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节都是一个人过(我从不过什么洋节)

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洋人”的节日,现在没有了“洋人”这个词,那就直接理解为西方人的节日。

不知从啥时起,我们国人也大张旗鼓地过起了西方人的节日,而且大有发扬广大之气势。一年比一年隆重,一年比一年有仪式感。

不管什么节都是一个人过(我从不过什么洋节)(1)

1)先从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说起,不怕你笑话我,刚兴起过情人节的时候,我真不知道啥叫情人节,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就是给情人过节日,我就想,既然是情人一定是不能光明正大,昭告天下的,为什么还要公开给他(她)过节日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过这个节日被搞得愈演愈烈,我也渐渐理解为:这是西方人的节日,西方人对情人的解读和国人是有差别的,国人只是拿来就好,管他真正的含义如何?

于是商家开始了各种炒作,打着情人节的旗号,搞各种的营销活动,于是每个青年男女不管结婚的还是没结婚的,都纷纷响应,送花送巧克力,还有送啥的我也不知道了,反正朋友圈看到有晒的,商场看到商家有卖的,我的信息仅来于此。

不管什么节都是一个人过(我从不过什么洋节)(2)

收到礼物的沾沾自喜,没有收到礼物的闷闷不乐,没结婚谈对象的送,结了婚老夫老妻的也送,我不懂浪漫,谈对象的借着节日之名送给对方一个小礼物,增进感情可以理解,老夫老妻的也凑这个热闹,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当然这仅代表我一个与时代不接轨的人的个人意见,无他。

我从来没有过过情人节,可能我骨子里没有浪漫的细胞,所以我的磁场也不会吸引到给我浪漫的人。

不管什么节都是一个人过(我从不过什么洋节)(3)

2)接着是五月份的母亲节,这个节日原产地也不是中国,但是我们也是过得如火如荼,感恩母亲,孝敬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这没有什么非议,优秀的值得借鉴的东西,拿来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借以炫耀自己的孝心就大可不必了。

孝敬娘亲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规定某一天必须要拿出礼物来孝顺才算是孝敬父母,还有人喜欢晒孝顺,母亲节那天朋友圈、抖音出现了大量的孝顺的儿女,孝敬父母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父母的好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没必要秀给他人,让别人给你冠以孝顺的帽子。

我精心照顾母亲的日常,帮助母亲沐浴、更衣、一日三餐,从没刻意在哪一天特意做一个孝顺的女儿,我也不懂风情,没有给母亲买过一大捧鲜花,我觉得买鲜花那个钱不如给母亲买一个对她更有用更实惠的东西。

不管什么节都是一个人过(我从不过什么洋节)(4)

3)紧接着又有了什么“520”,我不知道这个节日来自哪里,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发明的,5月20日这一天,朋友圈又来了一拨狗粮,这次晒得都是微信转账截图,微信转款520元,似乎收到转账的才是真爱情,别的都是搭伙过日子的。

我这个人直爽倔强,我就想有多少钱不能给到对方啊?为啥非得这一天给?为啥不多给点?既然我爱你,我就把兜里所有的钱,一毛不剩给出来,呵呵,瞧我这个不懂风情的人。

然后父亲节又来了,还是那一拨人,又给父亲过了个节日,是不是没有这些节日,就忘了自己父母,非得以节日的名义,提醒一遍自己呢?

不管什么节都是一个人过(我从不过什么洋节)(5)

4)昨天立秋,我看朋友圈又出现了个新词,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我这个老迂腐又不知道啥意思,我理解的是立秋了,天凉了,提示以后的日子要吃些温热的东西,喝上一杯奶茶,是既委婉又能代表其意思的表示,谁料又被聪明的人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谁给你送了第一杯奶茶?我给谁送了第一杯奶茶?奶茶变成了一种带有爱情味道的关爱,没人给我送奶茶,我也更不懂给别人送奶茶,看了朋友的文章,才明白有些人的确很在乎这些流于形式的作秀之美。

我是不是又out了?为什么out的总是我?

不管什么节都是一个人过(我从不过什么洋节)(6)

我不是一个小女人,我喜欢鲁智深自称洒家的豪爽,有着和他一样的嫉恶如仇,不畏权势,古道热肠的性格;我喜欢孙二娘精明豪放男人性格的特点,我想我投胎转世的时候,可能更该转个男性。

我不懂温柔,不会矫情,更不知道啥是浪漫,所以除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比方说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别的节日一概与我无关。

大概是我的这种洒脱不招人待见的性格,导致了我也没遇到给我浪漫的人。

贾平凹在他的书中写道:女人的性格中有了男人的性格,就是雌雄同体,这种人多半是人中龙凤。

我悄悄地说:我不具备女人性格,那就让我成为人中龙凤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