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习俗和讲究(正月十五的民间禁忌)

过去在农村生活的时候,过完了正月十五才算真正的过完了这个年。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基本上过完初一就开始各忙各的,过完破五就没有多少人再停留在春节的气氛中。后天就是正月十五,这里整理了一些民间对于正月十五的一些禁忌习俗,不管是否科学,都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老百姓一直遵守的这些东西,就是图一个吉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时候正月十五会出去“散灯”,就是拿着锯末子拌上汽油或者柴油,然后用一个铁勺,一堆一堆的顺着大道点燃。那个时候正月十五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全村的孩子们都会出动,有的散灯,有的拿着轮胎点燃,然后用一根铁丝拴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火炬和罐头瓶子做的各种灯笼等等。现在护林防火很严峻,所以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散灯”活动了,取而代之的各种各样的灯会。

所以再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中,正月十五这一天会把自己家的灯笼点一夜,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有些没用灯笼的会把门灯(农村的院外灯)或者客厅灯点上一夜。

正月十五的习俗和讲究(正月十五的民间禁忌)(1)

正月十五不往外扔东西

这一天一般除了日常的垃圾以外,是不轻易的往外扔东西的,也不会借钱给别人。因为大家认为这一天如果扔东西或者借钱,象征财富外流,新的一年会开支增加。所以想扔什么东西可以提前一天或者延后一天,正月十五这一天就不要乱扔东西了。

不洗头不理发

正月十五这一天一般不洗头不理发,传统习俗对字的谐音和隐藏的意义都很重视,头发的发与发财的发同音,所以这一天如果洗头,就可能将一年的财运给洗掉,导致洗头之人:一年存不下积蓄。所以这一天一般不主张洗头理发。

吃元宵

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人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专家表示,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正月十五的习俗和讲究(正月十五的民间禁忌)(2)

不吵架不训孩子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别说重大节日,就是平时一般做生意的都主张和气生财,所以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上,传统习俗都主张顺利,所以一般这一天不要吵架,不要让孩子哭,主要就是图一个吉利。

观灯看烟花猜灯谜

最近几年的灯会越来越多,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很多大型的商场或者旅游景点都会搞各种灯会。记得以前城市的政府部门还会组织放烟花,一次要放好多好多那种,最近几年已经没有看到这样政府组织的烟花了。都是一些企业,特别是今年禁止燃放,连过年那天都没有看到几个烟花。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习俗也会慢慢的改变。

正月十五的习俗和讲究(正月十五的民间禁忌)(3)

这一天还有很多地方会有一些地域性的活动,比如东北二人转和踩高跷,还有一些南方地区的舞狮子耍龙灯等等。总之这一天大家就是要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聚在一起,畅谈美好的未来。

在此祝愿大家正月十五吉祥美满!快乐安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