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周总理逝世之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下由华国锋任国务院总理,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1月21日,当毛远新向华国锋传达毛主席的命令时,华国锋要他转达毛主席:“请告诉主席,我从基层上来,到中央工作时间也不长,政治水平低,实难担此重任,请主席另择人选。”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1)

华国锋

虽然毛主席已经发现了华国锋身上的过人之处,但在华国锋自己看来,自己不管是从哪一方面都难以担此重任。

毛主席却认为华国锋是自己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人,华国锋上任之后,毛主席更是在重病时安慰他:“你办事我放心!”至此,华国锋正式成为政治上的过渡人物。

在多年的工作中,华国锋兢兢业业,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将每件事干得非常出色。2008年8月20日,这位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在北京逝世,夫人韩芝俊为完成其遗愿向中央提出了一个要求。

毛泽东选择了华国锋

1975年12月,周恩来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且昏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12月29日夜里,华国锋和陈锡联等人一起到医院看望了周总理。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2)

周恩来

自从周恩来住院以来,华国锋多次来这里看望、谈话、开会,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总理的病情。

华国锋说道,自从周总理住院之后,看望他的人就比较多,因为他在中央工作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对于干部和一些情况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总理在大家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不管出现什么难题也都是总理解决,找总理商量。

而那个时候总理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客观,身体骨瘦如柴,一阵风就能把他刮倒,病容爬上了他的脸颊,眼窝深陷。

躺在病榻上的他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了,因此在看到华国锋来到病床前时,华国锋弯下腰将耳朵紧紧贴着他的嘴,听见他吃力地说道:“国锋同志,我很痛苦。我只有四五天的时间了。”随后,还让他转告陈锡联和纪登奎同志。

尽管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已经能够看出,周总理正经历着一种被人不能体会的疼痛,但周总理总是强撑着,始终都没有吭一声。

1976年1月份正是数九寒天,5日凌晨两点半,周恩来做了第六次大的手术,下午五时半,华国锋、陈锡联和纪登奎一起来到医院看望了周总理,因为刚刚做完手术,所以周恩来还不能讲话,这是华国锋最后一次见到周恩来,没想到三天之后周总理就与世长辞。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3)

周恩来逝世

1月8日上午,周总理的病房中传来震耳欲聋的痛哭声,华国锋得知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后,急忙赶到病房。

然而当他走进病房时,看到周恩来身边的治疗仪器已经全部搬走,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被白色床单覆盖着一动不动。

华国锋满含泪水,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到周恩来床前,脱帽鞠躬,向周恩来做了最后的告别。

周总理逝世之后,中国政治走向了重要的关头。毛主席考虑到华国锋在中央没有复杂的关系,也有切实的工作经验,所以决定让华国锋代理总理职务。

1月21日,当毛远新奉毛泽东之命向华国锋传达这个重要的任命时,华国锋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请毛远新告诉毛主席:“我从基层上来,到中央工作时间也不长,政治水平低,实难担此重任,请主席另择人选。”

华国锋对于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有着清楚的认知,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是难以担此重任的,因此没有私心的华国锋拒绝了毛主席的任命。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4)

华国锋和毛主席

而毛主席一旦认定的事,几乎不可能改变,对于任命华国锋一事,毛主席非常坚定。

1月28日,毛远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他厚道老实,也能团结群众,有着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他提议由华国锋任代总理,要主动协助国锋同志抓好工作。

4月7日,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华国锋正式担任总理和中央第一副主席,从那个时候开始,毛主席在接见外宾的时候都会让华国锋陪同在左右,而这也为华国锋接替毛主席一职做了铺垫。

毛主席对于华国锋是高度认可的,所以也提前为其考虑到了可能发生的事情,他想到华国锋的资历较浅,于是便要求公开通告华国锋任总理和第一副主席,要让全国人民认识华国锋,可见毛主席为华国锋接班下的决心。

其实,毛主席选定华国锋并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长期考察的结果,因此选定华国锋担任总理和接班人并不是毛主席对华国锋的首次重用。

建国后的多次重用

1949年8月,28岁的华国锋来到湖南担任中共湘阴县委书记,自此,华国锋的政治生涯便和湖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也与毛主席连接在了一起。

