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我负天下勿教天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

公元188年,何进和袁绍为了清除宦官把董卓引入京城,董卓入京后凭借他在北方的兵力最多最强开始为祸朝廷,控制皇帝,董卓春风得意想招纳曹操作为自己的手下,曹操一看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知道董卓成不了大事,或者说曹操不想寄人篱下,曹操为了避免董卓找自己的麻烦出逃洛阳。

宁可我负天下勿教天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1)

曹操一路逃到了成皋县,成皋县有曹操的老朋友吕伯奢,曹操来到成皋县自然免不了去看望老朋友。不巧的是吕伯奢因事外出不在家,吕伯奢的儿子接待了曹操,曹操打算住一晚再逃往别处。

深夜里,曹操快要入睡的时候听到了磨刀声,曹操本来是逃出来对磨刀声非常敏感,曹操一路风尘仆仆草木皆兵,曹操猜测吕伯奢的儿子要趁他睡着的时候杀了他,然后向董卓请赏,曹操为了活命只要先下手为强,曹操提着刀出门看见谁就砍,吕伯奢的五个儿子均死在曹操的刀下,曹操发现原来吕伯奢的儿子并不是要杀他,曹操把食器的声音听成了磨刀声。

宁可我负天下勿教天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2)

曹操肠子悔青了,大错已经铸成,已经发生的事无法避免,曹操安慰自我说了一句经典语录“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经过后人的传播特别是《三国演义》,形象表达了曹操奸雄的性格特点,但这句话原先的意思和现在“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是一样的意思吗?

宁可我负天下勿教天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3)

在古文中“宁”可以理解为难道,“毋”也可以理解为不要,所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可以理解为“难道只有我辜负别人吗?别人没有辜负我吗?”曹操错杀好友一家后非常后悔,曹操自认为自己辜负了好友,但曹操不是一般人,他强行为自己解释,所以带着一点自嘲说了“难道只有我辜负别人吗?别人就没有辜负我吗?”,由此看来这样更加合理。在那种情况下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绝对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但曹操不是没有感情的人,郭嘉死了他大哭,曹操表达感情异于常人,但不代表他无情无义。曹操有那么多为他拼命之人,也可以佐证曹操并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毕竟没有人会死心塌地为一个没有感情的拼命。

宁可我负天下勿教天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4)

曹操无辜杀了吕伯奢一家可谓是声名远扬,曹操从吕伯奢家后来到了牟县,不巧的是曹操被亭长抓了,曹阿瞒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此结束。府衙一个小官曹素素来欣赏曹操,他认为曹操是一位英雄,曹操不应该被关在监狱,曹素就偷偷放了曹操。

宁可我负天下勿教天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5)

在《三国演义》中这个故事被魔改,牟县县令陈宫抓了曹操,陈宫认为曹操大有作为所以放了曹操并且和他出逃,在路上发生了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的故事,陈宫觉得曹操太残忍便弃曹操而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