是,仁、德、礼、义、温、良、恭、俭、让、勇、毅、刚、直是人格修养,亦是书法的审美标准,以书法化育人文,修养人心,可使人心进入无我而大吾之境,这是书法的第一要务;二是,以天地之理为参照,进而与社会人文大道为参照,将历史资源延展到当下,赋予其时代性,以此化育人文,这是书法的第二要务;三是,书法是人格操练的最佳载体,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心得,书法能累积、矫正、提纯、再造、升华人的生命方向与精神追求。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0)

书法笔法的“欲书先散怀抱”,藏头护尾、不激不厉,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缘于天地运行之终始不殆,这也是中国人的人生理念与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从张根虎的书法上看,这之中的“先散怀抱”,指的是书法家创作时应处于无任何功利目的的洒脱自在的无我之境。因为“我将无我”,人才能够温、勇、和、毅,其笔法、结体、章法皆可获得中和稳健,不过犹不及,也不矫枉过正,这与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循社会所循之原则、“为人处世不超过应有的限度”“做事情不做得过头”、与人和平共处之原则等的基本立场与态度是一致的。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1)

中国古代美学本质上是“内圣外王”观念观照下的“游观”美学,张根虎的书法能让人“神游”其中,而其中的“欲书先散怀抱”,则是超功利,超生死,与天地人文大道的“齐一”,而书以神行,方可化于天人合一之境,令人“神游”其中。如此,方可令书法达于前述钟繇所说的“界也”之境,这就是王羲之所说的“书者”“玄妙之技”的基本特征。张根虎的书法,就是在如是意义上,具有特殊的参考借鉴价值与学术研究意义的。

书虽小技,但通于大道,张根虎的书法,筑锋下笔,既果毅,也弘毅。果毅,缘自颜真卿法;弘毅,缘自傅山,但也均源自他长期人格修养与艺术修为滋养出来的自信。他写书法,刚柔兼顾,曲直相应,虚实互映,疏密得宜,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中亦可见其自信。

(作者为著名美术评论家、今日鉴藏美术馆艺术顾问)

佳作鉴赏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2)

《春江月夜》69×69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3)

《家在太行》179×179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4)

《太行静深》179×179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5)

《山色有无中》69×46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6)

《挂帆千里风》69×138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7)

《云中飞瀑》180×97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8)

《太行雄姿》180×97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19)

《太行深处》180×97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0)

《风云太行》180×97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1)

《雨霁太行》180x97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2)

《脊梁》180×97cm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3)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4)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5)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6)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7)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8)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29)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0)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1)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2)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3)

(来源:美术名家)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4)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5)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6)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7)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8)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39)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40)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41)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42)

张根虎喜迎二十大(张根虎喜迎二十大)(4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