1951年,华国锋任职湘潭县委书记,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能够得到毛主席的青睐和重视,不仅仅是因为华国锋稳重忠厚的品格,还有对毛主席的敬仰和忠诚。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5)

华国锋

在担任湘潭县委书记期间,华国锋和几个干部步行几十里路拜访毛泽东故居并下令修缮保护。不过,令毛主席更加欣赏的是华国锋在基层出色的工作。

就任湘潭县委书记之后,华国锋经常会去农村蹲点,把湘潭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搞得有声有色。

1955年6月,华国锋已经升任为湘潭地委书记,也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在初次接见中,华国锋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道:“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沉了下去的。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

10月份,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七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被安排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湘潭地区的情况,在会议期间,毛主席还亲自向在座的所有人介绍道:“这个年轻人是我的父母官。一个老实人。”会议不久,华国锋的名字就出现在了《人民日报》。

1958年7月华国锋升任湖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兼任湘潭地委书记。可以说,华国锋一路的任职是和毛主席分不开的。

庐山会议之后,湖南省委进行了大改组,毛泽东提名华国锋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年代,毛主席也时刻保护着华国锋。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6)

毛主席

在毛主席看来,华国锋是少见的老实人,也是少见的敢在他面前说真话的人,所以对于华国锋,毛主席经常都会在会谈中和别人提起他。

1970年12月,毛主席和斯诺谈话时,就提到了华国锋,他骄傲地说道:“湖南省的人物也出了几个了,第一个是湖南省委现在的第一书记华国锋,是老人……”

1971年2月,毛主席提议把华国锋调到中央工作,而毛主席在外视察期间也多次通知华国锋前来,8月31日,毛泽东在离开长沙之前,吩咐他和自己的谈话内容回到北京之后只告诉周总理一个人。

几十年来,毛主席和周恩来是心有灵犀的搭档,然而,就在此时,华国锋却成为两人沟通的渠道,足见毛主席对华国锋的信任和重视。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7)

华国锋

来到中央之后,华国锋有了更多和毛主席接触的机会,两人的关系也亲近了不少。9月底,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毛主席同意增补华国锋为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1972年2月,华国锋更是兼职公安部部长一职。

1976年4月30日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书房中亲切地会见了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会见结束之后,华国锋紧张地向毛主席汇报了近段时间中央的主要工作和全国的形势。

面对刚刚接触中央工作一时还不适应的华国锋,病情十分严重的毛主席已经不能站起来,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毛主席直接拿起来旁边的铅笔在纸上写下:慢慢来,不要着急;照过去的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

而这三句话也成为华国锋成为毛主席接班人的最有力的依据。

那么,其他人对毛主席选定华国锋为接班人有怎样的想法呢?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8)

华国锋和叶剑英

对此,叶剑英作出高度评价:

“毛主席巨眼识英雄,他没有挑别人就挑了华国锋,毛主席说他有工作经验,忠厚不蠢。‘不蠢’这两个词很妙啊!大智若愚啊!稳重。”

此外叶剑英还说道:“英明领袖华主席是我提的,他当之无愧。”

毛主席逝世之后,中国进入了历史转折时期,华国锋作为毛主席的接班人,扛起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在历史的洪流中完成了历史的过渡。

对此,叶剑英也直接称赞道:

“华主席谦虚、稳重、诚恳,有民主作风,是领袖之才。毛主席慧眼识英雄,华受命于危难之际、非常之时,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建立非常之功,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华国锋逝世,韩芝俊提出一个请求

1980年,59岁的华国锋主动辞去党中央主席、军委主席一职,这在党的历史上是首次。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9)

华国锋和夫人韩芝俊

从1981年到2008年,退休后的华国锋和夫人韩芝俊一直居住在北京西皇城根9号院。

华国锋是山西交城人,韩夫人是山西五台县贫困农民的孩子,还记得两人结婚之后回到老家,华母问他为什么不娶个本地的姑娘,华国锋拉着韩芝俊的手欢喜地说道:“我们志同道合,同甘共苦,肯定能白头偕老。”

正如华国锋所言,多年以来,丈夫的工作调动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退休后两人更是度过了27年的晚年生活。

