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骑兵机动性强,其战马因有速度加持往往拥有巨大的动能,冲击力很强。如果骑兵再手持长枪,毫无疑问,再勇猛的步兵落单也会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步兵在速度上比不过战马,攻击范围上手中的剑也难以触碰到手持近两米长枪的骑兵,气势上比不过因战马奔腾而震颤的大地,天然是劣势的一方。

因此,拥有了精悍的骑兵,也就拥有了主动进攻的权利,这也是从古至今富庶的中原王朝,为何如此忌惮只是拥有精锐骑兵的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原因。

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1)

不过,在战国时期却有这样一个神人,他居然只凭步兵、只胜一战就一举击溃匈奴骑兵,凭一己之力保国家十数年安宁,此人就是李牧!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李牧为何能做到这样。

七国乱时势造英雄

自周王势力衰微后,天下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称霸一方,史称春秋五霸。三家分晋后,历史进程逐渐发展到,诸侯间互相讨伐兼并的混乱时期。

敌侔争权、七雄并出是谓战国,赵国为七雄之一,在鼎盛时期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诸侯国。当时,赵武灵王因中山之战失败的耻辱,大行改革之道、移风易俗,推行“胡服骑射”制度。

他改变传统军队以步兵为主的结构,以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使赵国首先成为拥有我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的诸侯国。除军事实力大增外,赵国在外东灭中山,西攻林、楼,拓地千余里。

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2)

在内,赵国还修筑了北起内蒙古巴彦淖尔,南至河北张家口的赵长城。回看赵国的历史,国内君臣和睦,武有廉颇、庞煖等虎将,文有赵胜、蔺相如、虞卿等能臣。

可以说是民风彪悍,慷慨悲歌之气重,成为秦威霸天下时,东方国家的中流砥柱和阻力前沿。奈何,赵国惨败长平,赵国精锐尽失,即使邯郸之战惨胜,但赵国元气大伤。

此后,赵国实力迅速下滑,失去与秦争霸天下的资格已成定局,从此天下进入合纵抗秦的时代。而李牧,作为赵国衰落后的架海金梁,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言,位列赵国历代名将之首。

如果要了解赵国,他就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李牧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于赵北部边境抗击匈奴,防界戍边,后被调离北部边境,以防御秦国为主要职责,成为赵后期唯一可依仗的武将。

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3)

可惜的是,在公元前229年,秦见赵久攻不下,使离间计,赵王迁听信谗言,夺李牧兵权,并设计诛杀。三月后,赵国灭,邯郸并入秦版图,可悲可叹。

匈奴猖李牧剖战局

从地理和历史上来看,赵国大致位于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北部因靠近草原,经常受到来自匈奴骑兵的袭扰,民不堪其扰。

如果要打,在步兵落单的时候,凶狠的匈奴骑兵就会突然杀出,肆意杀戮势单力薄的步兵。步兵集结时,匈奴骑兵又会仗着机动性强的优势避而不战,使步兵摸不着、打不到。

边塞兵将、百姓多年来只能干受骚扰而毫无办法,但李牧一来,就打破了这种僵局。十多年来,他耐心谋划,仅凭一战就让匈奴望风而逃、实力大减,再无南下的实力。

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4)

此战也成为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值得注意的是,打败匈奴并不难,赵步兵集结时匈奴常常跑得找不着影子。

难的是让匈奴再也不敢侵袭边境,难的是“全歼”,而这一点李牧做到了。话说,李牧一上任,就仔细分析了战局,认为匈奴骑兵虽然厉害,但并不是不可战胜。

匈奴的优势就在于机动性强、射艺高超、身体素质强三个优势,机动性让匈奴骑兵进可痛击赵军,退可避赵军锋芒,所以即使赵军打了胜仗,也难以真正杀掉匈奴骑兵。

射艺让骑兵在拥有极强动性的基础上,又拥有了精准射杀敌人的能力,匈奴人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练习射箭,人人皆骑射好手,赵军的射手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比拟。

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5)

同时,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也让匈奴士兵不需要很多的后勤补,就能坚持作战数周,即使自然环境恶劣中,他们也可凭身体素质抵抗过去。

相应的,李牧还分析出了匈奴骑兵的缺点。首先,他们缺乏统一的指挥,匈奴内部实际上是由十多个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并无实际最高指挥。

其次,匈奴骑兵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而缺乏严明的纪律,由于只是牧民临时组建的队伍,几乎没有军纪这一说,一旦在作战中落于下风就容易军心大乱,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攻击。

最后,匈奴由于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低下,武器装备落后,防御护具紧缺,金属武器稀少。赵军若想真正做到“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那么必须要有新的战术。

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6)

十年忍一战破匈奴

在详实地分析了敌人的优劣势后,面对赵国孱弱的国力,李牧制定了关门打狗战略、诱敌深入,而后再抓住时机在赵国境内将匈奴大军全歼。

在这样的战略下,李牧到任后,赵军固守避战战略,在北部设置了大量烽火台与间谍,只要一发现匈奴出击的痕迹,就携百姓牲畜闭守城内,绝不应战。

就这样“苟”了几年,匈奴日益疲敝,赵军却没什么损失。此时,匈奴日益瞧不起李牧,认为他胆小无能,只敢避战,根本没有实际作战的能力。

赵国君王也对李牧的“懦弱”愈发无法忍受,但撤下李牧后接任的将领连吃许多败仗,使赵国损失了大量财力人力,不得已,赵王又将李牧迎回。

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7)

就这样过了十年,李牧认为时机已到,便使几千老弱士卒佯装战败,丢下大量牲畜财物于匈奴,匈奴方眼见李牧军如此不堪一击,立马加派全部人马,迅速南下,妄图掠夺更多财物。

赵军方面,近十年享受着优厚待遇与艰苦骑射训练的士兵,正愁没有用武之地,士气非常高涨。同时,李牧又布下奇兵——以战车压阵,挡住匈奴骑兵,两侧有少量骑兵掩护,后面步兵方阵,还埋伏了大量弓箭手。

求财心切的匈奴骑兵,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是个陷阱,一头冲进了赵军的包围圈。可想而知,十万多人马顷刻间土崩瓦解,只凭这一战,李牧尽歼匈奴主力。

随即,他便挥军北上,灭襜褴、伐东胡、收林胡,为赵国边境带来了十数年的安宁。由此可见,李牧之名称得上“战国军神”四个字,不仅武功了得,战略、战术也运用得出神入化。

李牧在哪打败匈奴(以步兵包围10万匈奴骑兵)(8)

退一步而言,赵国后期若是李牧不死,估计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时间要延后许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