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

1、清 高其佩画鬼: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

清 高其佩指画 悠闲的胖鬼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2)

清 高其佩指画 牵牛的小鬼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3)

清 高其佩指画 惬意的大鬼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4)

清 高其佩指画 万物静观皆自得

画中画大小鬼两只,大鬼凭几静观小鬼手舞足蹈,精彩的是大鬼的双目,两个墨点,目光如炬都落在小鬼身上,一副倒是要看看你还能跳出什么花样的神情。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5)

清 高其佩指画 琴剑朝天图

画鬼易,画人难。见君画鬼图,方知鬼如许。

高其佩指下的鬼,非鬼,而是人、人情和人性,看着他的画,不禁想起比他年长20岁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清 罗聘画鬼: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6)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除却这些,罗聘还喜欢画《鬼趣图》。

他说,自己所描绘的鬼,正是自己所见到的,“凡有人处皆有鬼,鬼所聚集,常在人烟密簇处,僻地旷野,所见殊稀”。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7)

《鬼趣图卷》,罗聘不立文字,原因当然很清楚。

画家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是罗聘存世名作。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8)

这幅作品,美人衣红衣,左曳长袖,向右依靠着一男子,男子执兰媚之,两情惨恋,行走在冷雾中,有高帽白衣鬼持伞摇扇送他们。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9)

此幅画中之鬼,蓬首散发,整个身体成纯绿色,鹰目血口,瘦骨如柴的长腿鬼大步跃出,一手揉抓着肩膀,一手向后飞举,飞行云雾中,是两峰亲见于焦山者,殆水魈非鬼也。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0)

云雾弥漫中,半鬼笼破帽前行,一鬼执伞荫,一鬼作避雨状,皆半身,伞上复隐隐有鬼面。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1)

两鬼相依,一鬼身材矮小,身穿红衣,依着短杖,偻背缩首地站立着,捧盂侍其右,另一鬼则头大如身。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2)

三鬼,一鬼头和山丘差不多大,面目臃肿,身仅如首,两手复颌下,匍匐追逐另两个小鬼;一鬼绿发疏发飞立,张巨手如箕;一鬼首如桃实,上锐下丰,束手回顾,皆做惊避状。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3)

青林黄草中黑石一丛,藏有两具骷髅站立着,一个倚石外向,另一个据石内向,是一男一女两鬼在说话。

3、溥儒画鬼: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4)

这位兄台,你长得好像猴哥哦?!

溥儒(1896-1963)就是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畲,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溥儒所绘的《鬼趣图》以极简单的笔墨描绘在山林的鬼魅,但图像中的鬼魅却不会让人畏惧,反而让人感觉很萌很有趣!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5)

哼哼,就跟着你,如影随形!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齐白石画鬼:

中元节民俗插画(中元节鬼画)(17)

齐白石《钟馗搔背图》

题识: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汝在皮毛外,焉能知我痛痒。书丙寅诗题钟馗掻背图第五回也。

这幅图中的绿脸小鬼伏在钟馗背上伸手为其搔痒,但总搔不到痒处,钟馗气得胡须都飞了起来。鬼神一样要挠痒痒,齐白石把鬼神人性化了。小鬼尽心却总难搔着钟馗痒的地方,可见侍候钟馗老爷的小鬼并不好当。

当然,这一幕也会使我们联想到真实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那些生动的细节。作品上的题诗更进一步对图像进行了文学化的描述: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汝在皮毛外,焉能知我痛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