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耍小聪明的原因(如果孩子耍这两种)

文|哑铃妈妈

孩子在小的时候会千方百计地讨大人欢心,以求博得大人的关注,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的情况。但有的孩子在求得大人的关注时就会耍一些“小心眼”,虽然这种行为在大人的眼中很聪明,不过孩子长大了之后反而不容易有出息,家长沉浸在孩子“假聪明”的现象里,只顾着高兴,容易出现不理智的情况。

孩子耍小聪明的原因(如果孩子耍这两种)(1)

聪聪是在姥姥家长大的,聪聪知道姥姥每一次在买菜时会偷偷抓一把蒜或者偷塞个东西进篮子。一来二去,他学着姥姥的“作案手法”, 把小葱或者是小蒜快速地放到篮子里,姥姥一看孩子这么机灵,就常带着她。姥姥经常跟大家表扬了聪聪,但是当别人问起聪聪做对了什么事时,姥姥则与他心照不宣地笑着。

之后,聪聪的“作案手速”变得更快了。有一次聪聪自己到超市买东西时,发现钱少了,他想依样画葫芦把姥姥在市场的那一招搬到超市来,但他的手法再快也逃不过超市监控的火眼金睛,结果被人抓了正着。家人知道聪聪偷了超市的东西,爸爸和姥姥都发火了,接着姥姥说:“你怎么不快些藏呢?”爸爸和超市人员一听就愣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希望家长能关注自己,甚至会迎合家长的喜好,做出错事。就像聪聪,为了让姥姥更高兴,他便和姥姥一起偷菜摊上的小东西。姥姥的贪小便宜给聪聪树立起坏的榜样,无疑,孩子的路会走歪。聪聪在表面上很“聪明”,懂得哄老人,可在长大之后,孩子是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孩子耍小聪明的原因(如果孩子耍这两种)(2)

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知道孩子有某一些不良的风气时,大人们应该及时予以指正。如果孩子耍这两种“小聪明”,家长要及时纠正,不然会毁了娃一生:

1、孩子装“不舒服”,以此来逃避某些责任。

小雨在学校和同学踢足球时,把学校的窗户给砸了。正值放学,小雨和同伴急急忙忙跑回了家,第二天年幼的小雨以为自己装病就能不去学校,也不用承担责任,就把自己闷在被子里,故意不出去。等妈妈过来时一摸孩子的额头有些发烫,就向老师请假。

正当小雨想着自己避过了“风头”,老师却找上门。妈妈跟老师沟通之后发现小雨砸在坏了学校的玻璃,送走了老师,妈妈悄悄打开了门,却发现小雨正在打游戏。之后小雨向妈妈坦白自己是故意装病不去学校,之后小雨被妈妈罚站三小时。

孩子产生逃避的心理是正常的,如果家长纵容孩子的逃避,这就会养成孩子在做错事或者是遇到困难时下意识会逃避,如果逃避成功了孩子就会上瘾。长此下去,孩子肯定会人际交往出现障碍,长大后事业和生活也不会顺畅。

孩子耍小聪明的原因(如果孩子耍这两种)(3)

2、孩子为了省零花钱,做些小偷小摸的事。

俊俊一周的零花钱不到十块,看着班里的同学,几乎每一个都有着零食,这时他想到一个好办法。学校旁开小卖部的李大妈年纪大了,放学去他那里买零食的同学也多,俊俊想只要自己的手法快,肯定不肯定能偷下不少的零食。这样他又能吃零食,还能替妈妈省下不少钱。

可刚下手成功,他就被高年级的学生抓个正着。李大妈狠批俊俊一顿,接俊俊放学的爷爷问明情况后,爷孙跟李大妈道了歉。回家时,他一手抓着俊俊,一边跟他讲道理:“你偷啥偷?手脚不干净,会被人说三道四,传出去名声就毁了。”俊俊含着泪花,点着头。

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经济能力,却想着吃零食看漫画,这时候为了达成自己的欲望,孩子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但是小偷小摸会增加孩子的劣性,虽然通过偷盗可以方便自己,但长此以往却会让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孩子有错,家长责无旁贷,需要帮孩子纠正过来,但是在纠正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有些家长想不通自己的孩子居然会做出那种事,他们觉得孩子的做出的错事已经让他们脸上无光,甚至在外人面前蒙了羞,所以会变本加厉的惩罚孩子。殊不知这种变相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给了孩子造成了伤害。

孩子耍小聪明的原因(如果孩子耍这两种)(4)

故而当家人们知道了之后,不要批评孩子,而是耐心和孩子讲道理,虽然他们做的事已经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但家人着实没有必要让孩子的自尊再受一次伤。

在小的时候,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大人们的言行举止以及孩子眼中看到的景象,会慢慢为他们的人生增光添彩,所以想要养出一个好的孩子,一定离不开父母的教导。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连大人都做错了,那么孩子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