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是黄帝的几世孙(后稷是谁周始祖又是谁)

后稷是谁?周族始祖又是是谁?杨凌的后稷和甘肃庆城的不笜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后稷是中华民族的农神,被封于有邰(即今天的国家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它以前是杨陵乡,曾经归武功县管辖一段时间),是农业始祖,所以杨凌有教稼台、后稷像、邰城路,杨凌也被称为“中国农科城”、“农业硅谷”,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

后稷是黄帝的几世孙(后稷是谁周始祖又是谁)(1)

(杨凌后稷像)

可是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也有一个教民稼穑的历史人物,叫“不笜”,也被称为“周祖”,史书上也被称为“稷”,而且庆城也有巨大的不笜雕像、周祖广场、周祖庙、周祖森林公园等……

后稷是黄帝的几世孙(后稷是谁周始祖又是谁)(2)

(庆城不笜像。看看,庆城不笜雕像和杨凌后稷雕像是不是有点像?)

那么后稷到底是谁?不笜又是谁?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后稷。

后稷,姬姓,名弃。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舜之相,司农之神。后稷第一个建立国库粮食储备和畎亩之法,放粮救饥,赐给老百姓种子,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大禹最为倚重的三公之一,拯救民众免受饥荒灭种。

《史记·周本纪》载: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巨人脚印而生弃。稷是黄帝的玄孙,是帝喾的嫡长子。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是帝喾的元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山海经》:帝俊生后稷,按照诗经记载为上帝之子。

稷少年时,被父母所弃。《诗经大雅生民》描述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后被唐尧提携为相。唐尧封后稷于有邰(一说虞舜,一说成汤)。《竹书纪年》:“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天下作饥,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义”。又说“汤遭天旱七年,明德以荐,而旱不止,故迁社,是以周弃代为稷,欲迁句龙,而德莫继,故作夏社”。又说“尧水九年,汤旱七年,天下弗安,黎民饥阻,拯民降谷,功在后稷,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在位共八十年。


结论出来了:

后稷

名:姬弃。

别称:稷。

字号:神农或者稷神。

所处时代:父系社会早期。


再来看看不笜

不窋:(音bù zhú),姬姓,华夏族,后稷(姬弃)之子,夏朝太康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

不窋袭父职,继任农官,时太康德衰,诸侯叛之,致使朝纲大乱,遂失官,率部族奔庆阳一带。到此后,以庆阳为根据地,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活动。他教民改地穴式居住为窑洞,重农耕,种庄稼,还提倡养猪、养牛、养鹅,植树种花,为庆阳早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保证部落安全,他经详细勘察,修建了不窋城(今庆城县城)。故城遗址在今庆城县城东南3里处。县城东山为不窋当年居住地,死后葬于庆城县帽盒山巅。

史料记载: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庆阳庆城一带,从事农业耕作,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成为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周人首领,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气势磅礴,河水环绕,自古历代帝王均往此地祭奠.

后稷是黄帝的几世孙(后稷是谁周始祖又是谁)(3)

(庆城全景)

庆阳是黄帝的嫡系子孙周先祖的旧邦,是周人12代先祖及周民族部落创业立国的地方。早在尧舜时期,周人远祖后稷弃,被尧、舜二帝先后封为农师后稷,封于有邰地,此后世代皆为后稷,到夏代后期,因夏后氏王朝德政衰败,诸侯叛乱,去稷不务,时任后稷的不笜率族人奔赴戎狄杂居之地,古称北豳,即今之庆阳。不笜和儿子鞠陶、孙公刘3代在庆阳教民稼穑,发展农业,从而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先河,“周道之兴自此始”。到夏桀22年,公刘为了向南发展,扩大北豳疆域,便率部族从庆阳城南迁至宁县城西之庙咀坪,古称公刘邑。公刘和儿子庆节正式在这里建立了豳国。它的范围,东到子午岭,南到彬县、旬邑,西到泾川、灵台、镇原,北到环县、华池,成为当时西北势力较强的部落方国。此后,经裔孙皇仆、差弗、毁瑜、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前后共12代、四百余年在豳地的经营和发展,壮大了周族部落,形成了周王朝的雏形。在商朝武乙年间,古公直父为避戎狄侵扰,率亲近部族南迁陕西岐山县的周原,自称为周。从此,庆阳地区被五戎侵占,开始了五戎乱豳、部落方国林立的局面,直到春秋时,才被义渠戎国统一。后秦灭义渠,建立北地郡,庆阳始归中原大统。

后稷是黄帝的几世孙(后稷是谁周始祖又是谁)(4)

(公刘像,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

庆阳是华夏始祖轩辕皇帝部落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庆阳被称为“岐黄故里”。不笜、鞠陶、公刘祖孙三代在这里积极发展农业,通过不断探索并改进农耕技术和生产工具,逐步由“二牛抬杠”的犁耕代替了早期的火耕、耜耕,开始了精耕细作。他们还在这里提倡养猪、羊、牛、鹅,栽花植树。农业的发展使历史上的庆阳出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的繁荣景象。从周先祖时期开始,“务耕种、行地宜”,从而使茹毛饮血的蒙昧历史第一次在北豳这块土地上画了句号。华夏民族古老而传统的农耕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周道之兴自此始”。

后稷是黄帝的几世孙(后稷是谁周始祖又是谁)(5)

由此我们得出:

稷是一种官职,即“农官”。

后稷是一种称呼,也就是“稷王”“农神”的意思。

杨凌后稷专指弃,是中华民族农业始祖,也是周族始祖。

后稷弃是周人心目中的始祖或始祖神,其母姜嫄(姜嫄在今杨凌揉谷),他是4000-3500年前西北地区的一个部族首领,后稷的特长或者说说“神技”是善于种庄稼,因此后世被周人尊为农神和周族始祖。

不笜是后稷之子,所以不笜袭父职,继任农官,后迁徙庆阳,在此拓土开疆、教民稼穑、农耕穴居、繁衍生息,开辟了农耕文化之先河。不笜死后,不笜的后世子孙也都继续进行着农业生产活动。直到周文王西伯、周武王姬发的崛起。

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反映了当时周人正处在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历史上的后稷,应该是周族进入父系时代后第一个能明确的男性始祖,或周族进入父系时代后第一个有丰功伟绩、值得后世纪念的男性。

后稷是黄帝的几世孙(后稷是谁周始祖又是谁)(6)

(姜嫄生后稷图)


后稷是黄帝的几世孙(后稷是谁周始祖又是谁)(7)

(姜嫄墓)


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农业史是以后稷弃和不笜、公刘等一代代农官为代表的无数个农人共同创造出的历史。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请关注农科传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