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烛之武特点的作文(上上智慧利家国)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吴艳玲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语文老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9年,以“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为座右铭,三尺讲台献芳华,教学相长渡人生。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梁音

审校:罗莉 / 美编:易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三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布局未来教育科技研究院精选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关于烛之武特点的作文(上上智慧利家国)(1)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围绕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的人物展开,列举庖丁、烛之武和张良三个代表人物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接下来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写作情境,写作时要围绕上述三个人物中某一个人物切入,不可以脱离材料情境而漫谈诸子散文或史传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的三个人物,谈自己得到启示最深的地方。这里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写这个人物给自己的启示;其次要针对三个人物给自己的启示展开比较,写出“最”字;比较点侧重在“智慧的光芒”。再者,讨论语境之下,文体应为议论文;文章体式为发言稿。根据材料提供的人物出处,考生的写作身份为高中学生,写作对象为同班同学。考生要把人物、时代与自我三者联系起来,展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的庖丁游刃有余,烛之武智勇双全,张良运筹帷幄,都是富有智慧的人物,但也各有各的个性和思想。写作时,考生在对人物的选择上,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选择他们分别有所体现的“无为”、“牢骚”和“逃避”思想,呈现负能量。考生要站在时代高度,以古为今用的思想理念,选择欣赏他们的思想智慧的魅力,谈他们给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展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考生可以在这三个人中可自由选择一人为写作主体;针对所选人物可以细化到其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给了自己怎样的启示。比如庖丁的智慧在于游刃有余,目无全牛,或宰牛的动作与音乐舞蹈结合,或宰牛与养生结合等,考生可以谈怎样通过学习这个人物来完善和提高自己。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针对这三个人,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可以选择熟能生巧、掌握规律后游刃有余的庖丁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谈给你学习、做事……的启示。也可以在比较中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写受命于危难之间,凭借自己的洞若观火的智慧、能言善辩的口才使国家转危为安的烛之武,可以和张良相比,二者固然都有智慧,但是张良运用智慧是士为知己者死,烛之武发挥才智则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先国家而后私怨;张良仅仅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对方,其中不乏离间项羽和范增关系这样的阴招,烛之武则是兵不血刃,化敌为友……

【解题】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及价值观,引导青年一代思考该如何评价文学作品及史传作品中的人物,如何汲取他们思想、智慧的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提高思想修养,很好地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题目既贴近考生学习、生活,让其有话可说,又考查考生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关注度,考查其对人生的思考深度,引导其学会思辨,培养其理性思维能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追寻先贤利家国,完善自我重践行。(选择烛之武。)

2.上上智慧利家国,千古英雄烛之武。 (选择烛之武。)

3.以烛之武为镜,做德才兼备之人。(选择烛之武。)

4.目无全牛智卓绝,游刃有余技超群。(选择庖丁。)

5.智高于人,技高于世。(选择庖丁。)

6.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选择张良。)

……

偏题立意:

1. 学习古人,点亮思想。(忽略限制,泛泛而谈,走向话题。)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偏离题目核心,题目的核心是谈某人物的智慧对你的启发。)

……

【下水文】

上上智慧利家国 千古英雄烛之武

殷都玄鸟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上上智慧苟利国 千古英雄烛之武。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在这三人之中,智退秦师的烛之武给我启示最深。

同学们,同样是闪耀智慧的光芒,庖丁的智慧是匠人小智,烛之武的智慧是救国大智。

庖丁的智慧在于游刃有余,目无全牛,他宰牛的动作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他解牛少了血腥气,多了一种艺术美。庖丁解牛十九年,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用今天的话来说,庖丁就是一位顶级的匠人或者艺人。更为奇特的,庖丁解牛中还蕴含着养生的道理,文慧君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但是和烛之武相比,庖丁的智慧仅仅是小智,烛之武的智慧乃是救民于水火的大智慧。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若庖丁之智,既无法杀敌,也无法退兵,最多在郑国灭亡之后,给郑伯或者秦伯表演一番杀牛之技。而烛之武的智慧却可以一言退兵,一言救国。若新冠疫情之时,若洪水肆虐之时,是才艺双绝的小智能普度众生呢,还是抗疫抗洪的智慧能换得国泰民安呢?

同学们,张良的智慧是打败对手的上智,烛之武的智慧乃是求取双赢的上上智。

张良发挥自己的智慧是以刘邦强大的军队作为凭借,而烛之武却只凭自己老迈之躯,独闯敌营,巧妙瓦解对方的联盟,兵不血刃,化敌为友。张良运筹帷幄,仅仅是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对方,其中的不乏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这样的阴招;烛之武却善于构建命运共同体,获得两个国家的双赢。我们应该学习谁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见一个对手就要打败一个,最后独孤求败;还有的人,不管是对手还是路人,只要不是不可调节的矛盾,就努力与对方达成双赢。同学们说说,哪一个更有智慧?我们该学习哪一个呢?

同学们,张良运筹帷幄乃是士为知己者死,烛之武竭忠尽智乃是先国家而后私怨。

学过《鸿门宴》我们都知道,张良是刘邦的智囊,刘邦对他言听计从,他为刘邦运筹帷幄乃是士为知己者死,而烛之武却是怀才不遇,抑郁终老。当郑伯去求烛之武见秦伯的时候,他的心中是有怨气的,但是郑伯一句“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他就先国家而后私怨了。今天,国家不是也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么?烛之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辛弃疾有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今天在这里我想说,做人当如烛之武,治国当如朱之武。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