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生和你分享晚霞(她力量特辑③女孩)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李玲玲

当女生和你分享晚霞(她力量特辑③女孩)(1)

在组稿这一辑“她力量”时,我要先链接下前几天办公室小伙伴咪佳的40多岁的lady,被叫“大妈”为什么会这么“戳”,原因很多女性都知道,有文章在提到线上买菜这个新习惯时举例:“为了尽量少出门,很多60后、70后大爷大妈都学会了网上买菜。”

身为70后女性中的一员,个人对“大妈”的感觉真得只能用“戳”来形容。

所以在今天这个特别日子,晚潮·她力量再推一辑,听听还未被戳到的80后90后以及00后的女性,是如何来理解女性身份的,女性的魅力。

“女孩,停止让他人来定义你,尝试自己为自己定义,你本该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00后大一女生美灵说。

“我想聊聊女人的幽默感。”90后依依说。

80后陈蕾在书中“领略那些风华璀璨的女性之气概与魅力”,同为80后的李芸则想写一段话给20岁时的自己。

女孩,当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

□余美灵

前不久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发布了她的新曲《The Man》,歌曲一经发行便引起了轰动,撇下其中对男性权利的夸张描写不说,其中有一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厌倦了用尽力气向前而去,想知道如果我是个男人的话,功成名就会不会更容易?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一个零零后,大一女生,不想反复陈述诸如“男女平等”的话语,我只是想,我们女性应该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定义自己的角色,而不是由其他人。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你可以尝试着做做下面的选择题:“如果双职工家庭必须由一方舍弃工作照顾家庭孩子,你的选择是?”这样或许你还有挣扎的余地,那么更直接一点你会不会感受到呢?女性天天打扫家里和买饭烧菜洗衣被看为“应该”,如果一个男人天天烧菜做饭洗衣,你们会不会觉得奇怪?注意这里的“天天”不是“经常”,就是不工作每天干的意思。你会发现,我们似乎可以接受“全职太太”“家庭主妇”的称呼,却无法将它与男性完全结合在一起。不要高兴得太早,或许你们尚有一丝安慰,觉得你不是故事的主角,那么你可以再尝试着回忆:你小时候有没有经常听见父亲或者母亲对你说:“女孩子啊,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我们都被定义过,无论你是否认可这种定义,不管你正处于哪种情况,但我的本意绝非让你去做一些离经叛道的事。

最近读了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自传体小说《你当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原以为就是一本关于小女孩励志求学,最终考上名校的老话题。然而我错了,通读完整本书后,一种恐惧感蔓延上来,那段时间对家里男性成员说的话尤其敏感。不知是否我有点夸张,我确确实实在家里听见了,男主人说:你是女人,这些不应该是你做的吗?当女主人回以:你还是男人呢?怎么不?我心里竟然暗自爽快!积压已久的一种沉闷感,就在当时被打开了。

我们都是塔拉的另一个版本,她的人生只不过被定义得更加的“偏执,疯狂”。她小时候亲眼看见自己的母亲被父亲定义为“助产士”,尽管她的母亲已经害怕的脸色苍白,筋疲力尽,但依然干着这样的职业。塔拉小时候在父亲特殊理念的影响下,“上学”即“背叛上帝”,而我与塔拉一样,一度被书中父亲的一句“我爱你,上帝保佑你”这样一句话,忘记了这背后的偏执。事情愈演愈烈,塔拉活在那个被父亲定义的世界里。

或许是另一个哥哥的CD启发了她,或许是那些以前母亲还未麻木时留下的书籍,她决定要去上学了。不难想象,对这个思想被家庭影响颇深的人来说,去学校,堪比把一块废铁放进熔炉重造般,灼烧着她的心灵和判断,几次怀疑自己,决定买机票回家,回家里向父母道歉。后来,几经挫折,往返家里学校几次,最终,她决定自己定义自己,飞向自己的山。比尔盖茨称她是一个奇迹。

大多数人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有爱的家庭,能接受学校教育。不像塔拉一样典型,但我只是想说:“停止让他人来定义你,女孩!尝试自己为自己定义,你想干什么?你想成为谁?你本该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

作者余美灵,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

说说女人的幽默感

□杨依依

某日看香港作家梁文道先生的视频节目,节目开头他回答观众提问,那位观众问:您觉得许知远怎么样?都说同行是冤家,私以为这问题问得有些“居心叵测”。梁文道完全可以不选这个问题来回答,因为不是直播,也没有人逼他直接问到脸上来。

