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融合 英文 人机融合能力将是未来教师的核心能力

人机融合 英文 人机融合能力将是未来教师的核心能力(1)

未来,一名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的一席话引起学界关注。他谈到,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带来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育尤其强调新知识的跨学科性、交叉性特征,人机交互能力、人机融合能力将是未来教师的核心能力。当天,论坛以“教育转型与教师新素养”为主题进行讨论。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深刻变革时代。在教育领域,知识迭代速度的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逐渐成熟、自适应学习理论和实践对教师素养提出新要求,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项目主管宁波教授强调,“我们需要集合全球智力来深度研判未来教师的素养结构和培养策略。”

疫情下,香港如何保障“听课不停学”?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教授简要介绍了疫情下香港“停课不停学”的情况,提出未来教育的若干关键词,包括:混合教学、群体学习、时空重塑、体验学习、校本课程、个别关怀、家校共融、情意学习、社会参与。他认为,正是这些关键变化催促教师必须认识、适应、迎接、拥抱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教授同样认为,疫情之下的香港教师拒绝“躺平”而是主动作为、主动改变、主动尝试。他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通过有效教学引导学生如何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

高素养的教师如何培养?“优质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有效的教师必须能够向更具广泛需求的、更多样化的学生群体教授更为复杂的思维和技能。”2022年一丹教育研究奖获得者琳达·达林-哈蒙德教授特别强调了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性。她认为,高质量的教师职前准备包括:学校见习实习、教师交流与协作、专业发展资源利用、领导团队构建、入职系统设计、教师发展机构与大学的合作。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杨进博士则提出,教师必须要从依赖学校教育转向发展终身学习、从以分数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输出知识转向建构知识、从注重知识转向技能的培养等。

“教师教育必须推动高质量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养,培养更多优质的未来教师。此外,要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坚持终身学习和持续提升。坚持让教师成为知识发现者、知识生产者、社会意义阐释者,让教师从课堂走向更加开阔的社会。”张民选说。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图片:主办方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