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过年灯会工程(苏州闹完元宵新年开工)

苏州过年灯会工程(苏州闹完元宵新年开工)(1)

昨天,在金阊老年公寓,姑苏区残疾人寒香艺术团、姑苏区同心结志愿队为这里的老人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共迎元宵节的到来。 □记者 杭兴微 摄

□苏报记者顾志敏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将它叫做元夜。因为宵、夕在古代就是夜的意思,因此“元夜”又叫作“元宵”“元夕”。元宵又称上元节,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统称为“三元”。

“正月里闹元宵,家家户户挂红灯。”在传统习俗里,春节从腊月廿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此,在元宵节,人们要燃放爆竹烟火,敲锣打鼓,猜灯谜,吃汤圆,表演歌舞、高跷、龙灯等节目,好好再热闹一番,第二天就要开始新一年的忙碌了。苏州元宵节更加热闹,有所谓“吴中风俗,龙竞上元”的说法。

元宵灯彩以苏作最为出名

元宵张灯、观灯的习俗,由来已久,到了宋、明以后更加盛行,苏州这样在当时富甲天下的城市更加兴盛。据《清嘉录》记载,当时的苏州“凡阊门以内,大街通路,灯彩遍张,不见天日”,可见当时吴地灯节的盛况。常熟梅李的灯会俗称调龙灯,每年灯会举行时,万人空巷,观者塞途,百余年来久负盛名,至今每年仍在聚沙公园举行。

元宵习俗推动了人们对灯彩的需求,到了宋代,灯彩已经成了商品,吴、越、燕等地都发展出了专门的灯市,其中以苏作灯彩最为出名,有着“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的美誉。苏州的制灯工匠们争奇斗巧,制作出的灯彩品种繁多,龙灯、凤灯、荷花灯、麒麟灯、兔子灯、鳌鱼灯等,有些工匠还会在灯彩上绘上人物、故事、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山水楼阁等图案。

近日,观前街道西北街社区请来苏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筱文,现场教居民学制兔子灯。“兔子灯最重要的就是神韵,一定要抓住兔子的韵味。”汪老师一边制作,一边介绍技巧。

据说南宋时,开始有人将谜语粘贴在碧纱灯上,让人猜射,这便是元宵灯谜的发端。明清以后,灯谜已经成为元宵节的重要娱乐活动。今年元宵,吴门桥街道盘溪第一社区别出心裁,将灯谜分为“修身篇”“齐家篇”“治国篇”,一条条灯谜包含了个人美德、家庭美德和处世美德,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元宵夜要“走三桥”祈福

古代城里每天都要实行宵禁,只有元宵节是难得的例外。难得一次不禁夜,再加上绚丽的灯会和热闹的街市,人们哪还能闲坐在家中,真是“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人多导致脚不能沾地,“浮行数十步”,当时万头攒动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元宵夜除了观灯、看文艺表演外,苏州还有“走三桥”的习俗。常年足不出户的妇女,在元宵之夜结对而行,过三座桥后返回。据说这样可以消除百病,所以有的地方干脆就将“走三桥”叫作“走百病”。长洲、元和志上都有“上元,妇女走历三桥,谓可免百病”的记载。

“走三桥”的习俗流传至今,逐渐演变为祈福活动,有着“游安”“走平安路”的说法。19日下午,双塔街道滚绣坊社区的30多位居民穿上传统的汉服,提着自制的花灯,老幼相携,依次走过进士桥、船场桥、船舫桥三座古桥,很有苏式情调。

“我们的民俗和传统文化不能丢。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苏州独特的元宵传统民俗。”滚绣坊社区党委书记李金华说。

苏州讲究“上灯圆子落灯面”

苏州民间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饮食习俗,民间对这一元宵食俗特别重视,南宋诗人周必大在《元宵浮圆子》中就曾写道:“时节三吴重,圆匀万里同。”

圆子是元宵节令食品,后来,人们干脆就将它叫作“元宵”了。据说当年袁世凯称帝后,一天在街上听到小贩在卖元宵,觉得“元宵”两字和“袁消”谐音,太不吉利就立刻下令,此后不准再叫元宵,只准叫汤圆。最早的元宵并没有馅心,只是烧好以后在碗中加些糖,到后来才改成将糖包在圆子里。

18日上午,观前街道小公园社区的大厨徐正清一早就来到社区,准备好五彩元宵的面团和馅料。年长的居民们聚在长桌前热热闹闹包汤圆,小朋友们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师傅讲解其中的细节和技巧,也尝试着动手包了起来。并将煮好的汤圆分发给社区邻里一起分享。

平江新城大观名园社区的厨艺达人聚在一起,来了一次花式元宵PK。居民顾水妹在面粉中加入了菠菜汁、南瓜汁、紫薯粉、可可粉等,做成了多种颜色的彩虹元宵,最受小朋友欢迎;吴根水做出元宵三吃:雪菜肉丝汤圆、拔丝汤圆和香烤汤圆,家常简单,又让人眼前一亮,摘得第一。

据《清嘉录》记载,以前苏州人过元宵,除了圆子外,还有一种节令食品,“用粉下酵裹馅,制如饼式,油煎,曰‘油饣追’,为居民祀神、享先节物。”不过,现在这种食物已经很少见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