梁先生面对这种问题当然是不惧的,化解一个难办的问题,或者有时候巴不得问题来得猛烈些,方显“英雄”本色。

他这么回答,大意为:像许知远这种长得比我帅、挣钱比我多,连女朋友也比我多的人,有什么好谈的,算了,不谈也罢。说完,便走出了镜头。

明贬实褒,看似“酸”成柠檬精,实际上捧了对方也捧了自己,“双捧”意为“双赢”,梁老师真是可爱得很,一箭双雕。这点无伤大雅的小个性使公众形象更加丰满起来,直接逼死那些360度无死角看似完美的人设,正可谓“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让人想起了大学同寝的死党男同学,想在心仪校花面前博好感的小心思。回答的方式和角度有很多种,然而面对一堆选择,梁先生选择了这种。

这是属于两位男性之间的幽默,我不禁想如果类似桥段发生在女性之间,会有怎样的呈现。

请您设想一下,一位观众去问美女演员A:您觉得美女演员B怎么样?我们都看过电视节目,这个场景是可以进行合理想象的。所有的回答虽然用词各异,但不出意外都会指向同一种情绪。

言简意赅的回答有:她是一位我非常欣赏的女演员;稍微复杂一点的有:我看过她的许多影视作品,她的演技很棒,我十分期待与她合作;如果恰巧碰到两人是闺蜜,可能得到的回答是:哎呀,她是我的好姐妹啦……我们昨天还联系了呢……(以下省略若干字)。

您再想象一下如下场景,一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礼服加身、仪态款款的美女演员A对着镜头说:哦,你说美女演员B呀,像她这种长得比我漂亮、挣钱比我多,男朋友也比我多的人,有什么好谈的?不谈也罢。说完,还得走出镜头。这个场景,我真是不敢想。除非是真有什么深仇大恨,或者想屠版娱乐头条,我是觉得这种情况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

不好意思,感谢列位看官忍受我这番冗长的推导,我只想得出以下结论,在公众视野中,男性的幽默方式明显不适用于女性,或者说,女性想要幽默起来,她的表现方式比较有限。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美女是不太适合制造幽默感的。美女妆容精致、长身玉立,轻踩高跟鞋,脚踝呈现优美的弧度;如果她要坐下,一定是侧身轻轻斜坐,似靠非靠地倚在椅背上,像一朵迎着微风、上面还有露珠轻颤的百合花。这样的她适合成为幽默感制造者的观众或承接者。毕竟,男性呈现幽默感是为了增添魅力,魅力是为了吸引女性,这是生物进化的需要。我的父亲老杨和我说,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男性装模作样,是给女性看的。不然,“百合花”怎么能大幅度地制造笑料,真实版的花枝乱颤未必好看。

比如说出去约会,男性担当幽默角色,讲了一个笑话,女性大多数是要装模作样轻轻打对方一下,眼睛瞟一下、再羞红了脸低头轻轻笑两声,如此操作比较好。我反观自己,出去约会,那个讲笑话的人好像总是我,并且我非常不合时宜地在语毕之后自己先笑,也不管对方是什么表情,颇有一种把自己啃完的甘蔗拿给对方再啃的意思。这明显把男方的生意给抢了。后来对此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也许是本人恋爱屡次失败的原因。并且我的笑声,被我妈训斥为:一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笑?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Z女士,在读博士,她对我的历任男友都不甚满意,用她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目前没有哪个男的可以配得上你。此话一出就比较麻烦了,有人为诱导我走向孤独终老的嫌疑。如果硬要去想象,只能发挥我残存的幽默感:真要说配不上,也只得一个我幻化为两个人,自己和自己结婚了。

当女生和你分享晚霞(她力量特辑③女孩)(2)

作者杨依依

不知您有没有这种感觉,有部分男性总喜欢在公开场合开黄腔,不管现场男女人数比例如何,很不幸,本人在酒桌上就见过无数次。他们觉得自己十分幽默,是现场气氛的调节者。殊不知,黄腔意味着一种语言权力——男性用话语向女性进行性暗示,后者还不能反抗(不管是言语或者身体上的),只能做乖巧鹌鹑状,胀红着脸低头噗呲笑两声;或者等听不懂的女性睁大眼睛反问时,开黄腔者与其他男性同谋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看着女性在这一轮劣质的笑声中又一次脸红,他们便胜利了。

Z博士不避讳谈“性”,她也绝不会做酒桌上那只鹌鹑。事实上,“性”的确是一种稀缺资源,或者说正因为它不适合出现在公众话题中——如果一个女性可以公开谈起而不用避讳他人的眼光,也不会有人以此恶意攻击;女性谈“性”就像谈“吃”、谈“喝”一样自然,这才意味着权力的平等。

承认男女的差别是迈出男女平等的第一步。我一直赞同这段文字,“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

一日,我问Z博士行踪何处?她说在上海,我又问:在上海干嘛?

