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俘虏下饭瞬间(美食里的配角你吃不吃)

在外面吃饭,被问及最多的,是香菜的问题。各种小吃:煎饼果子,羊肉汤、拉面等,卖家总是确认一下,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即便是外卖,备注中,也有一条默认是不加香菜的。这充分说明了人们在香菜问题上的分歧,不亚于支持俄罗斯还是乌克兰。

不吃香菜的人,认为香菜有一种无法理解的怪味,“香”得和“臭大姐”一个味,老家方言叫:“香木蔫嘞”。吃香菜的人,则认为香菜的香难以取代,没有香菜,很多食物顿时平庸起来,香菜是美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誓死捍卫其吃香菜的权利。

尽管人们在吃香菜上针锋相对,但香菜没有大蒜、臭豆腐那么强的侵略性。吃完香菜,顶多在牙齿上沾些香菜末,影响美观,对别人并无影响,所以,不吃香菜的人,倒也不怎么反对别人吃香菜,只对自己严格要求,比如碗里面撒进了香菜,是绝对不会动的。

人们对香菜的宽容度甚至不如辣椒,有次我喝淮南牛肉汤,对面坐下一位大姐,老板端上一碗汤,大姐惊呼:“我不吃辣椒!”老板很镇静,说:“没事儿,我给你把上面这层辣椒撇了。”然后端到一边,撇完端回来,大姐就没再说啥。

香菜受歧视,主要体现在菜市场上。别的菜,基本都是明码实价,香菜不管多少钱一斤,总有人不愿意上秤,习惯买完别的菜,再要求老板送两把。有的地方老板为招揽生意,也会主动送香菜,但送也是有技巧的,看起来都是信手一抓,其实根据顾客买菜的多少,抓得多少不同:顾客买了一堆肉蛋,老板一抓就是一大把香菜;顾客只买了颗白菜,老板的手依然很大,却跟抓娃娃一样,往上拉的时候突然一松,指缝里能夹着一两根,就算是幸运。

因为大部分时候,香菜都不是主菜,原本的需求量就不大,买多了,又很容易蔫,所以才会产生这种购买习惯。不过,比起如今用来点缀食物的鱼子酱,我觉得香菜虽然便宜得多,但更加重要,也显得真诚朴素,是给食物提味的,而不是让食物装十三的。据说,现在流行一种“中餐西做”,比如一道西红柿炒鸡蛋,都分成位碟来上,上面都撒上点鱼子酱,以显示其高级。这样吃下来,还是低级更有趣味一些。

把香菜当成主菜的,我在潍坊吃过,景芝小炒里,最有特色的,就是香菜炒肉丝。新鲜的香菜梗切寸段(有个说法叫“段不过寸”),然后,和鲜嫩的肉丝炒在一起。

美食的俘虏下饭瞬间(美食里的配角你吃不吃)(1)

2019年我在景芝镇吃过一次,当时受寿光水灾影响,香菜价格巨贵,一盘香菜炒肉丝四五十元,老板还苦笑着说:“刚够成本”,但没办法,没有香菜炒肉丝,就没有景芝小炒。

鲁菜里,有道芫爆肚丝,芫,就是香菜的学名芫荽,在济南的鲁菜店,魁盛居这道菜做得颇为精致,而且在其基础上,还有芫爆百叶,尤其下酒。济南家常菜喝二两酒馆的芫爆肚丝则改良成了汤菜,其汤酸辣可口,颇为醒酒。

但不知为何,济南的鲁菜店通常管这道菜叫芫(yuan)爆肚丝,“芫”虽是多音字,但作为芫荽,发音明明为“yan”,改成“yuan”,难道是因为怕客人以为是盐爆肚丝,太咸了?

细想一下,每个人身边,都有香菜一样的朋友,他们尽管人畜无害,却有人嫌弃,有人欣赏,他们是饭桌、酒桌上的配角,然而不可或缺。偶尔,他们也会充当回主角,惊艳一次,但很快又自觉回到了点缀的位置,零落成段碾作末,只有香如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