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乡村振兴示范(安徽蚌埠淮河为媒)

据蚌埠日报报道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千百年来,淮河奔流不息,哺育着两岸儿女,孕育了璀璨文明,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安徽蚌埠乡村振兴示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安徽蚌埠乡村振兴示范(安徽蚌埠淮河为媒)

安徽蚌埠乡村振兴示范

据蚌埠日报报道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千百年来,淮河奔流不息,哺育着两岸儿女,孕育了璀璨文明。

现如今,千里长淮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出奋进新时代的铿锵步伐。2018年10月16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填补了淮河流域国家区域政策的空白,开启了淮河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征程。

这是一条合作纽带,这是一座发展平台。两年来,蚌埠市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中心城市定位,以务实开放姿态,携手淮河流域各兄弟城市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合作新举措,在合力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彰显蚌埠担当、展现蚌埠作为。

创新驱动 产业对接前景广阔

4000多年前,大禹劈山导淮成功治水,这样变堵为疏的创新举措,不仅造福了万民,也在这方水土深深烙下了创新的底色。

创新,也是蚌埠的最强基因、最大优势。

作为安徽省创新资源第二大市,蚌埠市拥有14所高校,汇聚了中国兵器214研究所、中国电科40/41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院所。蚌埠正依托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国家级创新战略平台,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和5G等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与此同时,蚌埠市还努力放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外溢效应,携手推动沿淮产业错位发展,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

柔性和可折叠是显示产业发展趋势,可以使信息显示终端更加便携和功能多样化。8月13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成功开发出30μm柔性可折叠玻璃,再创一项玻璃新材料领域中国第一,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电子玻璃领域的世界领先。

超薄电子触控玻璃连续刷新世界纪录,中国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正式下线,制成中国首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高效模组,全面掌握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中国电科41所联合中国移动等发布了5G测试技术白皮书,大富科技与客户联合设计出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耗电最低、结构最优的5G有源天线系统产品……

一项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不断走向生产线,为了释放创新优势,蚌埠不断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实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目前,蚌埠市初步构建了硅基新材料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产业体系和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等“四聚”产业体系,拥有世界领先的首条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以及中国第一条规模化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一座特色鲜明“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发展脉络愈发清晰。

下好创新先手棋,抢滩发展新高地。创新这张靓丽名片,正成为蚌埠发展日益倚重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优先 美丽淮河水清岸绿

生物降解可替代,绿色发展有未来。2019年以来,随着《关于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蚌埠市在安徽省率先开展“禁塑”工作。向白色污染宣战,成为蚌埠广大市民的一致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蚌埠市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放在突出位置,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推深做实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改革,探索建立淮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与兄弟城市一起合力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淮河。

龙子湖是蚌埠的一张靓丽名片,却一度因为水质污染让市民忧心。蚌埠下定决心,全面排查和整治19处雨水排口,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推进龙子湖周边环境整治和水生态环境治理,让市民和游客又见到了一座水清、岸绿、景美的龙子湖。

在淮河干流治理方面,蚌埠市先后实施淮干蚌浮段行蓄洪区调整、淮水北调固镇段、蚌埠闸分洪道除险加固、淮干一般堤防加固等工程,并在沿淮干流和主要支流划定了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生态管控区;在城市水污染防治方面,实施了鲍家沟应急治理工程、天公河连通工程、城市圈堤外滩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市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通过验收,入列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蚌埠还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在推广聚乳酸新材料的同时,蚌埠还积极推广应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发电节能产品。推动建立省内流域城市水污染联防联控制度,先后与宿州、亳州、淮南、滁州签订《跨市界河流水污染纠纷协调防控与处理协议》。

开放带动 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9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实现了合芜蚌自主创新与自由贸易的珠联璧合。以“带动沿淮、辐射皖北”为发展方向,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作为自由贸易的新晋之地,自贸区蚌埠片区开启了开放发展的新征程。

按照“借力江淮、融入合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的发展思路,蚌埠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深入谋划项目和合作事项,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创新升级。

立足《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蚌埠的目标定位,编制了《淮河流域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全力构建蚌埠“米”字形铁路网,积极争取亳州—蚌埠—滁州—南京(扬州)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跨区域铁路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大力推进亳蚌、淮宿蚌、合新高铁等项目。今年以来,蚌埠站改造、水蚌线外迁工程全面施工、进展顺利;淮宿蚌城际铁路、合新铁路年内将实现开工;沿淮铁路淮蚌五段完成预可研;蚌埠南站扩建方案编制完成,将纳入淮宿蚌城际铁路一并实施。

开放的蚌埠,正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近年来,相继开通了蚌埠至上海、宁波、连云港的铁海联运专线,拥有二类水运口岸和淮河干流首条外贸航线,蚌埠港成为河海联运的综合性大港,而不断提速的蚌埠港水运二类口岸、长淮卫港口作业区、新港二期集装箱码头建设,正进一步提升蚌埠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枢纽作用。着力打造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网络中的重要支点,日前,蚌埠民用机场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

希望点燃激情,奋斗成就梦想。

现在,淮河的目光正汇聚蚌埠,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描绘淮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与城市发展同步并进的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带。(记者 李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