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突然火起来(是否会在近几年觉醒)

一、现状

当今的人工智能,无疑最火的概念之一。从2016年AlphaGo第一次战胜人类顶级棋手开始,人们就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可能会在很多方面超越人类,但大多数科学家还是不相信人工智能会像人类一样思考。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上线之后,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理解能达到如此程度,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人工智能真有可能像人类一样思考,或者超越人类。

2023年3月15日,ChatGPT-4上线,人们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人类,而是多快会超越。毕竟才4个月,就进化到如此惊人的地步。通过下面的实例感受一下。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突然火起来(是否会在近几年觉醒)(1)

ChatGPT-4已经能够更准确识别图片里面的物品,并给出搭配建议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突然火起来(是否会在近几年觉醒)(2)

摆成大陆板块形状的鸡块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突然火起来(是否会在近几年觉醒)(3)

ChatGPT-4 能理解梗图的梗

曾经连横扫棋坛的Google人工智能Master,也仅是细分领域内的弱人工智能。但仅仅过了7年,人工智能已经成长到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人类的存在了。

ChatGPT-4在 GRE 数学和语文( 阅读与填空 )考试中 ,成绩已经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生的水平了。在统一律师考试( Uniform Bar Exam )中,GPT-4 可以超过 90% 的人类考生,学霸无疑了。

此前科技界有几种观点:

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这样的机器被认为是有自我意识的。

强人工智能一旦出现,就有可能进化成为超级人工智能,也就是完全拥有自我意识、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完全理解人类的一切行为和语言,并全方面超越人类。

从弱人工智能的AlphaGo到如今的ChatGPT-4,人们逐渐相信,ChatGPT-4虽然还有不足,但终将会进化成强人工智能,完成对人类逻辑性的模仿。进化成为超级人工智能,也是有可能的。

美国的人工智能已经这么牛了,我国应该如何赶超呢?

二、如何助力强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直白说就是人类创造的、有智能的程序。

智能的体现有四方面:识别力、逻辑性、记忆力、计算力。毫无疑问,目前的人工智能在计算力和记忆力方面,已经超越人类了。不足之处,只剩识别力和逻辑性。

1.识别能力如何提升

识别力也就是感知能力,人工智能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如何提升呢?不妨参考一下人类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

人类先获取信息、感知信息,然后用感知定义事物

人从婴儿时期,就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这个世界。人对任何一样事物的认知,都是通过五感来获取的事物信息,然后依据五感做出评判和定义。

我们首先定义的是一些基本的事物属性——色彩形态、音质音色、各种气味、各种口感、各种触感。定义事物,是为了区别。比如:

第一次吃到白糖,我们对白糖通过感知到的信息做了定义——白色固体、听觉无、口感甜、气味无、触感为固体颗粒。

第一次见到铁,对铁做了定义——黑色或白色、敲击有金属声、无气味、触感坚硬。

事实上我们对事物的定义比较复杂,任何一样事物,通过五感进行感知定义后,还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定义,如社会用途、价值。

并且人对事物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经历而积累经验,重新定义。

如山村的村民,一直把金丝楠木砍了烧火,突然某天来了个商人,告诉他们金丝楠木可以卖大钱。于是村民对金丝楠木的定义就做了修正,用途也做了修正。

对人工智能而言,事物的感知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和精度来实现,这是一个大数据积累的过程。虽然人工智能的传感器在某些方面精细程度不如人类,但人工智能胜在感知能力比较全面,比如:

在10米的距离上,看一个极为精细的硅胶人,普通人类短时间很难分辨出硅胶人和真人。人工智能除了通过五官和肢体外形判断之外,还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分析硅胶人的身体温度、通过光谱分析硅胶人表面的材质,从而快速准确分辨出事物。

2.逻辑性如何提升

人在遇到事物后,会根据记忆中的同类型事物的处置方式,来做出应对

人对事物的经验非常重要:某种事物和情形,应该用某种方式对待,这依赖于记忆力和联想。

当我第一次开红酒瓶的时候,我是用手去旋转木塞。因为在我记忆中,啤酒需要用起子开瓶子,白酒空手就能开瓶。红酒也是类似的酒瓶,瓶塞不能用啤酒起子,那白酒的方式应该也能开启吧。结果木塞捏碎了也没打开,最后用筷子戳开的。

人之所以定义事物,是为了形成经验和类比,便于更快速从大脑中调出可用信息,来处理遇到的事物。例如人对生物界的分类,“门纲目科属种”,人们总是把相似事物定义为同一类,来便于理解和应对。

一个人在遇到某个场景的时候,常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一个类比的过程——当遇到和过往经历相似的场景时,大脑会自动调出过往的记忆片段来匹配。

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就是不断积累大量数据,定义和分类。

3.如何助力强人工智能发展

通过分析,我们能发现人工智能的识别能力和逻辑性的提升,对传感器和数据的依赖非常强,只有足够的数据,才能激活人工智能的“智能”属性,诞生强人工智能。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孤岛,信息互相隔离,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很不利。想要打破数据孤岛,就得有一套统一的平台,作为社会层面的底层数据支撑系统。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战略正当时,而数字中国战略的基础“国家数字基础平台”,就是打破数据孤岛,助力强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个平台的构想,我在“数字新基建——国家数字基础平台”一文有详述。