后来我才知道Z博士去上海追逐爱情了,对象是一位学金融的男博士。貌似她暗恋这位男博士有段时间。深夜,她和这位男博士去逛公园,这本该是韩剧的场景,但她不慎从台阶上摔了下来,于是,他们的约会地点转到了医院,瞬间换台成为社会新闻。

回来后她和我说起这件事的细节,当时,Z博士手臂打着石膏,她的上半身时时刻刻都绷着这个白色三角形,她说:那个谁(前文的男博士)来见我,竟然穿了一身粉色的西装!?这身打扮,他到底怎么想的?他就穿着这么一身站在医院的走廊上!

我看着Z博士瞪圆的眼睛,又看了一眼她胳膊上打着的石膏,那一刻,我觉得在整件事上,Z博士的幽默感到底是发挥了作用。

作者杨依依,90后,自由撰稿人

玫瑰与面包——武士女王与新大陆

□陈蕾

最近品读了三本书,三位皆非虚构、面貌迥然的女主角陪我度过了漫长的居家隔离期。

一是林清玄在多篇散文中写到的母亲,在物质艰苦的景况下,她努力保持生活的智慧与趣味,给孩子们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二是沈复通过《浮生六记》深情伤悼的妻子芸娘,沈复家道中落,二人颠沛流离,将清贫日子过成诗。这两者可谓平日最常见的女性缩影: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温柔而可爱的妻子,始终以柔软的心和浓烈的爱去温暖身边的人。而在202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我着意聊聊第三位女性:距今五百多年前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当女生和你分享晚霞(她力量特辑③女孩)(3)

伊莎贝拉一世画像

她以强有力的斗争铁腕保障王国的边界,人称“武士女王”。更重要的是,她慧眼如炬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笔风险投资:支持哥伦布远航。

1474年,庸碌无能的昏君兄长过世,23岁的伊莎贝拉果断控制局势,登上了王位。在那个绝大多数女性没有话语权的年代,伊莎贝拉并未把自己的国家作为嫁妆交给丈夫——邻国的国王斐迪南。她在国内实行双王制,很多朝政文件中都有夫妻二人的签名。据各方面史学资料显示,在他俩共同统治时期,西班牙土地上的大部分功绩无疑应归属于伊莎贝拉。

当女生和你分享晚霞(她力量特辑③女孩)(4)

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的结婚画像

大约1486年,哥伦布来到了伊莎贝拉的宫廷,推销他浪漫的航海计划:向西绕地球一周,抵达新土地实现殖民定居从而获得庞大财富的愿景。那时,争夺海外领地和贸易路线已成为欧洲舞台的新事业,但探索新大陆的远航需消耗巨资,且成功的可能性相当渺茫。此前,哥伦布游说过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的君主,均遭碰壁。这回,命运终于引领他找到了天使投资人。事实上,这位投资人的现金流非常紧张。

彼时的女王处于内外交困的忧心境地,深陷战争导致国库枯竭,五个孩子需要尽心抚养,根本无暇实践远航。她相信世界比人们以为的要大得多,也意识到哥伦布是远行探险的绝佳人选,但他提出的关于跻身贵族的诉求以及新大陆的收益分成过于高昂,女王便使用拖延策略。哥伦布被留了下来,却只得到鼓励和生活费,希望之火屡明屡暗。

几年后,远航终于得到批准。伊莎贝拉参与了具体的组织工作,勒令城镇准备帆船以抵消拖欠朝廷的罚金,并预想到可能难以找到愿意冒险的水手,规定报名参与的罪犯将被赦免。

哥伦布的好运来了。他率领三艘大帆船,历经70个昼夜,抵达美洲,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伟大进程。

新大陆的殖民使西班牙在之后两个世纪里稳居世界第一强国之位。奇怪的是,哥伦布分明在信中提出此次航行由伊莎贝拉赞助,可几乎所有印刷版本都只说斐迪南是远航的恩主。赞助者是个男人,或许大家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设定吧?但连哥伦布的儿子都记录过:女王始终帮助和恩宠哥伦布,而国王对他的计划总是持保留态度。

尽管伊莎贝拉明确要求善待新大陆原住民,在巨额财富的引诱和贪婪人性使然下,尤其在她去世后,新大陆变得越发狂野和不堪,无数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最初的梦想无非捍卫自己的王国,却通过探险家们跨越大洋,建立了第一个全球化的超级大国。在位期间,她做过太多决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延续至今。