不过,晚年时更多的是妻子照顾华国锋。韩夫人年纪比他小十岁,华老上了年纪之后,最离不开的就是她,特别注意他的饮食。两人都是山西人,所以韩夫人也会经常亲自下厨做山西的美食。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10)

华国锋和夫人韩芝俊

或许是经历过太多,晚年的华国锋生活依旧节俭,脸上始终都带着一种从容淡定的神态。

警卫员曹俊洪离职之后,也曾在1995年看望过一次二老,那次见面,他发现,华老的衣服后面,还打着厚厚的补丁。当他询问华老时,华老微微一笑道:“我穿衣服很随便,这衣服还能穿。”

曹俊洪事后回忆,华老二人为人平易近人,走在大街上看起来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寻常老百姓。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11)

华国锋和夫人韩芝俊

华老晚年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书法,他用毛笔给侄女写信,看《中国书法报》,在书房里写字。

华老常说,自己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条件学习练字,他就会用手指用木棍来练字,退休之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练习书法一事上。

每天早上散完步他都会回到书房中,在书桌上练习书法,而书法也成为华国锋晚年生活中最独特的一抹色彩。

华国锋一生对于家乡的亲人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晚年时也曾多次与老乡来往。

1991年,他看到侄女的牙口不好,建议他去换个烤瓷牙。当他得知自己的大嫂、侄女的母亲患病之后,直接将其接到北京治疗。

在1997年和2000年,侄女苏凤仙两次陪同母亲到北京治疗,每次都会住在华国锋的家中,回到山西之后他们每年过节都会收到华国锋送来的小礼物,而苏凤仙也会给叔叔寄去山西特产,以解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会客家乡的父老乡亲时,工作人员一般规定只有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每当秘书催促他的时候华老总会说:“再谈一会儿吧,家乡的人来一趟不容易。”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12)

华国锋

1995年是华国锋生前最后一次回到家乡,然而在15年后,当他再次回到家乡却是魂归故里。

建国之后,为不打扰家乡的人民,华国锋仅仅回家三次,而这次回家算是完成了他生前的遗愿。

生前,他多次和妻子念叨,自己去世之后一定要把骨灰葬在交城的卦山上,他说道:“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匆匆岁月逝去,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似乎对落叶归根有着极深的执念。而作为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也不例外,在临终前亲自交代一定要把自己送回卦山。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华国锋同志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

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两千多名悼念者自发性地排起队伍,想要见华老的最后一面。

由于临终前华老曾向夫人交代过自己的遗愿,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韩夫人向中央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够让华老荣归故里,中央表示:同意。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13)

华国锋、韩芝俊

在选墓地时,韩芝俊几乎没有要求:

“找一块儿荒山坡,埋了就行了。”

绝不给国家和人民添麻烦是老两口一贯的作风。

2008年9月,华国锋的儿子和生前的秘书在交城县县城以北的卦山一带对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选定了墓地。

在随后的交城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经过与会人员的一致商议后认为华国锋同志的骨灰安放在家乡,不仅能够体现华国锋对家乡人民的赤子深情,也是家乡人民的心愿。

2009年4月8日,华国锋的骨灰安放工程奠基仪式在交城县卦山南麓举行。为了做好华国锋同志骨灰安放的工作,山西省建筑设计院承担了骨灰安放工程的总体规划,预计将在一年内完成。

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韩芝俊为完成丈夫遗愿提出一个要求)(14)

华国锋陵园

2011年11月3日,前中共中央领导人华国锋,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三年零两个多月后,于3日上午9时在山西省交城县卦山南麓吕梁英雄广场上方的陵墓内安放。

安放仪式于9时20分开始,持续了20分钟左右。华国锋的亲属、朋友以及当地的领导干部和学生等各界人士组成的团队走进了广场,参加了此次的骨灰安放仪式。

至此,华老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乡,在此长眠。

华国锋作为继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于中国的历史走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殊不知,华老曾经的名字为“苏铸”,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以示担当“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之决心,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华国锋。

而他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如他名字一般的中华民族救国先锋,亦如鲜红的旗帜,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迎风飘扬,屹立不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