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了,所谓中元节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鬼节,它发端于道教。在每一年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而有一些地方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为鬼节,七月半。相传中元节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那些鬼魂会被放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四处游荡着,徘徊到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些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之所以被称为中元节,是因为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法会和仪式,也有很多禁忌。也有很多借这一天寄情抒怀的经典诗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1)

1、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纳兰性德 〔清代〕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2、中元见月(甲子岁)

边贡 〔明代〕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2)

3、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庞垲 〔清代〕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4、中元燕百丈小楼诗

王逵 〔宋代〕

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楼高阁与云齐。

中山酒熟中元节,归去從他醉似泥。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3)

5、新凉感兴

杨万里 〔宋代〕

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

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中元节後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

6、中元

徐集孙 〔宋代〕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4)

7、宫词

王仲修 〔宋代〕

殿阁新秋气象清,玉阶露冷半雕冥。

六宫最重中元节,院院烧香读道经。

8、中元夜月

何景明 〔明代〕

片月东城上,长风度早秋。光临青嶂发,影抱碧潭流。

灏气沉沙浦,馀辉恋水楼。何人更吹笛,关塞不胜愁。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5)

9、中元夜看荷灯

弘历 〔清代〕

烛幽灯擅夜,写洁月临秋。即景悟薪火,乘波任去留。

閒情谁与繫,好句分相酬。兴罢鸣归棹,萤光夹岸流。

10、七月十五夜看月

李群玉 〔唐代〕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星斗动,路越青冥高。

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6)

11、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李群玉 〔唐代〕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12、中元日观法事

卢拱 〔唐代〕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转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7)

13、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

陈去病 〔清代〕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14、中元节恭谒孝陵

邓云霄 〔明代〕

龙蟠佳气帝城东,缥缈园陵白露中。

一统河山留铸鼎,万年松柏护遗弓。

玉霄阊阖无人到,银海蓬莱有路通。

翠盖霓旌空想像,峰头遥见片云红。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8)

15、宫词 其一三o

花蕊夫人徐氏 〔唐代〕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藏在15首中元节诗词里的古风民俗和寄情抒怀)(9)

本文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谢谢!

以经典为伴,与圣人同行!蒹葭别院带你一起学赏品经典、共度优雅高品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