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养殖黑坑鲤鱼(初冬谨防越冬鲤鱼的鲤浮肿病)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鲤浮肿病

也称锦鲤睡眠病,是由鲤浮肿病毒(CE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危害鲤鱼和锦鲤,国外先后在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捷克、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发现,引起养殖的鲤和锦鲤暴发性死亡。我国已经先后在北京、杭州和云南养殖的锦鲤确诊或诊断疑似发生该病,徐立蒲等今年6月对河南沿黄河滩区域鲤浮肿病调查发现23份样品中鲤浮肿病毒的阳性率57%。该病已经引起国家水生动物疾病防控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加强防控工作做出了要求。

鲤鱼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养殖对象,进入10月份以来,随着水温下降,东北地区的利洋水产药店在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一些越冬的鲤鱼池塘陆续发病,发病症状为鳃丝局部溃烂、眼睛凹陷,发病鱼经检测鲤浮肿病毒阳性。下面将发病情况、发病与当期生产管理的关系和防控建议介绍如下,希望对有效防控该病有所帮助。

冬季如何养殖黑坑鲤鱼(初冬谨防越冬鲤鱼的鲤浮肿病)(1)

发病情况

■ 图1 发病鱼上浮、漫游

冬季如何养殖黑坑鲤鱼(初冬谨防越冬鲤鱼的鲤浮肿病)(2)

■ 图2 发病鱼眼睛凹陷

冬季如何养殖黑坑鲤鱼(初冬谨防越冬鲤鱼的鲤浮肿病)(3)

■ 图3 发病鱼鳃丝局部溃烂

冬季如何养殖黑坑鲤鱼(初冬谨防越冬鲤鱼的鲤浮肿病)(4)

■ 图4 发病鱼鳃丝肿胀,粘液增多

多数发病池塘鲤鱼死亡量不大,从10月初发病至11月初停止死亡,一般池塘的死亡率不到1%。发病池塘中只有鲤鱼发病,套养的花白鲢等不发病。一般发病池塘拉网后(有些池塘拉网销售花白鲢秋片)开始病情加重,有的池塘在越冬前按照惯例大量泼洒晶体敌百虫后死亡率增加,有的在换水后发病。发病鱼经实验室PCR检测CEV呈阳性,而锦鲤疱疹病毒(KHV)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阴性。

据报道病毒性鲤鱼浮肿病在水温7-28℃都有发病,根据在英国的检测,鲤鱼发病水温较低,在7-15℃,从今年冬初观察的镜鲤鱼种发病水温情况与英国的相似,一般发病池塘都是在10月1日前后水温下降到15℃以下才发病,而水温较高时不发病。

防控建议

按照北方池塘越冬管理操作规程,在封冰前要分别进行杀虫和消毒处理,有的池塘还进行拉网操作,有的原塘越冬池还进行换水操作。杀虫一般选择敌百虫,目的是控制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避免越冬期水瘦缺氧;消毒一般选择氯制剂或氧化剂,控制水体中有害菌的数量,预防春季细菌病。依据鲤浮肿病毒病的发病特点和北方越冬前池塘管理操作,对越冬前防控鲤浮肿病给出如下建议。

1.降温后尽量减少拉网操作。有些池塘在拉网后死亡量增加,拉网对鲤鱼应激大,特别是处于疾病潜伏期的鱼,拉网后容易发病。有些池塘拉网前只有少量鱼在背风处聚堆、上浮,拉网后开始快速死亡。

2.杀虫和消毒操作对鲤鱼等越冬鱼的刺激性很大,越冬前切勿盲目杀虫和消毒,避免鲤鱼应激过大,诱发疾病发生。如果越冬期水体出现大量浮游动物,可以采取敌百虫挂袋的方法控制,并且用肥料适当肥水。

3.越冬前减少换水,或者每天少量换水,延长换水时间,减少换水对鲤鱼的应激。换水产生水流,机井水水质与原池塘水质差别大,都会对鲤鱼产生较大应激,容易诱发发病。实践证明原塘水越冬,只要越冬期加强水质管理,越冬成活率更高。

4.一旦鲤鱼在越冬前低温期发病,病鱼不要乱扔,要远离池塘和水源深埋并覆盖大量漂白粉等处理,千万不能使病死鱼污染水源和其它池塘,避免传染。

1. 作者 | 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唐绍林 王娟 雷燕 席云清

2. 来源 | 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

3.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