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为何称为四大君子(梅兰竹)

梅、兰、竹、菊,自古是文人墨客眼中的清流。梅的坚强和傲气;兰的清幽和素雅;竹的淡泊和气节;菊的冷艳和清贞,被人们啧啧称赞,并称之为花中“四君子”。

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无数的诗词歌赋予了它们鲜活灵动的生命,也歌颂了它们虽为花草,却为人师的高贵品质。做人可学梅、兰、竹、菊,做一位优秀的中国人,更应该学做“四君子”。

01 梅,傲雪凌霜。做人当学梅一样的傲气坚强

梅,自带一身傲骨。在寒冷的冬日里,百花已了无踪迹,只有这一树梅,清冷、孤寂、却又傲然地开放着。

不须用鲜艳的颜色夺人眼球,也不须用妖娆的姿态勾人心魄。只用那一抹清淡的颜色、一缕淡淡的清香、以及凌寒怒放的气魄,便不可救药地把人迷住了。

梅兰竹菊为何称为四大君子(梅兰竹)(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王安石的一首《梅花》,把人们带入了梅花飘香的美妙图画。如果天降瑞雪,皑皑的雪地里衬着一株株或深红、或浅红、或白、或黄的梅花,那豪气逼人,不畏严寒,而又极度惊艳的感觉瞬间会让人肃然起敬。

梅,它清冷而又顽强地怒放着,不与桃李争春,也不与荷花抢夏。只在天寒地冻、万物萧条的冬季盛开,给天地之间增添了一份生命的色彩。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毫不夸张地赞叹了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好一个“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想一想在彻骨寒冷的百丈冰崖,梅花犹自顽强的怒放,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卷?梅的坚强和铮铮铁骨,在这一首诗里淋漓尽致地倾泻着。

人们喜欢梅花,自古也不乏像梅花一样坚韧、清高、勇敢的人。文天祥被俘宁死不屈;苏武十九年牧羊不投降;以及现代的徐悲鸿英勇就义……无一不彰显着梅一样的清高和坚贞不屈。

他们如梅,更甚于梅。关于他们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绽放异彩。而做为中华民族的后人,更应该像他们一样,做梅那样不畏艰难、不惧风雨,以一身傲然正气,堂堂正正地立在天地之间。

02 兰,空谷幽香。学做兰花一样的淡泊雅致

兰,不喜生在繁华闹市,只喜欢长在深山野谷。在幽静的崖边谷底,吹着和熙的风,沐着温暖的阳光,兰静静地开放,把沁人心脾的清香送得幽远、清长。

兰,身姿曼妙,色彩素雅,让人看了不由地便心生喜欢。但兰却甘愿生于人迹罕至的地方,只为守得那份清净无染的心,不肯染上红尘中的烟火尘埃。

梅兰竹菊为何称为四大君子(梅兰竹)(2)

雪尽深林出异芬,松林槁檞乱纷纷。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宋朝方回的一首《兰花》,把兰的清幽和芬芳描绘了出来。

兰是高雅的、圣洁的,也是坚贞不渝的。相传满腹爱国之心的屈原对兰花极度喜爱,他窗前栽种的兰花因受他滋养繁殖得特别快。后来屈原因爱国情怀不得伸展,郁郁之下投汨罗江自尽。而他喜爱的那些兰花,也因为他的离世全部凋零枯萎。

人间有情,花亦有情。兰本是草本之物,却也有着通灵的坚贞和圣洁。一株幽静之处暗自开放的兰,被人们欣赏赞叹。

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

这是孔夫子赞叹兰花,鼓励人们修道立德的话。的确,兰的雅、兰的幽、兰的淡泊、兰的恬淡虚无,每一点都值得世人学习。

做人当学兰,不惊不燥,心态平和,以一份安然的心对待世间百态。看淡荣辱生死,笑对磨难坎坷。在生命长河中,只留下一份雅致和淡泊。

03 竹,虚空有节,学做竹一样的清高不屈

竹,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长青,自古被人们喻为清高、谦虚、不屈、奋进和正直的化身。

竹的生命力很强,不管土地是富饶还是贫瘠,只要有水就能成活。

枝干柔韧有弹性,弯而不折,折而不断,完美地诠释了柔中带刚的形象。

竹节外露节节拔起,又彰显了它奋进向上的宝贵精神。

竹枝中空,代表虚怀若谷。以一己胸腔,容纳天下难容之事。任凭风吹雨打,仍自保持一颗不卑不亢、清净正直的心。

梅兰竹菊为何称为四大君子(梅兰竹)(3)

正因如此,竹,值得我们称颂并学习。它静静地长在院落、田间、甚或深谷、崖边。不畏风雨严寒,不惧霜刀雪剑,以一颗高昂挺拔的身姿,站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傅庞如的一首《咏竹》,把竹子的坚贞不屈和清高描绘了出来。

竹,成了人们心中仰慕的一种信念。三国时期关羽夜走麦城被俘,不肯向东吴投降被杀;明末史可法不肯投降清庭被斩;汉朝的司司迁被处以宫刑,但仍忍着屈辱完成了大型史书——《史记》。这些人,骨子里装满了竹子一样坚贞不屈、而又清高的骨气。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郑板桥写的《竹石》,高度赞叹了竹的高贵品质。大文豪家苏东坡也曾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当人们驻足在竹前欣赏的时候,不仅欣赏它的美,还应该品味它内在的品质。竹的一枝一叶,都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启迪。做人当如竹,学它的坚韧不屈、谦虚正直,则人生无悔。

04 菊,凌霜飘逸,学做菊一样的恬淡自然

菊,开于百花败后,以飘逸飒爽的丰姿给世人带来视觉上的盛宴。或是粗丝、或是细丝,或是向上卷起、或是向下垂落;或单朵、或簇生;或红、或绿、或黄、或白……纷纷沓沓地挤满了人们的视野。

菊,带给人们的美,是一种恬淡的美、一种坚强的美、一种傲骨凌霜的美。这种美,干净、无染、豪放,美到极致便让人心醉。

梅兰竹菊为何称为四大君子(梅兰竹)(4)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香。 陶舍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李商隐的《菊花》,生动地描绘了菊花的美和幽静飘逸的意境。正因为如此,陶渊明偏爱菊、酷爱菊,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了与菊相伴,悠然自得的心态。

人们之所以爱菊,在于它不畏秋霜的坚强;在于它不敷衍趋势的清高;在于它不拘于世俗的隐逸;还在于它恬淡自然的洒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是元稹的《菊花》诗。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菊的高冷、坚贞和从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宋朝重臣崔与之,号菊坡,一生爱菊花、写菊花,像菊花一样高洁、坚贞、清廉自爱,鞠躬尽瘁地为百姓和国家费尽心力,给后世为官的人树立了榜样。不愧菊坡这个名号,也不愧对菊的喜爱和欣赏。

菊,值得每一个人欣赏,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世人学做菊,学会拥有菊一样坚贞、恬淡、高雅的心。如此,则人生就会过得从容、洒脱、有价值。

作者:红尘一朵莲。愿用有生命的文字,讲述红尘间的温暖与感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