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愿天下所有人都懂得(青未了致母亲母亲节前念母亲)

母亲节前念母亲

文/刘昌义(济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首五言诗《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采用白描的手法创作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全诗虽然只有简短的六句三十个字,却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真挚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母亲,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称呼。人类社会靠母亲繁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们的生命和一个温暖的家。为了让所有母亲的爱心得以彰显和体认,唤醒子女们去精致表达自己的孝心,于是就出现了母亲节。母亲节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在母亲节这一天,许多母亲们通常都会收到子女们孝敬的礼物,而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中国则把忘忧草(萱草花)当作母亲花。

2022年5月7日星期六,在虎年母亲节即将到来的前一天,我寝不安、食无味、心悲伤,子欲养而亲不在,同时也更加怀念母亲在世时给我无微不至的母爱。

我的母亲叫邵士英,于1933年出生在苏鲁两省三县(东海县、郯城县、临沭县)交界处的东海县李埝乡后邵家村一户说普通又不普通的农民家中,说不普通是因为在母亲的先辈中曾经出现过“举人”,家风一直比较孝贤。母亲兄妹五个,其大哥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二哥是一名兽医,三哥和四哥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母亲在家最小,深受我姥姥和姥爷及四个舅舅的疼爱,在家说一不二,家庭虽然清贫,但良好的家风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母亲,使我母亲从小就养成了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孝顺父母的贤良品格。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共和国成立不久,我的母亲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破除封建婚姻迷信观念,漂亮而又能干的她,嫁给了距离她家10多公里远的东海县李埝林场圣泉官庄村一个比她大一岁的普通村民刘继恕。

成家以后,她孝敬婆婆(公公去逝早),尊敬兄嫂、关心亲邻,心爱丈夫,疼爱子女,勤劳持家,埋头苦干,无怨无悔。

母亲一生养育了三儿四女,大字不识一个的她和我的父亲,更是深谐“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再苦再累也不亏了自己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都要让子女上学,经常起五更睡半夜,养鸡养猪,植树种粮,采石捕鱼,洗衣做饭,里里外外,样样在行。

母亲和父亲一起,苦干加巧干、吃糠又咽菜,一分一厘都用在供养子女上学上。苍天不负有心人,子女个个跃龙门,在她们的辛勤培养下,七个子女中有三名成了人民教师、三名成为国营单位正式职工,还有一名是副团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母亲不仅勤劳,而且还十分善良。七个子女成家后,有的住在县城,有的住在地级市,还有的住在省会城市,本来她可以去子女家中享享清福,可她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始终坚持一个人(父亲先她而去)住在农村平房中,靠捡垃圾和拾石头卖钱维生,子女们平时和逢年过节孝敬的钱财,她总是在子女们离开之后不久就分给了左邻右舍或者五保户,有时就连不认识的路人她都给。

母亲还十分坚强,生病了也不吃药打针,多数靠一些土方或者是硬抗。母亲从来不吃肉,坚持不杀生,她经常教育子女最多的一句话是“好人有好报,行好不见好,必定跑不了”,让子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20年3月18日,母亲因突发脑梗与世长辞,享年88岁。大家无不感慨,都说母亲到死都不给子女添麻烦,没住一天医院,就这样安享得走了。说母亲是一个只想付出,不图回报,只考虑他人,却永远也不想给他人添麻烦的人。

母亲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把我们七个子女抚养成人,乃至成家立业,她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留给了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幸福生活的立足之本。2022年的母亲节马上就要到了,因受疫情影响,我不能到母亲坟前扫墓、烧纸、献花,只能把倾盆泪雨和无限相思融入到字里行间:愿人间再无疫情,愿母亲在天堂安好,愿来生我们还做母子……

感恩母亲愿天下所有人都懂得(青未了致母亲母亲节前念母亲)(1)

感恩母亲愿天下所有人都懂得(青未了致母亲母亲节前念母亲)(2)

感恩母亲愿天下所有人都懂得(青未了致母亲母亲节前念母亲)(3)

感恩母亲愿天下所有人都懂得(青未了致母亲母亲节前念母亲)(4)

感恩母亲愿天下所有人都懂得(青未了致母亲母亲节前念母亲)(5)

壹点号 望月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