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品牌微电影拍摄(连云港灌南首部红色微电影绣红旗在)

现代快报讯7月16日上午,连云港市灌南县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共同策划的红色微电影《绣红旗》在该县张店镇马台村红色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拍,该片灌南县首部红色微电影。本次拍摄邀请了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有丰富的影视剧及电影表演经验知名演员邓丽珍,以及有着金牌配角美誉的吴桂松等多名专业演员参演。

连云港品牌微电影拍摄(连云港灌南首部红色微电影绣红旗在)(1)

△上马台革命教育基地

上马台曾是中国共产党在东灌沭地区最重要的活动中心,刘少奇、刘震、洪学智、刘瑞龙、金明、杨纯等党政军中高级领导干部曾在这里留下革命足迹。因此,上马台被人们誉称为“小莫斯科”和“苏北小延安”。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这片热土上涌现出很多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谱写出一段段气壮山河的红色传奇……

连云港品牌微电影拍摄(连云港灌南首部红色微电影绣红旗在)(2)

△演员在表演绣红旗

作为中国共产党“东灌沭”革命发源地,灌南县张店镇马台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为发动群众、鼓舞斗志、开展夺粮斗争,县委决定为刚组建的县游击大队制作一面队旗,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上马台地下联络站的孙秉惠、李保青夫妇,他们接受任务后把家里仅够用来糊口的粮食卖掉,几经周折买回一块红洋标布。夜晚,在时任县委书记冯加驹等同志的指导下,李保青同志和女儿孙桂仙秘密地躲在房子里,一针一线为次日县游击大队夺粮暴动精心缝制了一面带有镰刀、斧头和五颗五角星标志的党旗。正是这一间间充满年代记忆的草房子,孕育了苏北地区最早的革命火种。

电影《绣红旗》通过艺术的手法,尽可能地还原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史实。“我觉得能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参与这样一部微电影的拍摄,非常有意义。”剧中饰演主角李保青的演员邓丽珍表示,自从接到剧本以后,她就开始认真对待,在熟悉台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自己融入这个角色,争取把自己最好的演艺状态展示出来,为大家奉献出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作品。

连云港品牌微电影拍摄(连云港灌南首部红色微电影绣红旗在)(3)

△工作人员顶着高温在拍摄

“白天温度高,晚上蚊子多,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感觉非常值得。”灌南县影视家协会主席孙荪介绍,“从剧本的创作到脚本的撰写,从摄制组的筹备,到演职人员的定妆,全体人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很多困难,该作品有望在八月下旬即可与观众见面。”

“红色上马台,是灌南人民开展传统革命教育的重要载体,该基地目前已成为连云港市乃至苏北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阵地。”张店镇党委书记周鹏认为,作为一部深刻反映上马台红色历史的微电影作品,微电影作品《绣红旗》以点带面,紧扣“绣红旗”这样一个历史史实,通过艺术性的人物对话多角度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的优秀共产党人和先进群众,对于党的信仰,以及对于革命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该作品完成后,对丰富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快报 /ZAKER南京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朱影雁 刘华玉 汪粟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