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思维方式与常人的区别(伟大的演讲之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


爱因斯坦思维方式与常人的区别(伟大的演讲之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1)

演讲者:爱因斯坦(1879—1955)

演讲时间:1931年2月16日

演讲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演讲者身份: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思维方式与常人的区别(伟大的演讲之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2)

历史背景

爱因斯坦是一个富有正义感、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伟大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也要求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关注社会责任。同时,他还呼吁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社会价值观的教育。《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成为祸害》就是爱因斯坦为强调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而作的一次演讲。

爱因斯坦思维方式与常人的区别(伟大的演讲之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3)

原文欣赏

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看到你们这一支以应用科学作为自己专业的青年人的兴旺队伍,我感到十分高兴。

我可以唱一首赞美诗,来颂扬应用科学已经取得的进步;并且无疑地,在你们自己的一生中,你们将把它更加推向前进。我所以能讲这样一些话,那是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应用科学的时代和应用科学的家乡。但是我不想这样来谈。我倒想起一个娶了不称心的妻子的小伙子,当人家问他是否感到幸福时,他回答说:“如果要我说真心话,那我就不得不扯谎了。”

我的情况也正是这样。试设想,一个不很开化的印第安人,他的经验是否不如通常的文明人那样丰富和幸福?我想并不如此。一切文明国家的儿童都那么喜欢扮“印第安人”玩,这是值得深思的。

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即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

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部分是一天到晚厌倦地工作着,他们在工作中毫无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一点点可怜的收入。

你们会以为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头子在唱不吉利的反调。可是我这样做,目的无非向你们提一点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标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