所谓“她力量”,包括女性本身的力量、和男性融合的力量,以及对男性激励的力量。伊莎贝拉有力地塑造了现代世界,太适合为“她力量”做一份注解。我常好奇,在历史的浩渺长河中,像伊莎贝拉这类少之又少的执掌权力的女性,每每仰望星空,会想些什么呢?女王作为女人,必定怀揣过少女的娇羞和幻梦,在头顶无上荣耀的皇冠后,无不为国家前途殚精竭虑,被现实折腾得精疲力尽,也难免被后人曲解与轻慢。

1908年,女工游行时提出了一句象征物质和精神的口号:面包与玫瑰。回望伊莎贝拉,新大陆是最大的一块面包,她本身则已然活成了一朵艳丽绝伦的玫瑰。她终年54岁,西班牙全境人民为之哀恸不已,意大利人写的《廷臣之书》赞颂她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连当时的敌国法兰西人也称扬她的睿智与高尚。

在妇女节,我们习惯于慨叹一个女人身为母亲或妻子的无私付出。林清玄的母亲将贫乏的食物精心设计花样,使孩子们吃着不感到厌倦;孩子长大后,她在信中常写“天寒露重,望君保重”,母爱总是此般素朴深刻。相扶相依、举案齐眉23年后,芸娘病故,“绵绵此恨,曷其有极”,沈复这样记录自己的心情。这些温柔而坚定的女性力量弥足珍贵,值得感恩。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为仍生活在种种不公平中的女性呼吁权益,也领略那些风华璀璨的女性之气概与魅力。在伊莎贝拉的遗嘱中,她预测了西班牙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方案;要求大家勿为其服丧,把置办丧服的钱捐给穷人;变卖其私产作慈善,为贫穷女子置办嫁妆等等。关于自己,她只要了一座简朴的坟墓,“只要有与地面齐平的石碑就可以了”。

作者陈蕾,浙江文成人,现居杭州,著有小说《拉雅的时光》

写给二十岁时的自己

□李芸

几年前,正好有机会去加拿大访学。

有两位女教授非常好奇中国的Family Policy,我想了想这样回答:目前中国家庭有充分的选择权,有些夫妇会选择生一个或两个孩子,也有的夫妇选择做丁克族,取决于个人的意愿。记得当时,这两位女教授同时对我说:We too。那一刻,我默默感谢她们对我的信任,我更感谢时代赋予全球女性同样的多元选择权。

如果可以,我想对二十岁时的自己说,请尊重内心的热情,更好地做最优秀的自己。

我工作的这所大学的前身光华大学有著名校友周有光、张允和夫妇,在他们合写的回忆录里,张允和女士回忆了她在光华大学的日子,体现出了女性自强不息、自立独立的精神。而到今天,学校里女性副教授的比例已经接近一半,女性中层干部也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女性教师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从中国城市气候研究的开拓者和学科发展的奠基人周淑贞先生到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叶澜教授,从《诗经》研究专家程俊英教授到女性文学作家王晓玉教授……这些优秀的成功女性,常常给我以特别的榜样力量,女性可以在各种岗位上各种挑战中完成得十分出色。

如果可以,我想对二十岁时的自己说,请尊重生活的本真,更好地体会爱与美好。

无论是恋爱、结婚还是维系家庭,女性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附加挑战和压力。曾经一位拥有4个孩子的瑞典女教授在国际学术研讨之后分享了她的一天,分享如何平衡研究工作和家庭责任,讲到了时间合理分配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女性能够坚持自己的研究工作。对于女性而言,如何将事业发展和生活经营相结合,拥有和谐丰盈的人生,可能是我们一生的课题。我也想说,如果可以,多一些时间拥抱家人,是他们和自己一起负重前行,给了女性渴望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可以,还想对二十岁时的自己说,请尊重来之不易的可能,更好地去思辨和探索。

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们女同胞们施展本领、展现智慧和美丽的舞台有了多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始终饱有探索真理与求知思辨的锋芒,永保思想的光芒,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未来更多元的挑战!

二十岁时的自己,充满迷茫和忐忑,也充满美好和未知。那时候不知道自己会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酒店原型探访当年欧洲去往美国的中转站,不知道自己会站在瑞士的少女峰看当年《007皇家赌场》的拍摄原地,更不会知道自己在世界各地的大学结识最优秀的学者和人类最好的智慧与文化。我想说,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能力的优秀人才,而这一切也正在为中国的女性们打开大门。

作者李芸,大学老师

当女生和你分享晚霞(她力量特辑③女孩)(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