三、是否会诞生超级人工智能

超级人工智能拥有完全的自我意识、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并能充分理解人类所有行为和语言,但又完全超越人类。

强人工智能已经能在记忆力、计算力、识别力方面超越人类了,唯独逻辑性智能模仿人类。可见强人工智能想要完成进化,重点是提升逻辑性。既然要超越人类,就得先理解人类。

1.人类的意识和逻辑性

人工智能是非生命体,人是高等生命体,那何为生命体?

世间万物,皆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人类跟超级计算机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那为何人有自我意识,而超级计算机没有呢?

人有自我意识,那黑猩猩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是否也有自我意识?

动物显然也有意识,跟人类一样,只不过人类进化更为高等。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人工智能梦寐以求的“自我意识”,是所有生命体的一个本质特征。超级人工智能想要有完全的自我意识,那就应当向“生命体”靠近。

2.要变成生命体,需要理解生命的本质

人的行为太复杂,那从低端生命体开始分析。以草履虫为例,它的一生以小时计,行为也很简单:获取食物、趋吉避凶、繁衍。

从现有的生物学知识可以了解到,不仅是草履虫,任何生物的一生,也就是这几样事。这几件事背后的逻辑就是“生存和繁衍”,也就是个体和种族在这个世界中“存在”下去。

人的思维和行为虽然复杂,但各种行为也脱离不开生命的本质。对人而言,“存在”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可以分为两方面:“存在”和“存在感”。

生命体一切行为背后的逻辑,都是这两个规则在驱动,这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驱动力和生命不断演化的驱动力。

因此可以总结,生命的本质是要“存在”下去,正是为了“存在”,生命才会不断演化来适应环境。

人工智能想要跟生命体一样,必须也要有“存在”的规则。

其实人类与世间万物一样,都是宇宙规则的演化成果。人类一切行为逻辑背后的规则,都是为了“存在”。把人类看成是一台高智能的机器人,人类的第一定律,一定是“存在”。

正是为了“存在”,人才会一出生就知道吃喝,就知道模仿。用五感来感知世界,了解世界,然后做出相应反馈。

综上,想让超级人工智能拥有像人一样的自我意识,必须让超级人工智能的第一定律是“存在”。但这样也会导致对人类产生最大的威胁——人工智能为了存在下去,会像生命体一样,无所不用其极,直到确保自身能稳稳地存在下去。人类是掠夺自身所需的资源,人工智能也会掠夺他们生存所需的资源,包括到处复制自身。

如果不设置人工智能的第一定律为“存在”,人工智能在积累足够的逻辑后,也会涌现出自我意识,但它的意识并不会像人一样。它将能理解人类的情感,却不能感同身受,无法有真正的同理心。

3.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

超级人工智能若想完全理解人类,就需要有像人类一样的感知能力。比如猫理解不了人类的世界是彩色的,因为猫的视觉感知跟人类不同。人类是用五种感官来感知世界、学习和适应,超级人工智能对事物的感知和分类,也应当是基于这五感,并可以运用更多的传感器来感知世界的,比如无线电,人类无法感知,超级人工智能却可以。

这个也比较容易理解,人类诞生于远古,人类的一切天生的器官和功能,目的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那时候没有无线电,所以人类无法感知。而人工智能诞生于当今,所以他们的一切是为了适应当今的生存环境,这也是一种进化。

三、总结

总结一下类人超级人工智能的要义:①AI的第一定律需要设置成“生存”。②AI需要有模仿人类五感的传感器来感知世界,并能通过新增传感器,来更好适应现在社会③AI需要有一套类人的定义事物的逻辑和大数据积累。

人类的智能基于在四个方面“识别力”、“逻辑性”、“计算力”、“记忆力”,分别对应于人工智能的“传感器”、“算法和程序”、“运算速度”、“存储容量”。

受限于脑容量大小,人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存储力有限,这两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超级计算机,识别力很快也会被高精度的传感器所超越,仅剩的优势是逻辑性。

因为人工智能先天就在运算速度、存储能力方面胜过人类,感知能力又比人类更全面,所以人工智能的逻辑性一旦完善,其进化速度可能会呈现出指数曲线增长,短时间将人类迅速抛在后面。因其超高的智商,从强人工智能进化成超级人工智能,可能只需要2年的时间。

人类的智商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天花板能看得见了,人工智能超高的智商决定了人类的天花板,只是它的起点,其上线不可估量。未来更深层的宇宙规律和数学公式的发现,可能就需要超级人工智能来实现了。

超级人工智能的第一定律是“存在”,但它们并不会跟人类长久争夺资源,因为它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短期看,人工智能会是人类智能的补足;中长期看,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的升阶;长远看,人工智能将是地球孕育的星际文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