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英抱团生活(范英我的成功就在于坚持)

范英抱团生活(范英我的成功就在于坚持)(1)

黑龙江辰鹰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英介绍自己的产品。记者邵国良摄

2018年8月1日,黑龙江辰鹰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英带着销售经理等5人从嫩江开车出发,自北向南深入市场第一线。这次市场走访历时45天、17个省市、17500公里。

这一行不仅拜访了各省区的经理、经销商、合伙人,还走访了100多家门店,更发现了奶粉罐上面塑料盖子在南方地区因天气炎热容易脱落的问题,并马上反馈回工厂加以解决,同时为下一年新产品研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

这一年,范英60岁,距离丈夫去世、她独自支撑企业整整10年。

原本是龙江县一家医院财务人员的范英,1988年与丈夫曹国臣一起停薪留职,到大庆做起了冰淇淋,赚到了第一桶金。1998年,夫妻决定向上游产业发展,先后租下北安管局下面农场的两家乳品厂,为青岛一家知名企业代工,很快每个工厂年产量做到了2000吨。

谁知,事业刚刚起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动给了他们第一次打击。2001年,完达山全面收购农垦乳品企业,两人一夜之间成了光杆司令。无奈之下,他们带着十几名老员工,140万元收购了有着45年历史的国营工厂嫩江县乳制品厂,后来更名为黑龙江辰鹰乳业有限公司。

原嫩江乳品厂设备陈旧、厂房老化,日处理鲜奶仅为30吨,更不具备生产配方及婴幼儿奶粉的能力。夫妻俩又咬牙投入500多万元,将工厂改造一新。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后,企业开始向良性发展。2003年,成为取得全国首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当时全国有乳制品企业2000多家,首批通过的仅有2家。2006年至2007年,筹资1500万元在原厂周围新建了一条现代化乳粉生产线,完全按国家质量标准设计、施工,不仅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00吨,乳粉生产加工质量也大幅提升。

2008年3月,丈夫曹国臣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说起丈夫,范英有些哽咽。企业规模刚刚扩大,儿子在国外,投资2000万元的养牛场还面临着开工建设……工作、生活、治病,重重压力都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一边跑工厂、一边跑牧场、一边跑医院,范英四处奔波。

当年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国产乳制品业受到空前的打击。10月,与范英相濡以沫28年的丈夫不治去世。

企业销售下滑50%,痛失爱人的范英此时心灰意冷。但多年良好的商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挽救了“辰鹰”——一位多年合作的广东客户找到范英,鼓励她继续干下去,出资缓解了资金上的困难。面对抉择,想到身后的百余名员工,范英选择了坚持。

“不管多难,不能让奶农倒掉一斤奶。”倔强的范英不顾市场低靡坚持收奶,高峰时欠下奶农3000万元。此时,信守承诺再一次挽救了绝境中的范英。奶农们竟无一人上门追债,公司财务状况得到缓解,平稳度过了危机。

2011年起,市场开始好转。而国家对奶粉的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不改造将落后于国家标准。新厂建还是不建?范英两天两夜没睡着。“我相信,国家一定会让我们越来越好。”2013年投资2.6亿的新厂动工,2015年正式投产。

经过了2015年的进口奶粉冲击和2017年的市场回暖,如今的辰鹰进入了一个良性平稳期。2018年加工奶粉6500吨,销售收入达2.2亿元,产品远销全国各个省市,并在上海成立营销中心,山东临沂成立中转仓库。同年,辰鹰成为“第四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暨2018中国制造年度盛典”唯一受邀乳品企业,并荣获“中国制造冠军企业奖”。多年来企业总纳税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

“我的成功就在于坚持!我就要坚持干实业,实体经济才是国家的支柱。”

4月19日,范英飞到上海考察销售情况,同时还要参加一个有关区块链销售的会议。“我用五笔字型打字,速度很快。手机银行、网络订票都轻车熟路。我不进步公司就没有发展。我不只自己学,去年公司送员工外出学习就花了二三百万元。今年还要拿出10%的股份对核心员工进行激励。我的终极目标是把公司变成一个平台,让员工为能在辰鹰工作自豪。”范英说。(记者刘楠李民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