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说的几句话(致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互联网)

笔者在机关工作。有一天,我穿了件红黄蓝条纹衫上班。同事L打趣我穿得“花哨”。我纠正她说是“花俏”不是“花哨”。L说,咦,难道记错了吗?随手打开电脑搜索,我也随即手机百度。结果百度举起L手,宣布L胜出。网络时代文字之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口水战硬是打不起来,强大的互联网以准确和快捷打败了我。由此忆起前网络时代文字口水战。L回忆初中时语文课趣事,语文老师把闭门造车的“车”念成ju,我跟老师说是che。她不信让我回去查字典。我查了回来跟她说是che,她说你肯定查错了,老师也查了,是ju。L说我瞬间石化了。我对L说,建议这位老师弃教从政,立场如此坚定,必成大器。L的故事勾起我对单位前辈文字之争的回忆。当年,单位在黄岐半岛设有基层所,管辖安凯乡镇。所里有老少两个大学生,那时分配下面大学生少,大家有什么文字上的事爱找他们。这天在酒桌上,有人问他们:“安凯的凯字右偏旁是几还是凡?有没有点?”年长答有点,年轻说没点。俩人为有点没点争得面红耳赤,直到酒阑人散仍相持不下。那个年代互联网尚未普及,更没有智能手机可供查询。有好事者跑出去找来一本《新华字典》,一查,这凯字由左岂右几构成,没有点。这桩文字案本该就此了结,不料竟惊现戏剧性场面。那年长恃酒逞性,拍案而起:“这字典有错,漏了点!”年轻也急了:“字典怎么会错?是你赖皮!”年长语出惊人:“没点难看,必须有点!”俩人大打出手……唉!本来是文人墨客雅趣,竟被弄成闹剧。这场文字口水战过去多年,年长者退居二线,终日酗酒因病去世。年轻的步入中年,人也心平气和起来。那些过去的,都变成亲切的回忆了。谨以此文,致敬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说的几句话(致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互联网)(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