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张皇后历史简介(从燕王世子妃到太皇太后)

从燕王世子妃到皇太子妃,再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位出身并不高的小女子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纵观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有此丰富经历和深厚资历对的女子,仅此一位,绝无二人。
在最初成为皇太子妃(燕世子妃)时,张氏的丈夫朱高炽不被公爹朱棣所喜爱,太子之位又被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威胁,因此终日战战兢兢、长吁短叹。每当如此,张氏总是对丈夫好言宽慰,丈夫因为肥胖导致足疾,行动不便,张氏便亲自为其制定食谱,并督促丈夫减膳减肥。精明的朱棣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虽然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但是却对这位儿媳非常满意。尤其是张氏所生的哪位聪敏异常的儿子朱瞻基,更是深为明成祖所宠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朱高炽的储君之位能够保住,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仁宗张皇后历史简介(从燕王世子妃到太皇太后)(1)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太子妃张氏晋位皇后,这切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后的皇后之位还未来得及坐热,张氏便因为丈夫的突然离世和儿子朱瞻基的登基继位而成为了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洪武、永乐两朝并无皇太后,建文朝皇太后吕氏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降为皇嫂懿文太子妃,故不被承认)。
宣宗即位后,成为了皇太后的张氏地位尊崇,宣宗朱瞻基每遇重大朝政无法裁决时,总是来询问自己的母亲张氏,也总是能够给宣宗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宣宗对于母亲十分敬重。宣德一朝十年,张氏虽不参与朝政,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对朝局产生影响。

仁宗张皇后历史简介(从燕王世子妃到太皇太后)(2)


宣德十年,38岁的宣宗朱瞻基驾崩,皇孙朱祁镇继位,改元正统,由于朱祁镇年仅九岁无法理政,所以群臣奏请德高望重的太皇太后张氏行垂帘称制之举,而张氏却以“本朝无垂帘之先例”为由加以拒绝。同时将朝政大权交给“三杨”、张辅、胡濙等五位大臣。自幼饱读诗书的张氏很有才华,但却并不像历史上很多太后那样权欲熏心,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张氏总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无论是在明朝历史上还是在中国历史上,像张氏这样在权柄唾手可得之时而却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女主并不多,她并没有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弄权,反而先后辅佐自己的丈夫(明仁宗)、儿子(明宣宗)、孙子(明英宗)三代皇帝。客观来讲,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并称的仁宣之治,有着张太后的巨大功劳。

仁宗张皇后历史简介(从燕王世子妃到太皇太后)(3)


英宗年幼时,宦官王振殷勤侍奉,并且经常奉承讨好年幼的英宗皇帝,这却引起了一直冷眼旁观的张太皇太后的警觉,张太皇太后鉴于历朝历代宦官弄权,祸乱朝纲的教训,因此将王振招至近前,一番疾声厉色的训斥之后,扬言要将其斩首,张氏身边的女官伸手将刀架在王振的脖子上,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的王振吓得魂飞魄散。这时,英宗和五位辅政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张氏才饶了他。接着警告他说:“像你们这种皇帝身边的人,自古 以来大都蛊惑年幼的君主,皇帝年幼,还无法辨别是非!这次如果不是皇帝和大臣为你讲情,且饶过你这一次,今后再犯,一定治罪不饶。” 此后,张氏时常派身边的人到内阁询问朝政事务,一旦得知有王振干政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马上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 张太后在世期间,王振一直无法真正擅政。

仁宗张皇后历史简介(从燕王世子妃到太皇太后)(4)


正统七年之前,大明王朝在张氏、三杨等君臣上下一心的治理下,基本上延续了“仁宣之治”的政策,明朝国力继续上升。正统七年十月,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的太皇太后病逝。由于其功绩显赫因此张氏被史学家誉为“女中尧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